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寻蔬菜里的秘密(点击蓝字查看)后,幼儿初步了解了菜的内外部特征,也初步体验了切菜的过程。他们对食材是如何加工成食物的过程产生了好奇,开始摩拳擦掌尝试做一个小厨师。在家里,看过爷爷奶奶和面、揉面做面条,幼儿也想自己动手和和面、揉揉面团,让我们去看看他们做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吧。
▼活动前期
活动开始前,教师提前准备了充足的面粉、水,人手一份的碗、筷子以及用于放置面团的托盘。
▼活动现场
教师拿出一块面团,邀请幼儿捏一捏,感受面团质感、特征并猜测面团的做法和用途。
幼儿1:软软的。
幼儿2:冰冰凉凉的、像果冻。
幼儿3:面粉加了水(就能制成面条)。
幼儿4:可以做面条、包子、饺子。
幼儿5:也可以做馒头。
幼儿6:加水,搅一搅,揉一揉,再加点水搅一搅...
幼儿7:如果很黏,就再加点面粉。
经过初步讨论,幼儿清洗双手试着亲手制作面团。在制作过程中,幼儿的经验不同、进度不一:部分幼儿的碗中加水太少、面粉太干了,但沉浸在揉的动作中;也有幼儿碗中面粉加水多了、太稀了还没有成团;还有幼儿不断调整水和面粉的用量成功揉出了面团。教师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对出现问题的情景及时进行拍照记录。
待幼儿制作充分后,教师邀请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成品上前进行分享,其余幼儿倾听并给出优化建议。
教师:你是怎么成功揉出面团的?
幼儿1:我先加了一点点水,揉了一会儿,又加了一点水,又揉了揉,一会儿加一点水,一会儿加一点儿水。
教师:你的手黏黏的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能来帮帮他吗?
幼儿2:我一下子把水都加进去了,水太多了。
幼儿3:水有点多,都软软的了。
幼儿4:我中间也很水很水,(之后)我又加了很多粉。
▼经验梳理
在活动现场,教师并不追求当堂达成做出面条的效果,而是容许幼儿在和面、揉面的劳动过程中出现各种状况,并给幼儿自主想办法解决水面调和比例不均等问题的机会。
具体而言,既要接受幼儿成功揉出面团,也要允许有部分幼儿水面配比失衡依旧停留在和面的阶段,还要接纳快要揉成面团的幼儿由于继续向碗中添加水或者面粉导致面团制作失败的情形发生。允许问题发生,持续观察后续幼儿能否解决,并动态捕捉幼儿制作面团过程中用到的技巧、遇到的困难、面团的不同形态等画面,留待幼儿集体分享时呈现,以辅助幼儿表达。
▼更多建议
在进行经验回顾时,可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制作的实物和教师捕捉到的过程画面来分享自己的制作感受,如,幼儿可以端着盛有面糊的碗讲述自己的困惑,并请求同伴给予帮助。还可以允许幼儿在现场进行调整。当其他幼儿借助做小老师,在同伴间展开制作面团的经验分享时,幼幼学习也就自然发生了:如此一来,既让分享组幼儿巩固了自身的制作经验,也发展了自己的讲述能力;也能让请教组幼儿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习得了制作技巧。
随着制作过程的推进,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尝试更多种制作面团的办法,如将自己制作成功的小面团与同伴的小面团揉合成一个大面团,将太湿和太干的面团组合,将碗里的面屑揉干净等。待幼儿充分体验揉面过程后,再顺势进入将面团分割成面条的探索,衔接就会变得更顺畅。
等揉面团这一劳动体验充分后,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推进到“做面条”这一活动。
鸣谢:杭州白金海岸幼儿园春江园区提供的教研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
幼儿表达表征可以这么做
低结构活动可以这么做
更多活动开展思考
集体活动低结构化案例
END
扫码关注“完整儿童在线”公众号和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