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乐园”主题属于“儿童与自然”维度,意在参观、调查农场和动物园的多种动物的过程中,获得关于动物本领、习性的认知。在横向上,它与小班“你好,小动物”主题、大班“动物大世界”主题相联系。按照年段分布,3个主题的重点依次是:了解身边的小动物——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主题解析
基于年龄特点,规划适宜内容
——中班《动物乐园》主题实施建议
动物这个话题是各年龄段幼儿都非常感兴趣的,在我们的《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中三个年段也都有关于动物的主题,那么,我们的编写团队在编制的过程中,对各年龄段幼儿,关于动物究竟应该获得怎样的核心经验,又有怎样不同的合理期待呢?
在小班,我们会更侧重于一种情感的建立,让幼儿喜爱亲近小动物,所以涉及的内容往往是一些身边非常温和的小动物,比如:小兔、小鱼、小乌龟等,也可以在饲养中建立亲密的情感。
到中班,我们更关注的是,儿童对于动物多样性的了解。产生类别的概念,形成基本的动物科学认知经验。
到大班,就是更深层次地去探讨,人类与动物以及环境的一种关系和相互的作用。比如:对濒危动物的关切,人与动物如何在地球上和谐共处等等,让幼儿产生保护动物和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
那么,中班这个“动物乐园”的主题,我们一共安排了“农场”和“动物园”两个小主题。如果单从这两个场域来看,有的教师会觉得我们幼儿园附近没有这样的资源,是不是这个主题就可以不做或者舍弃了,但事实上我们这样的两个场景背后是蕴藏着一定意图的。
“在农场里”这个子主题,是想让我们的幼儿去了解,家禽家畜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是息息相关的,比如牛奶、羊毛制品等,农场里的小伙伴为人类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而“在动物园里”这个小主题,是用走进动物园这样的线索,让幼儿对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独特的行为方式等——有所了解,从而产生一种类别的概念。比如:鸟类、鱼类;或者食肉动物、食草动物等等,进一步去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所以,你会发现,虽然用了“在农场里”和“在动物园里”这两个子主题名称,但内容指向的其实是家禽家畜、野生动物等等,它是串起了幼儿对于动物一系列相关经验当中很重要的一环,对幼儿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建立起动物的类别属性、以及形成科学概念等多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主题解析
用“好资源”,“用好”资源
——中班《动物乐园》主题实施建议
课程中的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保障。那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课程资源真正服务于课程呢?我想从两方面来分享我们的心得。
第一个心得,是一定要用“好的资源”。课程中的好资源,可以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渠道,是来自于自己幼儿园的内部资源,比如在“动物乐园”主题中,幼儿去孵化和饲养小鸡小鸭,这些小鸡小鸭以及孵化、饲养的过程,就是非常好的内部资源。
“好资源”的第二个渠道,来源于《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库。像“游动物园”“各种各样的鸟”这一类视频,就是“动物乐园”主题的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因为这些视频,它不是东拼西凑的,而是拍摄小组以儿童的视角、以课程的脉络发展为依据,去拍摄、采集和制作的。
当然,课程实施中,除了要用“好的资源”外,还要“用好”这些资源。
像刚才谈到的,作为幼儿园内部资源的小鸡小鸭,当孵化出它们后,教师自己一定要珍视这些小生命,你可以鼓励幼儿去设计、制作它们的家,甚至用作品去装扮这个家;或者鼓励他们去寻找、收集小鸡小鸭喜欢吃的食物,共同探索饲养的好办法;甚至是给小鸡小鸭办仪式感满满的满月趴。这种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待小鸡小鸭、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是用好了“小鸡小鸭”这个资源。
那么,《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里面的资源,怎么用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效果呢?“在动物园里”这个子主题中,我很喜欢其中的一份半留白的操作材料——“我的动物园地图”。那这样的一份半留白的地图,怎么可以用呢?在主题初期,教师可以作为教具,让幼儿去了解与认识地图中的标识,也可以作为学具,让幼儿通过粘贴动物贴纸,去规划与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物园”。当然,在主题后期,当幼儿要去布展自己的动物园时,这一份自制的地图,也可以成为“布展”的素材,这会让展览变得更加丰富,也体现出了教师对幼儿作品,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尊重与珍视。
我们相信:当你找到了身边的“好资源”,并且又“用好了”这些资源后,课程的开展也会变得有支架、能落地。而在资源支持下,幼儿能做的事儿也会变得有趣味、有意义、有价值。
主题阐释
主题脉络图
家园共育
绘本推荐
END
扫码关注“完整儿童在线”公众号和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