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甫:一下午 一套卷 有效果

文化   2024-11-28 06:00   河南  

1446次分享

一下午 一套卷 有效果

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数学已学完,进度较快,也正因如此,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对概率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后,打算对圆的有关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

上午的课上,我带领同学们对圆的知识进行了梳理,主要分为三块内容:一是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二是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是弧、扇形与圆锥。同学们看到这些内容时,深感震撼,没想到圆这一章竟有如此多的知识点。如何掌握这些知识点呢?关键在于学以致用,通过训练运用这些知识点,使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先让学生熟悉这些内容,再通过小测试查找漏洞。

下午一个班有一节课,正好借此时间进行小测试,以了解孩子们的知识漏洞,从而更好地查漏补缺。为保证时间充足,我把午后静习的时间也利用起来,这样就有 85 分钟进行测试,基本够用。

在第一个班测试时,我与同学一起做题,通常会完整地写出所有过程,以便在试卷讲评时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仅看题目觉得会做,并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或关键点,只有认真思考并写下过程,心里才踏实。做完试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批阅试卷时速度很快,因为一看就知道学生错在哪里。

当在第二个班进行测试时,我迅速批阅完了第一个班的试卷。再用一节课的时间批阅下一个班的试卷。

学生总是惊叹于老师改卷的速度,还没一节课,试卷就发到了手中。看到了成果,这也是我努力想做到的。当然,在完成这件事时,必须心无旁骛,一心只改试卷,这样一下午的时间都用在了考试和改卷上。

批阅完试卷,结果一目了然,两个班有 3 个满分的,100 分以上的有 22 人。分数只是表象,通过试卷能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

一、定理概念掌握不牢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部分学生对概念定理掌握不扎实,似懂非懂,说不准。数学是严谨的学科,必须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才能正确运用,否则就如空中楼阁,眼高手低。

如何破解呢?有同学问我是不是要把所有概念都背下来记在心里。我认为这只是低层次的记忆,虽然是基础,但数学高手从不死记硬背,而是在运用中记住概念法则、定理公理,并且要准确表述。我曾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概念与定理。在课堂上,我会提问,比如为什么这个圆周角是 90°?学生要回答: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90°,不能只是在心里默念,要说出来,这样相当于背了一遍。如果不会,就看书,或者听到同学回答后跟着说一遍。另一个方法是上黑板讲题,讲题时会提到定理或概念,这是更好的记忆方式,不仅会背,还会用。当一遍遍运用概念或定理时,自然就能记住并准确表达。所以,上课是最好的时间,无需在课下刻意死记硬背,要多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多上台讲题,用讲题促使自己记住并会用。

二、知识灵活度不够

当遇到没见过的题目类型时,学生就会感到困惑,其实这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到位。没见过不代表不会做,新问题往往是由老问题变化而来,要从知识的联系上入手,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书写过程不规范

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因步骤不规范而失分。他们觉得自己会做,结果也写对了,但得不了满分。这种 “差不多” 心态作祟,缺乏高规格意识。这需要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加以锻炼,让自己的作业规范、步骤完整,这样在考试时才能体现出来。平时不认真写作,考试自然会出问题。有的学生不说某个角是 90° 或直角,直接就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出来后连答案都不写。类似的小问题,却是失分的常见情况。

四、审题不认真

经常有学生说 “老师,这个题不会”。我说:“来,读一遍,把条件标出来。” 读完后,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有一个条件没看到。”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其实题目并不难,只是少看了一个条件,就让一个简单的题目变得无解,既影响心情又浪费时间,得不偿失。认真读题,标注关键词,能解决很多题目。

五、时间分配不合理

收卷时,有的学生后面三道大题还空着没做。会做的也写不上了,原因就是时间分配不合理。前面的小题用时太长,一个题目耗时过多,导致后面会的题目没时间写。因此,向学生传授这些应试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些问题,在明天的试卷讲评时,要让学生逐一记下解决方法。这就是考试的意义所在。

令人欣慰的是,有的同学主动找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进步的表现。正是因为一次测试,让同学们找到漏洞,并找到解决办法,为后续学习带来了希望。

一下午,一套卷,意义非凡。


范明甫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
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杂谈随感,亲子交流,读书感悟,生活况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