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幕别开生面的“校领导”视察,引发广泛关注
开展视察工作的校领导,实则为才情横溢的学生。
西装笔挺、皮鞋锃亮,行政夹克更是学到精髓。
举止得体、仪态端庄,高发际线尽显案牍劳形。
目光炯炯,谈笑风声,右手挥斥方遒遥指远方。
“领导”在校园各地开展巡视,后面的干部毕恭毕敬听从指示。
“领导”与学生深入交谈,审视学校发展史,为学校规划宏伟蓝图,仿佛真的像领导视察,其外观、形象和姿态均刻画得入木三分,尽显官场风采。
“视察”非常成功,唬住了学生,甚至包括学校工作人员。
让我感到气愤的是,学校公然践踏学生的理想信念。
他们大放厥词:“视频这东西,蹭蹭流量无可厚非,但是要有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形式去。因为确实不同的人看这个视频,会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他们把学生自发模仿榜样的行为,诬告为蹭流量。
他们质疑起领导的务实作风和调研精神。
他们甚至还说:“会对同学进行正确引导”。
我就想问问,好家伙,这还不正确吗?
学校简直是非不分,阳奉阴违,糟蹋人才,非蠢即坏!
让我评价的话,那都是些好苗子,国之大器,未来领袖。
职业学校果然人才辈出,清华北大简直望尘莫及。
怪不得青年大学习上,职业学校的参学率远超北清。
(觉悟不够?清华大学的这项指标,竟然不如贵州机电职业学院的五万分之一)
&2
要我说,这绝对是好事。
新一代年轻人长大了,他们的“偶像观”正在悄无声息发生深刻变化!
相比起一夜成名的明星,年轻人开始学会欣赏起,领导们求真务实的人格魅力、干净清爽的精神面貌、一呼百应的无上权力!
模仿是学习的捷径,领导是榜样的力量。
厅局风流行
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或多或少都目睹过领导视察的光辉形象。
领导们开展视察,无畏艰辛,不顾风雨,深入基层和人民群众。
领导们身体力行地调查和研究,确保方针政策真正落地。
领导们铮铮誓词、催人奋进的发言深深地烙印于心。
领导们如旗帜般骄傲地飘扬,如灯塔般照亮前行的路,理应成为标杆,教育青年人砥砺初心,鞭策青年人开拓进取,激励青年人奋发有为,指引青年人不断前行。
如此领导,怎能不爱?
如此领导,怎能不学?
学习领导,何罪之有?
&3
对领导的崇拜和模仿,不仅不能禁止,还要加以提倡。
强烈建议各大高校,推动“领导模仿”进校园、进课堂。
将“领导文化”纳入学生培养计划,设置相关的必修课,与学分和毕业挂钩。
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领导和领导秘书,担任指导老师,现场指导学生。
其一是弘扬领导榜样力量。“领导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伦理长幼尊卑的集中体现。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谈谈传统文化——忠孝伦理学,管教方法论)
人情世故
其一是宣传秘书服务精神。成为领导得从秘书做起。大学生要学会揣摩领导的心思,戴上如沐春风的笑容,穿上八面玲珑的衣裳,装满输送糖衣炮弹的弹夹,习得官场必备的生存法则。
其二是倡导“厅局风”进校园。杜绝前卫大胆的奢淫之风。无论男女,衣服均以藏蓝,灰黑色为主,沉稳大气,庄重严肃,衬衫扎进裤子,裤子盖过肚皮,彰显领导风貌。
其三是积极传承“酒桌文化”。酒桌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民族图腾,熏陶酒桌文化,就是赓续传统根脉。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酒要斟满,话要得体,喝下去的是粮食精粹,升腾出的是人情世故,狠狠卡住老美的脖子。
&4
俄国作家果戈里(Го́голь,1809-1852)根据普希金提供的荒诞见闻,创作出著名的五幕喜剧《钦差大臣》(Ревизор, 1836),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专制农奴制下俄国官僚地主的丑态:
故事发生在偏僻小城里,正在为迎接钦差大臣的来访做准备,却误打误撞把过路的小官吏赫列斯达柯夫 (Хлестаков) 当成了钦差。以市长和邮政局局长为首的官吏贵族,为赫列斯达柯夫举办了大型欢迎会,大献殷勤和贿赂所谓的“钦差大臣”,市长甚至准备把女儿许配给钦差。
直至真正的钦差到了,全体官员目瞪口呆,全剧以哑场告终。
鉴于时任沙皇尼古拉一世对果戈理的作品情有独钟,《钦差大臣》得以出版并在圣彼得堡上演,喜剧虽然受到普通百姓的好评,却是贵族、官僚和商人无法忍受的噩梦。
在严厉批评和威胁下,果戈里离开俄国流亡海外。
《钦差大臣》是一个关于模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