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集体的手淫狂欢——披头士与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

文化   文化   2023-12-14 21:37   浙江  


“不要相信任何超过三十岁的人!”

这是196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言论自由运动抗议活动,研究生杰克·温伯格 (Jack Weinberg) 的经典名言。

婴儿潮一代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富有、最受宠的一代。但他们也是最无视制度,极度反叛,向世界竖起中指的一代。

史学家西奥多·罗斯扎克给那些“认定这一切都是垃圾”的人起了个名字——“反主流文化”(Counter Culture),他们勇敢地反对为利润而统治世界的技术官僚。

那一代年轻人极度反对精英管理者的霸权阶级(技术官僚和商业精英)的神话,这些神话反复证明并最终导致种族歧视、无休止的战争、财富不平等、环境破坏,并建立令人信服和强制的论据,迫使公民想要遵守这套并不合理的规则。

反主流文化推崇诗歌、歌曲、舞蹈、魔法、浪漫、自然疗法、简单生活、公共分享和爱的“主观意识”。

他们主张走出边疆、走向新伊甸园的运动,以激情和直觉,将把人类从理性主义和秩序的失败中解放出来。

德国《世界报》表达了许多人的经历:“毫无疑问,这场代际冲突是战后时代最大的意外,可能是所有意外事件中最大的意外。”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无论按照哪个标准评价,都拥有流行音乐史上最顶级的历史地位,无论是艺术上的造诣,商业上无与伦比的成功、社会文化上的影响与变革。

在某种意义上看,这支来自叛逆城市利物浦等叛逆乐队,引领着价值观变革,成为文化转型的主要象征和60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名副其实的领导者。

披头士拥有完美的利物浦基因。

第一,地理位置和各种历史因素决定下,利物浦似乎就是英格兰的“局外人”,披头士乐队作为土生土长的利物浦乐队,恰如其分地拥有“局外人”的特征,并利用它们作为向世界宣扬其身份的手段。

第二,老牌工业城市利物浦,在自鸣得意的伦敦精英眼中,充溢着无礼、野蛮和无产阶级的标签,歧视行为也滋生出严重的反建制态度。披头士反精英文化,对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带有根源上的认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披头士乐队是“第一批工人阶级英雄”,因为该乐队是第一支通过赢得“阶级势利者、知识分子势利者和音乐势利者”而使摇滚乐受到尊重的乐队(DeGroot 223)。

第三,利物浦传承着港口城市与生俱来的集体主义,继承着大航海时代浪漫水手在一艘船上同吃同住的观念和情感,促使早期披头士成员在创作中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使其能够诞生更具凝聚力和协作性的作品。

个体的反叛不足为据,但集体的疯狂,总是让当权者感到心慌。

披头士乐队以身作则,激发反主流文化的重要理想——“集体不墨守成规”。

在集体反叛中,摇滚乐消弭“叛逆中的孤独感,并将反主流文化的激进分子和享乐主义两翼联系在一起”。

从前,以至于现在的我们,都在被父辈反反复复教导,要理性思考,要为所谓体面的生活奔波劳碌,三观要正,要有道德,要对社会和国家尽责。

但披头士告诉我们:

All you need is love, love, love is all you need

由嬉皮士转型为雅皮士的杰里·鲁宾 (Jerry Rubin) 解释道:

“去他妈的工作——我们想了解自己...我们的目标是将自己从美国社会关于工作、成功、奖励和地位的病态观念中解放出来”。

清教徒的伦理,被青年人冲进马桶。

随之喷涌而来的,是取之不尽的情感。

披头士的表演总是伴随着年轻女性的高亢哀号,既欢乐又歇斯底里,在这种呐喊中,蕴藏着随时牺牲、随时献身、随时疯狂的全新力量。

1964年,利物浦男孩们首次来到美国巡演,抵达肯尼迪国际机场,受到了机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群的疯狂热情欢迎,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迎接总统林登·B·约翰逊。

当时参与接机的粉丝Lynne Harris回忆:“我们尖叫起来,因为这是对任何老式事物的踢击,它们代表了我们一生可以做的事情”。

当年轻女孩屈服于激情时,情感的纯粹力量真正绽放,摧毁了五十年代僵化的、清教徒式的、无性的社会控制。

当青少年从成年人的控制中夺取文化权力时,披头士狂热展示了“方向行动”的冲动力量,推动未来几年的青年运动,充斥着数十年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景观。

英国剧作家诺埃尔·考沃德称之为“青年人大规模手淫狂欢”。

尽管嬉皮士的意识形态,在旧金山已经酝酿多年,但直至1967年6月,随着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专辑,在“爱之夏”(Summer of Love)的黎明时刻发布。

嬉皮士运动真正推向全美国,鼓励成千上万的美国年轻人拒绝主流意识形态。

凝结起反主流文化的号角,百万嬉皮士在旧金山聚集。

约翰·列侬认识到了披头士在“思维方式革命中的角色……我们都在这艘船上——一艘去发现新世界的船。而披头士就在瞭望台上”(DeGroot 226)。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披头士演唱“All You Need is Love”。

这首歌恰如其分地捕捉到“爱之夏”的精神,标志着从过去强调个人浪漫爱情到普遍爱之哲学的转变。

最重要的是,它传达了无限可能性的感觉:没有人能知道的东西是不可知的,没有人能在的地方是不该在的地方。

拒绝明天,唯有现在,聆听爱、和平、欢乐的古老回音。

在全球青年人的爱戴和拥护,披头士从此不再是一个流行乐队。

而是成为一种抽象概念——凝聚着所有青年人的愿望,呼唤另一种世界观的集体协同和欣赏,融为时代的缩影。




金银柳
莲花害怕,太阳的光华,她低首恍惚,等待夜幕垂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