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阅读书目推荐:
教学不是简单的累加过程
——读《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有感
佛山市顺德区天连小学 欧阳家勤
自2022年4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其中“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引起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如今,距离我们初次接触这一新理念已逾两年,但在对其本质的理解和实施路径的掌握上,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幸运的是,在教研员的推荐下,我在暑假期间研读了由上海市教委研究室主编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书。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惊讶地发现它的首版竟然是在2018年7月发行的。然而,在阅读“序言”部分时,诸如“学科核心素养”、“整体”、“结构化”等创新词汇已跃然纸上,这充分展示了上海在课程改革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发现让我意识到需要密切关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勇于在教学实践中寻求突破。
为何我们这些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还需深入研究“单元整体教学”呢?教材不已经是按照单元精心编排了吗?这样的疑惑时常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在阅读与思考中,我对“单元教学设计”的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首先,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往往还局限于以“课时”为单位的“三课”模式,鲜少涉及以单元、主题、模块为单位的深入探讨,这使得我们难以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其次,如何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和内容下,满足不同基础水平学生的需求,这是一个挑战。再者,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充实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
鉴于此,深入研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按照教材的自然单元按部就班地进行每课时的教学。我们应该站在单元的视角,认识到单元目标是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所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审视并设定教学各要素的功能,优化设计结构,或是从整个课程的角度出发,调整部分单元的功能,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这需要我们从学校日常教研改革出发,必须以“单元”为单位的活动为主旋律,深度思考整个课程内容的结构逻辑。
如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读全书,我对“单元”与“整体”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提供了七个方面的内容结构:
一、什么是“单元”?
除了我们熟知的《课程标准》所指向的课程内容单元、单元主题以及教材编排中的自然单元之外,书中还特别提到了一种基于自然单元内相互关联知识所构建的“新单元”,也可以是跨越不同年级、学期乃至单元内容的组合,也可以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形成的专题类单元。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需进行单元的构建和设计方案,合理安排课时。不论单元的划分方式如何,我们都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特性、课程内容模块以及单元主题等因素。
二、如何体现“整体”?
(一)在单元教材教法分析这一环节,我们首先需明确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定位,进而梳理出某一学习内容在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脉络。全面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深入理解整套教材的关键所在。这两点,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均给予了高度重视。然而,书中还提到在知识编排体系梳理过程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单元内各例题之间的逻辑发展路径,这一点同样不容忽视。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其特色之一便是例题采用情境图的形式进行展示。教材这一设计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的过程,我们不妨参照以下书中流程图进行设计:
(二)在单元教学设计时,其核心并非仅仅是课时目标的简单叠加,而应是对数学思想的深入渗透、数学文化的充分体现,以及数学育人价值的全面整合。
(三)在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时,应注重活动形式、活动结构以及活动群的整体性。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直观的数学操作活动,如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等,同时也要融入更为内隐的学习活动,如猜一猜、想一想等多样化的形式;其次,活动设计应基于真实情境和问题,激励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后,需将课堂中看似独立的活动有机串联,构建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活动群。
(四)在单元作业设计环节,应对单元内零散的作业进行系统性的整合,通过增加、删除、补充、修改等手段进行整体规划。单元内的每一次作业既应围绕课时目标,也应聚焦于单元整体目标,避免单一课时的作业仅关注眼前内容,目标是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在单元评价设计方面,需在单元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单元目标构建评价体系。这要求我们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精确把握评价的内容与要求,细化单元教学目标,确立单元评价目标,并设计出具体的评价维度和评价工具。
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启发我们,应当采取系统化的视角来洞察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基于此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与整合。我们应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引领,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全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避免机械地遵循教材内容,仅仅照本宣科而忽视了教育应有的深度与宽度。书中提供了众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和案例,它们值得我们深入研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