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60 | 以《原则》为鉴,铸就律师‘开放、求真、透明’的成长之路(上)-开放

文摘   生活   2024-06-30 13:51   重庆  


    (上述图片来源于Pixabay.com,感谢图片作者InspirationalStocks )

第 217 篇 原创
文 | 智识君  朱幸律师


瑞·达利欧的《原则》一书,相信是众多法律人士书架上的珍藏之作。然而,本书的阅读难度却不容小觑。难度并非源于其涉及的投资专业词汇,而是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本书篇幅很长,页数P550,字数406千字,很多人可能读完第一章便开始动摇放弃啦(智识君是先读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才回过头看的第一部分)。
二是:本书汇聚了瑞·达利欧在生活与工作中的深刻思考与丰富实践,其中蕴含的实务指导信息极为丰富。阅读时不仅需要独立思考,甚至还需勇于实践尝试。
三是:瑞·达利欧在书籍的结构设计和内容编排上有逻辑“洁癖”,全书严谨地分为人生历程、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三大部分,各章节采用论文式编排,逻辑严密,且在每章结尾都精心总结了经验要点,估计很多人会对此类“论文”式文章望而却步。
若你希望寻求一本轻松阅读、无需过多思考,仅能提供短暂感悟的书籍,那么《原则》显然并不符合你的期望。这是一本需要耐心品味、深入思考和勇于实践的作品。
经过两年的间断性阅读,智识君终于在近期将这本厚重的书籍读完。看着不少折页和划线,智识君郑重将其放置在书架的必读留存的分类框架里,后期需常读常新,注定是一场思维长跑。
老规矩,我们还是结合律师执业成长的主题,进行剖析解读。本篇来讲解《原则》的第一核心思想——开放。


第一个问题:头脑封闭有哪些表现?
《原则》一书中提出辨别“头脑封闭”的线索,比如:

可能你会说,头脑开放和封闭是不同人的格。但将头脑的开放与封闭简单地归结为不同人的性格特征,是一种“标签化”的误区。在真实世界中,许多外向的人虽然表现得坦率宽容,但也可能因过分关注他人的看法而变得固执己见;相反,许多内向的人虽然可能显得被动怯懦,却同样有可能展现出主动性和坚韧不拔的一面。因此,头脑的开放或封闭并不直接与个人的性格类型相关联。
我们都害怕被避免被贴上“头脑封闭”的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同的时期和场景下,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头脑封闭的一面,这背后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
律师对职业对抗性的误区,会让律师养成一些“头脑封闭”的不良习惯。比如说:很多青年律师会把“对抗”当作所谓的职业特性,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更愿意固执己见,拒绝考虑其他人的意见,事实上这种误区无论在诉讼还是非诉中都是短板。比如商业纠纷诉讼中,如果律师仅仅从自身经验出发,无视对方律师提出的合理质疑和法律依据,就可能导致策略失误,损害客户利益。在法庭辩论中,如果律师不积极倾听法官的提示和对方的论点,就难以做出有效的反驳和回应。在商业谈判中,如果倾向于自己的观点独大,排斥其他观点,在适当方面作出妥协或其他策略,则难以推进商业合作,求共存异。
关键在于,我们不应简单地将“头脑封闭”作为评价个人优劣的指标,而应通过一些具体的线索或迹象,来敏锐地察觉自己或他人是否在特定时刻或情境下陷入了头脑封闭的状态。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促进开放交流,共同成长。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在障碍我们保持头脑开放?
头脑开放,简言之,即是更有效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如果不能更有效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会影响个人的合理决策。
《原则》一书中提出,影响头脑开放的两个最大的障碍分别是: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
自我意识障碍主要体现在律师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上,这种机制使他们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在执业过程中,这种障碍可能表现为对批评的过度敏感和抵触。例如,一位年轻律师在法庭辩论中首次遭遇资深对手的犀利质询,由于担心自己的表现不佳会损害职业形象,他可能会选择回避或反驳对方的观点,而不是冷静地倾听并反思自己的不足。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实际上阻碍了他从失败中学习并提升自我的机会。
思维盲点则是指律师在认知和理解事物时存在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全面、准确地看待问题。在复杂的法律案件中,思维盲点尤为致命。比如,在处理一起涉及房屋外立面脱落砸伤人的案件时,如果律师仅仅考虑人身损害方面,而忽视了房屋建设与物业管理相关规定,就可能因为思维盲点而制定出不切实际的策略。此外,不同的律师可能擅长于不同的法律领域和思维模式,如果团队中的律师无法超越自己的思维框架,缺乏对其他成员观点的接纳和融合,就可能导致团队决策的质量大打折扣。
这种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并非青年律师所独有,许多资深律师同样可能受其困扰。尽管社会上普遍流传着一种观念,认为律师像医生一样,经验越丰富越受欢迎,但这种观念仅部分正确,并不能构成强相关的结论。诚然,与客户长期合作建立的信任基础以及某些执业技能确实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提升,然而,如果资深律师过于依赖过去的经验,忽视了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他们同样可能面临成长的困境。
例如,在几年前的一次诉讼庭审中,智识君就亲眼目睹了一位前辈律师因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而陷入尴尬境地。这位前辈在起诉时错误地引用了尚未生效的征求意见稿条款,而我方在答辩时及时指出了这一引用无效,并指出其诉请缺乏请求权基础。然而,前辈律师在庭审上却显得异常愤怒,一方面他坚决不承认所引用的条款是征求意见稿,另一方面他竟将“没有请求权基础”误解为“没有诉权”,并在法庭上滔滔不绝地进行驳斥,直到法官出面制止并提示他请求权基础并不等同于诉权,他才终于停下。这一事件无疑再次印证了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对律师执业的负面影响,无论资历深浅,都可能因此陷入误区。
现实中,智识君观察到的专业能力很强的律界大伽,他们会有认识到自己局限性的“自知”和智慧。他们不会担心自己的形象,遇到问题时,不会想办法遮掩或粉饰,而是直接提出自己的内心疑惑。比如:智识君去年参加的律协论坛,有前辈律师参与座谈交流,他对个人信息保护新兴的法律服务领域有着天然的热情,也提出了很多平时我们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打动了我们很多轻律师引发深度思考。
因此,律师在执业过程中需要警惕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大障碍对“头脑开放”的负面影响。通过培养开放的心态、鼓励多元思考和团队合作,律师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法律服务。
第三个问题:头脑开放对律师执业成长有多重要?
头脑开放,是律师成长的必经过程。
首先,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头脑开放是律师不断进步的基石。在《原则》中,达利欧强调了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重要性。对于律师而言,法律领域的知识和规则不断更新,保持头脑开放意味着能够积极接纳新知识、新观点,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法律技能和思维方式。这种开放的态度促使律师不断成长,提高他们在复杂案件中的应对能力。
其次,头脑开放对于律师的决策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一个开放的律师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各种可能性,权衡利弊,从而制定出更优的策略。相反,头脑封闭的律师可能因固守旧有观念而错过关键信息,导致决策失误。
然后,缺乏头脑开放则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固步自封的律师可能错过成长的机会,无法适应法律领域的变化和发展。他们可能因循守旧,无法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头脑封闭的律师在工作中更容易犯错。他们可能因拒绝接受新观点而坚持错误的法律解释或策略,从而损害客户的利益。
如果长期处于头脑封闭的状态,如《原则》一书所说“代价极为高昂”,你不会明白其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不善于探求其他人的想法。你一心只想着告诉对方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当其他人向你展示各种美妙的可能性和可怕的威胁时,你会视而不见;当其他人提出可能是建设性甚至能救命的批评时,你也不能领会。简言之,头脑封闭会让我们缺乏真实世界的反馈。
因此,头脑开放对于律师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促进律师的持续学习和进步,还直接影响其决策质量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律师们应当时刻保持头脑开放的态度,积极接纳新知识、新观点,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并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第四个问题:律师如何培养头脑开放促进成长?
《原则》中提出很多与头脑开放的法则,智识君选择并提炼了以下几个最重要也亲自实践过的法则,希望对律师小伙伴们有所助益:
第一:真诚地评估自己的能力边界,认识和理解自身局限性是成长的前提
律师在入行时,相信都听过前辈律师提出“在客户面前,即使不懂也要假装懂”,这种策略在获客营销上有一定帮助,但事实上并不利于律师的成长,既欺人也自欺。智识君应该是在执业五六年的时间,开始鼓足勇气对客户说“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但会帮助客户检索相关规定,或找更专业的律师。事实上,这种坦率消除了律师与客户之间的心理博弈,强化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反而能建立更稳固的信任。
第二: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目标实现
很多律师疏于对法律问题的解决,但会在客户面前刻意构建“高大上”形象,并在工作处理中显得事事精通,一旦无法解决问题又势必找到客观原因或第三方因素来弥补。事实上,律师的“高大上”形象,或许只是对很多临时性的个人客户有引导,因为他们相信一种常见的荒谬观点:厉害的人知道所有答案,能解决所有难题。这种认识,当然不符合事实,但律师如果信了或者是借助这种错误认识获客并形成习惯,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成长。因为,努力帮助客户作出最佳决策的专业律师,很少坚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最好的答案。他们承认自己的能力边界和知识盲点,总是试图了解更好,以克服缺陷和盲点。事实上,专业的企业客户对律师的评价,也不是仅仅所谓“高大上”,而是更有效的专业服务。
第三:搞清楚你是在争议还是在试图理解并解决一个问题
《原则》指出,头脑开放的人倾向于寻找最佳答案,而不是固守自己的观点。律师有时会为了争辩而争辩,面对法律争议时,很容易陷入立场之争,即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有时对客户利益并不有利)争执不下。事实上,律师的真正成长,并不来自法庭上的雄辩,而是能否理解纠纷问题本质、理解各方利益和需求、理解规则逻辑和适用,更重要的是能否提出解决纠纷问题的方案,并在服务中不断修正,努力协助客户共同解决问题。当出现争议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一次的争辩,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还是仅仅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
第四:独立思考,并将头脑开放作为一种习惯
独立思考与头脑开放并不冲突。事实上,独立思考是头脑开放的前提。
律师面对纷繁复杂的法律问题和案件,律师需要具备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从他人的意见。但真正的独立思考,需要律师倾听不同的声音,接纳多元的观点,并从中汲取营养,完善自己的思考。在《原则》一书中,达利欧强调了头脑开放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不断学习和成长,适应变化多端的法律环境。
在律师执业成长的场景中,将独立思考与头脑开放相结合,意味着律师要在坚守自己专业判断的同时,保持对新知识、新观点的敏锐和好奇。他们应该积极参与法律界的交流与讨论,与同行、客户甚至对手保持开放的对话,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和可信的、愿意表达分歧的人一起审视自己的观点
大部分律师无法走出头脑封闭,最突出的表现即是前面“头脑封闭”线索图中的第一条——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这种心态有时候是源客观层面绩效治理的要求,但更多时候是等级观念下的自负,这种观念会在很多大型企业也会在律所中产生。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提出,好的决策需要基于事实和逻辑,而不是面子、尊严、地位、等级等,并进一步提出”创意择优“的治理模式,鼓励高度的透明度,避免形成高层信息差的”孤岛“。同时鼓励员工挑战彼此的观点,并努力得出更有效的决策。
对于律师而言,能够主动寻求那些值得信赖的同事、客户,甚至对手方去沟通,尤其是当他们愿意坦诚地指出你的观点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局限时,事实上律师可以获得一个全新的、可能是之前未曾考虑过的视角,也能通过这种良性建设性互动的反馈机制,拓展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律师成长。
当然,要做到真诚地与他人一起审视自己的观点:
一是要找到可信赖,并且愿意真诚表达批评的人。比如很多与智识君合作的法务,他们很少在公开场合(比如有领导的场合)对律师进行不利评价,但私底下却会交流时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这一类法务客户,智识君都很珍惜,因为知道他们是可依赖的,能够一起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实现共同成长的专业客户。
二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和韧性。在律师执业成长中,面对批评或反对意见是常态,甚至有时还会有”委屈“,学会如何以开放和理性的态度去应对,是律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环。如果情绪智力和韧性未自我提升培养,遇到困难经常情绪失控,注定无法实现头脑开放,更别说成长。通过与他人的建设性互动,律师可以逐渐学会如何在保持自己立场的同时,也尊重和考虑对方的观点,这对于构建长期的职业关系和客户信任至关重要。
之前有很多人给智识君谈到,开放就是多参与论坛、活动、聚会等等,感觉开放还是与人的外向性格,与人脉连接有直接相关。看到达利欧《原则》一书后,智识君才认识到开放是一种内在的要求,律师能不能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分享,能不能接受批评甚至反对的意见,还能不断更新自己,这才是”开放“的要义。现实中,有很多律所律师都抱持开放心态,比如天同将其诉讼标准化或可视化的内容向同行公开,垦丁通过线上课程向同行传授数据合规课程,很多律师都通过课程、写作等方式不断输出,在输出的同时也在不断在接受不同的意见在更新自我。
感谢那些对智识君写作、课程、执业成长等提出过诚恳意见的小伙伴们。
希望你我一起,关注律师成长,深度思考和积极践行。
我相信有把事情探究明白的能力,要比拥有如何做某件事的具体知识更重要(引用自瑞·达利欧)
2024年6月30日

特别声明:以上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智识LAW匠”及作者姓名。未经本所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及信息。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关注联系。

END

作者介绍

作者:朱 幸 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律师 (智识君)



「执业  主要文章推荐 」


执业59 | 律师成长必备:吴军《软能力》六大底层能力解读与提升(下)-行动力、品格
执业57 | 律师成长必备:吴军《软能力》六大底层能力解读与提升(中)-分辨力、职场力
执业57 | 律师成长必备:吴军《软能力》六大底层能力解读与提升(上)
执业56 | 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村上春树的跑步哲学给律师的启示
执业55 | 律师如何跳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怪圈
执业54 | 律师成长的转折点:重塑自信能力-超越等待偏好-激发内在动力
执业53  |  律师的内在力量:我们能否诚实面对每一次困难和困境?
执业52  |  2024年祝您龙腾虎跃:8本已读非法律类智识书单推荐
年终盘点 | 2023年智识君【执业】文章精讲综述
年终盘点 | 2022年•智识律师成长的21个关键词
盘点 | 2021年度·执业篇·精讲综述

智识LAW匠
我是智识君,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长期专注于国资国企+企业合规+纠纷解决。本公众号长期分享国资国企合规专业原创文章,以及律师执业心得和体会。希望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智识分子携手共进,有效成长,有节奏,行至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