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甫:创设真实情境 试验激发兴趣

文化   2024-11-22 06:00   河南  

1442次分享

创设真实情境 试验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注重创设真实情境,且情境要多样化,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1.情境创设

在教学中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我在《25.3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课中,我提前安排了学生每组带一枚一元硬币,在上课伊始,我宣布抛硬币的要求:①两手指捏住硬币,保持硬币面与桌面垂直状态;②硬币的高度与桌面距离大约30厘米,每次抛硬币均按这个高度;③两指松开让硬币自然落下;④专人记录正面的次数;⑤共抛50次;⑥完成后填写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接下来就让学生根据我的要求进行抛硬币的试验,以此来验证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2.试验效果

2.1存在问题

一是通过孩子们热烈的试验,发现很少会出现抛50次出现25次正面,25次出现反面的情况,所以正面朝上的概率并不是0.5.

二是在统计次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影响效率的情况,比如有的组统计时,一直在写“正”“反”这两个字,然后再查有多少“正”字,但是有的组却知道在每次记录时就已经划记好了,直接统计好次数,更快捷.

2.2取得效果

一是通过试验发现,当所有小组的数据都统计在表格中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就越来越接近于0.5.

二是通过试验,互相学习,学习到了新的方法,比如用更快捷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而这个技能,只有在动手实践时才会发现,才会改进.

三是学生明白了可以用大量的试验来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四是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很高,真正投入到学习之中.

3.去情境化

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找到知识的目的与背景,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数学是抽象的学科,必须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高度概括的规律与公式,以此形成更为一般的结论.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经有了这种基本的理解与认知.

4.再情境化

当我们将知识抽象化之后,形成了更为一般的结论,就需要用此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再情境化,将所得结论用到真实情境之中,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基本的技能,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总之,要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探究自然现象或现实情境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生活情境、数学情景、科学情景,关注情境的真实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充分的思考空间,素材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真实可信,以利于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这样才的学习,才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范明甫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
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杂谈随感,亲子交流,读书感悟,生活况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