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积累59:如何理解与确定认知类型?

文化   2024-12-08 21:40   河南  

学科作业体系设计指引

教育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高质量基础性作业体系建设项目组

2024年11月27日读书感悟

内容:20-29页

重要内容及感悟

问题3 如何理解与确定认知类型?

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将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目标分类影响深远。2001年,安德森等人对该目标分类做出了重要修改,完善了原分类框架,将认知过程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大类型。

一、为什么要考虑认知类型?

认知类型是反映作业特征的一个关键属性,是作业设计中不可回避的主要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认知类型原因如下。

1.能使作业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作业目标一般具备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表现和表现程度。确定认知类型能够精确描述其行为的具体动词,能使作业目标更加清晰明确的表达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有利于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能提升作业题目设计的合理性。有助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相应的展开深入思考。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提出什么样的任务,要求给出什么样的指令,呈现什么样的材料内容,提供什么样的方法指导等。

3.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不同意义。认知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进行不同认知操作时,其思维能力也会在不同维度上得到提升。

4.有利于对单元作业整体设计进行结构化分析。作业结构是衡量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单元作业结构主要是指一个单元中不同课时作业的目标内容,要求认知类型,难度,时间等的比例。教师统筹考虑作业目标,题目要求所对应的认知类型,从整体上合理布局,可以避免学生在同一认知操作上的无意重复。

二、依据什么考虑认知类型?

安德森修订的认知框架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大认知类型。“记忆”侧重知识的积累,存续和提取,“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侧重知识的调用,加工和迁移。

有一个专门的表格进行了19个分类,解释了各自的基本内涵。22页修订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框架值得学习。

三、如何将认知类型运用到学科作业设计中?

1.指向“记忆”的作业设计,需要向学生提供需要识别或回忆的题目。题目的材料一般与学习材料近似,学生几乎不用做,或者很少做。拓展与改动。

2.指向“理解”的作业设计也多关涉概念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图式和认知框架中,从而建构意义。

3.指向“应用”的作业设计多观涉学生对相关程序知识的掌握情况即一定的操作规则,方式,方法和步骤等。

4.指向“分析”的作业设计多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总分关系的把握,侧重考察学生围绕所给题目材料进行结构化思考的能力。

5.指向“评价”的作业设计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标准和准则。也可由教师指定并在题目要求中明示或暗示。

6.指向“创造”的作业设计一般体现这些要素: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呈现结果交流分享。

范明甫

2024年11月27日星期三


范明甫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
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杂谈随感,亲子交流,读书感悟,生活况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