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作业体系设计指引》
教育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高质量基础性作业体系建设项目组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六条要求。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文件对于作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严格控制作业数量与作业时间。第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设计,坚决杜绝机械无效作业。第三,创新作业类型和方式,加强基础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个性化作业的设计。1.作业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与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分析整理等学习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有助于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延续课堂活动,达成课堂教学无法完全实现的学习要求;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情,诊断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学习问题后进行有针对的矫正,更好的促进家校沟通。2.作业设计就是依据一定的作业目标,对作业内容,难度,类型,时间等进行统筹思考的过程。作业设计需要基于课程标准,以实现作业的科学性;需要关注作业目标,以明确作业的解释性;需要将内容进行统筹分配,以突出作业的整体性;需要关注不同功能和不同类型的作业,以体现作业的合理性。1.“基础”即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可衍生理解为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从“根本”而言,基础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从“起点”而言,基础是推动向前的逻辑源头。2.基础性作业一般是指基于课程标准,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而设计的作业。它提供核心的概念体系,基本的知识框架,关键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备的能力和重要的学习品质等。4.基础不能理解为仅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包括知识能力,方法品质等各方面的要求。新课标中的"四基"其中,基础知识一般指数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公式;基本技能包括基本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和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过程性目标和内容实现的主要标志就是学生形成了活动经验。5.高质量的基础性作业是夯实知识概念的基础,是提供能力方法的基础,是形成价值观念的基础。单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关联性,综合性,递进性和相对独立性。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可以从中观角度。避免教师在宏观把握学科课程整体要求上的困难,又可以避免仅从微观角度把握某个课时出现的割裂问题。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作业整体设计,有利于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价值,一是有助于增强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结构性和递进性;二是可以在一个单元下对各个课时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时间,作业难度等进行整体设计与统筹分配,更好的实现课时作业间的整体性,关联性与递进性;三是有助于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基于单元整体培养目标,对教学评价,作业资源等进行系统思考;四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设计作业,在提升作业设计整体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能力,从而更好的发挥作业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四、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的质量标准有八大标准:育人为本,目标一致,设计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时间合适,结构合理,体现差异。规范的流程,合适的设计工具是作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这部分内容可以学习借鉴。1.单元整体规划与确立目标;2.分析要素与组织题目;3.实践应用与分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