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做哥哥/姐姐了”主题的推进,幼儿越发想要尝试做些事情证明自己的能力。主题中期,教师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幼儿运用不同方法去体验并记录自己的成长变化,发现并享受成长带来的惊喜。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给到幼儿做事机会,逐步提升其自理能力,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呢?一起去“我会自己做的事”展示活动的现场去看看吧。
▼活动前准备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关注幼儿自我服务及做事行为逐步熟练的细节,并利用照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活动前,教师可邀请幼儿回顾自己进入中班后和小班相比的成长变化,把“自己新学会做的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分享环节
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分享能干的瞬间,表述自己对成长的感受。幼儿分享过程中及结束后,教师播放事先收集的幼儿照片或视频,作为补充,启发幼儿关注到更多日常生活中自己做事能力变化的细节。
-点击观看视频-
看到自己正在做事的画面出现在电视机上,幼儿一个个都很惊奇,尤其是发现每张小图中的小伙伴都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对折叠衣服、晾衣服、拖地、剥毛豆等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幼儿认为晾衣服的时候要把衣架从头这边伸进去,有的认为要从最大的洞伸进去;有的幼儿觉得拖地时拖把干了要去厕所吸点水,有的幼儿觉得继续拖就可以了;有的幼儿觉得剥毛豆要从两头开始,有的幼儿发现中间一压更快……大家的做法各不相同,为了显示自己的做法特别方便,甚至还开始现场展示了起来。现场洋溢着幼儿对自己新身份——做事小达人和生活小能手——高度认同的氛围。
-点击观看视频-
幼儿1:我觉得剥毛豆有点麻烦的。
幼儿2:对着豆子的弯路把豆子剥出来。
幼儿3:(双手展示晾衣服)套进去,左边拉一下,右边拉一下。
……
▼展示之后的挑战
分享后,教师将幼儿普遍会做的事整理在图表上,还遵循幼儿在讨论中萌生的新想法增加了一些图表上没有的但大家都想尝试的事,请幼儿上台选择,在相应的事下粘贴自己的专属标记,留待幼儿在尝试、挑战后继续展示分享。
▼我们的建议
在新版《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中,“展示”做为一个一般放在主题或子主题的收尾阶段,需要收集大量幼儿活动的过程性留痕,具有概括性、总结性的活动形式,不少教师对其活动重心感到十分困惑。有的“展示”是一出排演好的戏剧,有的“展示”是一场幼儿作品的创意的碰撞,有的“展示”是故事分享会、问题探讨会、未来畅想会……“展示”的可能性太多样了,那前期准备该如何做?“展示”的素材如何收集整理?如何“展示”才能让幼儿对同伴的发现产生共鸣与好奇心,进而产生“我也想试试”的想法?从本次“我会自己做的事”展示活动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首先是留意幼儿过程性留痕的收集,“我会自己做的事”源于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除了请家长拍摄孩子在家做家务事的照片、视频外,教师可整合平日拍摄的幼儿在园时放水壶、穿脱衣物、折叠被子等的照片、视频展示给幼儿看,鼓励幼儿将中班在做这些事的表现与小班时的表现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从“不会”到“会”,从自我服务转向帮助他人上的成长。
其次,尊重幼儿意愿组织分组分享,允许拥有同一类经验或想进行同一项尝试的幼儿可分为一组,如“晾衣服组”“剥毛豆组”等。让愿意先发言的幼儿上台分享,随后鼓励台下倾听的幼儿对分享的幼儿进行提问或补充,如:“毛豆是怎么剥的?”“我有更好的剥毛豆办法……”有些幼儿也许刚开始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办法,可以用手边的材料现场演示。及时分享,可让拥有同样经验的幼儿产生共鸣,在活动之后也会更乐意去尝试同伴的方法,或者尝试做别的事,促成幼幼学习。且教师可提供点赞卡,邀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妙招”,让同伴点赞,促成幼幼评价。
总而言之,展示活动“我会自己做的事”以及其活动形式,其经验更多的是源于幼儿自己的生活、创作、观察等体验,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尝试过、挑战过,幼儿的各种经验才会逐渐丰富起来,变得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鸣谢:杭州和安幼儿园提供的教研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
幼儿表达表征可以这么做
低结构活动可以这么做
更多活动开展思考
END
扫码关注“完整儿童在线”公众号和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