古典音乐,为什么在电影配乐中经常出现?

文化   文化   2024-01-07 13:10   韩国  


讨论谁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争议通常非常大。

但是,讨论谁是最伟大的电影配乐大师,答案似乎都指向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他是真正的传奇,斩获52次奥斯卡提名,5次奥斯卡奖,20余次黄金及白金唱片奖,2次艾美奖,4次金球奖,25次格莱美奖,6次土星奖,7项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威廉姆斯与乔治·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等著名电影大师进行深度合作,创作出许多电影史上最为世人所熟悉的音乐。

如《夺宝奇兵》、《星球大战系列》、《大白鲨》、《E.T.》、《太阳帝国》、《小鬼当家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人工智能》、《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爱国者》、《哈利·波特系列》、《艺伎回忆录》、《慕尼黑》的配乐等等,一长串名字,如雷贯耳。

但值得注意的是,威廉姆斯几乎所有功成名就的音乐,其创作灵感都来源于古典音乐,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标题音乐”

偷懒问题

从过往音乐中提取旋律和主题,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罪行,且已成为电影界的通用做法,最重要的原因似乎在于:这些古典音乐版权免费,不用花费高昂的价格创作和录制新配乐

同样是借鉴古典音乐,嘻哈艺术家经常因采样而遭到诋毁,但诸如威廉姆斯等电影配乐大师,却凭借古典音乐奠定地位,获得不少奖项和赞誉,这套双重标准简直讽刺极了。

威廉姆斯不少著名电影中可以找到古典音乐,《大白鲨》和《星球大战》的很多配乐,均来自德沃夏克(Dvorak)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星球大战》中非常多音乐都来自于古斯塔夫·霍尔斯特(Gustav Holst)的《行星组曲》(The Planets),特别是海王星(Neptune),火星(Mars)和木星(Jupiter)。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作品,在电影原声带中非常受欢迎

除柴可夫斯基和德沃夏克外,勃拉姆斯的第五匈牙利舞曲和摇篮曲,以及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Toreador Song)和哈巴涅拉合唱(Habanera Chorus)也经常出现。

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的《女武神的骑行》(Ride of the Valkyries)和婚礼进行曲《新娘来了》(Here Comes the Bride),使瓦格纳成为电影史上使用最多的作曲家之一。

现代好莱坞的起源,1915年上映的《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以来,就将《女武神的骑行》用于配乐。事实上,电影上映的时间只是瓦格纳去世后的三十多年。

主旋律

伟大的瓦格纳在《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发掘出一种名为“主旋律/主导动机”(德语:leitmotif)的音乐技术。这段贯穿整部作品,经常反复出现的小音乐,通常长度在一到两个小节左右,用来表示特定的角色、环境或情感。

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序曲中的片段,在流行文化中经常用于主旋律,通常带有讽刺幽默的意图。

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oke Zarathustra)也常被用于主旋律,最著名的用途是在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当某人以极大的困难,完成一件不重要或简单的事情时,通常用以讽刺意图。

当需要表现优雅知性的环境时,总会选择维瓦尔第(Vivaldi)的《四季》(Four Seasons),通常是《春》。或巴赫(Bach)的《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中的部分,通常是第二号。

当表现一个角色匆忙时,会选择罗西尼(Rossini)歌剧《威廉·退尔》(William Tell)的序曲;如果角色在潜行,就是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的《山王之殿中》(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主旋律在歌剧中很有用,可以减轻因舞台变换带来的成本和负担,它们在现代电影和戏剧中,也有类似作用。不可否认,古典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烂片或低成本电影原声带的重要依靠,当然也经常闹出笑话。

俄罗斯赢麻了

俄罗斯民族的艺术成就被远远低估,音乐上同样如此。

但是,俄罗斯作曲家的音乐在电影极受欢迎,特别是彼得·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柴氏是电影作曲家们的最爱,1812序曲(1812 Overture)被应用之广,以至于不少美国人认为这是他们的曲子。

威廉姆斯的《小鬼当家》(Home Alone)采用柴氏《胡桃夹子组曲》(Nutcracker Suite)中的《俄罗斯舞曲》。这部芭蕾的片段,几乎可以在每部圣诞电影中听到,例如《糖梅仙子之舞》(Dance of the Sugar-Plum Fairy)。

无独有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的《彼得与狼进行曲》(Peter and the Wolf March)和《骑士之舞》(The Dance of the Knights)。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选段经常被用在电影配乐中,此外还有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的《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

奇怪的是,构成电影古典配乐中极大部分的俄罗斯音乐,除柴可夫斯基和斯特拉文斯基外,其实在古典音乐圈并不算主流。

贝多芬和莫扎特

任何关于被流行媒体挪用的古典音乐的讨论,如果没有提到莫扎特和贝多芬,那就不完整了。

电影中经常使用的莫扎特作品,包括《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土耳其进行曲》(Turkish March),或许最令人惊讶的是“一闪一闪亮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人们应该能从非常多场景中,识别出这些作品。

无处不在的贝多芬作品,包括《致爱丽丝》(Fur Elise)、《月光奏鸣曲》(Moonlight Sonata)、《田园交响曲》(Pastoral Symphony)、《英雄交响曲》(Eroica)、来自《费代里奥》(Fidelio)的《囚犯合唱》(Prisoner’s Chorus),当然还有第九交响曲的终曲。

任何此类讨论都不能忽略,永远流行且被充分复制的《卡农》(Pachebel’s Canon),这个曲子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其创作者帕赫贝尔的音乐地位——他不过是个巴洛克时期,在亨德尔(Handel)和巴赫(Bach)的巨大阴影笼罩下的小音乐家。

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早期创作的古典音乐被认为是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多数作品,都倾向于有一个简单的主题,然后通过新的变奏变得更复杂。

流行音乐的“诗-副歌-诗结构”源自这种安排。

END

音乐在其他文化媒介中,通常被用于唤起情感,或在本身内提供情节点,与角色和事件紧密相连。

有趣的是,电影配乐中最常使用的许多作品都来自歌剧。这也非常好理解,电影导演和歌剧创作者的意图是相同的,音乐都承担着承接剧情的角色,用来标注情节点或角色发展。

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即流行文化是否贬低了古典音乐,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如此,但是正是借助流行文化的传播,古典音乐才具有比以往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金银柳
莲花害怕,太阳的光华,她低首恍惚,等待夜幕垂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