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大班后,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有了飞速发展。他们会如何发现、认识并接纳独特的自己呢?“特别的我”主题以“调查:名字的由来”开启,在了解名字的过程中,幼儿是如何发现并加强对自身特质的理解,并在制作活动中显化出来?一起走进大班上“制作:用名字画画”活动去看一下吧。
▼活动前期
从新学期开始,班级门口设置了签到打卡处,投放了“准时小达人”签到表及幼儿姓名学号对照表(供幼儿签到时参考字形),同步提供给幼儿充分的书写空间,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签名,从签上小名、名字中的一个字、头像、学号等,慢慢过渡到书写自己的名字。
活动开始前,教师设计调查表,从“名字的内容”“起名字的人”“名字的意义和寄予的期望”三个方面来启发幼儿在家中进行关于姓名的调查活动。调查完成后,幼儿在班级里借由调查表分享了自己名字的由来与意义,随后尝试把这些意义融入到自己独特的姓名画的制作来。
▼活动现场
幼儿分批次参与到不同区域的活动的过程中,书写区的幼儿选择毛笔和墨水来表现自己的名字;美工区的幼儿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材料对自己的姓名画进行创作,例如用棉签、超轻黏土、贝壳等不同元素的材料来装饰自己的姓名画。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享,聊一聊自己制作的姓名画。
▼遇到的问题
制作开始前,现场观察到幼儿分享的姓名介绍表里呈现了大量家长的文字记录,这一现象引发了研修团队对幼儿参与程度的好奇。随即,研修团队与幼儿展开个别谈话,邀请幼儿介绍自己。对谈发现,幼儿可以清楚地表述自己姓名的含义但缺失日常生活中表征的机会,如一幼儿介绍道“思齐,就是见贤思齐焉,意思是见到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
从幼儿制作的过程来看,幼儿能自主选取不同元素的材料(如超轻黏土、贝壳等)完成自己的构想,但在制作活动过程中,有些幼儿过度关注“装饰”自己的画框,忽略了在创作过程中的呈现姓名的意义。
▼我们的建议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多样化的表征机会。活动前期,教师应向家长倡议,鼓励幼儿在充分理解自己姓名的由来和意义后,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在调查表上进行个性化记录。帮助家长意识到不论是通过绘画、图像记录还是拼贴的形式,幼儿都将从中习得反思、调整表征策略等经验。
幼儿进行艺术活动前,教师首先应明确活动核心,“制作:用名字画画”强调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深化对自身特质的理解及表达,制作及分享的过程也是增强同伴、教师对自己了解的过程。因此,在活动前期梳理与本次制作活动的关联经验是有必要的,例如,在活动前,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名字背后的意义,可以自己的名字为例,引导幼儿根据名字的字形或意义进行联想并绘画。
在激发幼儿多元化的制作思路上,教师可以提前搜集富有表征意义的姓名画,铺设在班级环境中,供幼儿欣赏。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在环境的浸润下,幼儿能逐步习得姓名的意义化表征,从而有助于制作活动的开展。
制作是幼儿对认知、经验和情感的表达表现,是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活动中的思考与成果外化呈现的过程。幼儿擅长在操作中感知与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影像等多种方法充分唤醒与调动原有经验,让幼儿的制作更有思维的依托,也要提供给幼儿适宜且充分的材料,支持幼儿更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鸣谢:杭州白金海岸幼儿园提供的教研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
幼儿表达表征可以这么做
低结构活动可以这么做
更多活动开展思考
END
扫码关注“完整儿童在线”公众号和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