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国资008 | 国企合规的主要治理内容——决议(易忽略的决策机制重要载体)

文摘   社会   2022-09-29 18:34   重庆  

(上述图片来源于unsplash,感谢图片作者Kelly Sikkema)

作者:朱 幸 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律师(智识君)

前言

在智识君为国企进行法律培训中,常常提到一个重要的个人观点,即国企合规治理的三大主要内容——章程、制度、和决议。
之前我们一起探讨了章程和制度,有兴趣的伙伴可回顾以下文章:
合规•国资006 | 国企合规的主要治理内容——章程(不能束之高阁的企业“宪法”)
合规•国资005 | 国企合规的主要治理内容——制度建设(合规要点、监管趋势及有效性评估要点及落地路径)
章程是顶层设计、制度是治理构架,而决议对应的是重大事项的场景,与事、人都高度相关,也是国企监管中违规追责的重要途径。因此,决议可以说是国企决策的重要载体,也是合规治理的主要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与各位一起探讨: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1、国企决议的法律地位
2、国企决议规范的合规要点
2.1 决议主体与内容
2.1.1 股东会(权力机构) 
2.1.2 董事会(决策机构)
2.1.3 经理层、总经理办公会(执行机构)
2.1.4 监事会(监督机构)
2.2 决议程序与效力
3、总结:决议是国企决策机制的重要载体

01 国企决议的法律地位

决议对于国企的法律地位,具体表现在:

一、决议是公司重要的法律行为:《民法典》第13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自然人的意思表示成立一般通过书面、口头等形式确定,但企业的意思表示成立,尤其是内部治理行为,主要通过决议形式实施,是公司重要的法律行为。

二、决议是公司重大事项的法定载体:《公司法》对公司重大事项应通过决议作出明文界定,包括:对外担保(第16条)、增资减资、发行债券、合并分立解散等(第37条)等。在公司法的规制体系下,重大事项需要更为严格的决策要求,也必须通过决议形式实施。因此,决议是公司重大事项的法定载体。

三、决议是国企决策制度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改革的重点: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6号,简称《指导意见》】在基本原则中,明确“规范决策机制和完善制衡机制”是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环节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并在正文中着重要求“建立董事会决议跟踪落实以及后评估制度”。

四、决议是国企合规的治理要点:《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及各地的的合规管理指引中,均将“经营决策”环节作为合规的重点环节,提出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细化各层级决策事项和权限,加强对决策事项的合规论证把关,保障决策依法合规“四大要求”,在最新征求意见的《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虽取消了重点环节的表述,但仍坚持合规“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实践来看,国企的决策以集体审议为原则,因此决议本身合规即是决策合规根本,也是国企合规治理的主要内容。

02 国企决议规范的合规要点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首先要关注《公司法》层面对决议的合规要点,其次要关注国资监管的特殊规定。具体合规要点如下:

2.1  决议主体与内容

决议主体涉及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等,根据《公司法》、《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简称”合规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等规定,确定各主体的主要决议内容如下:

2.1.1  股东会(权力机构)

决议依据

决议内容

公司法

1、向其他企业投资(依章程确定)
2、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章程确定)

3、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

4、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5、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6、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7、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

8、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9、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10、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11、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12、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

13、修改公司章程

14、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指导意见

1、委派或更换董事、监事(不含职工代表)

2、审核批准董事会、监事会年度工作报告

3、批准公司财务预决算、利润分配方案等

2.1.2  董事会(决策机构)

决议依据

决议内容

公司法

1、向其他企业投资(依章程确定)

2、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章程确定)
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5、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

合规办法

1、审议批准合规管理基本制度、体系建设方案和年度报告等

2、研究决定合规管理重大事项

3、动完善合规管理体系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

4、决定合规管理部门设置及职责

指导意见

1、依照法定程序和公司章程授权决定公司重大事项
2、建立规范透明的重大事项信息公开和对外披露制度
3、建立董事会决议跟踪落实以及后评估制度

4、设立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

2.1.3  经理层、总经理办公会(执行机构)

决议依据

决议内容

公司法

1、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2、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3、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4、章程、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合规办法

1、组织应对重大合规风险事件

2、研究决定合规管理重大事项

3、指导监督各部门和所属单位合规管理工作

2.1.4  监事会(监督机构)

决议依据

决议内容

公司法

1、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2、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

3、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

4、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

5、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6、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指导意见

1、建立国有企业重大事项信息公开和对外披露制度

2、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建立必要的改革容错纠错机制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针对决议主体与内容,还需关注的合规要点如下:

一、前述表格仅系针对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体系,从公司法和相关国资监管的决议内容要求(不包括股份公司),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应重点关注“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下一篇文章我们会重点来分析论证),以及当地政策文件;

二、决议内容是主体职责的重要内容。决议形式包括集体决策后的决议,也包括决定(如国有独资公司的股东决定等);需提醒注意,相关主体的执行职责,如董事会执行股东会的决议、经理层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属于执行层面,无需单独决议;实践中,有国有企业咨询”拟订“类的职责是否需走决议程序,此处没有明确界定,一般依相关主体的议事规则来具体确定,或由相关主体进行决议,或由该主体的常设机构,如办公会、委员会等直接实施。

三、国有企业还应重点关注《公司法》的修订,2021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公司法》修订征求意见,涉及国家出资公司特别规定,突出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等,均可能对前述决议内容产生影响。智识君将在修订文本正式发布生效后进行解读,便于国有企业调整决议内容。

2.2  决议程序与效力

2.2.1 决议程序

决议主体

法律依据

决议程序

股东会公司法第40条、第41条

一、召集程序

1、召集主体:董事会召集

2、主持主体:董事长-副董事长-半数董事推选-监事-10%以上表决权股东
3、召集程序
(1)召开15日前通知全体股东
(2)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或者全体股东另有约定的除外

公司法第42条

二、表决记录
1、按股东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2、重大事项(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增少注资本、合并分立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3、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董事会公司法第47条、第48条

一、召集主持主体:董事长-副董事长-半数推选
二、表决记录
1、表决实行一人一票
2、由公司章程规定
3、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监事会
公司法第51条

一、召集主持主体:监事会主席-半数推选
二、表决记录
1、监事会决议应当经半数以上监事通过
2、由公司章程规定
3、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针对决议主体与内容,还需关注的合规要点如下:

一、公司法层面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决议程序有规定,并赋予章程自主约定的权利,企业还可通过议事规则进一步细化。对于党组织的决议,主要依据“三重一大”,以及党组织议事规则来执行实施。对于国企的总经理办公会,一般也是通过议事规则进一步细化执行。

二、如何通知才合法有效?通知程序出现瑕疵或缺陷可能会影响会议的效力,也是很多国企常见的现实短板。需注意以下主要问题:

合规要点

具体合规要求

谁是通知发出的主体?即本次会议的召集人(如是股东会会议,则是董事会,一般由董事会办公室来具体实施)
如何确定被通知对象?

包括两类,一是参会对象,如股东、董事;二是需要列席的人员,如股东会要求列席的董、监、高;其中,公司法要求经理列席董事会会议,监事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

如何有效送达通知?
实践中一般通过EMS寄出,智识君建议除上述送达方式外,还宜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短信等多种方式通知。当然,在法定或章程确定的通知时间前发送,要注意在途时间
要通知哪些内容?
一般是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议题以及议题相关的附件。实践中,部分国有企业对议题内容把控不完整,参会人员提出议题文件不完整,不准确,或是新增议题等,要求重新发出通知及开会,会产生程序成本,也会扩大协调难度

三、如何表决才合法有效?这里涉及以下主要问题:

1、参会人员是否有效的通知到位,具体合规要点见前述意见。

2、行使表决权的认定,有章程特别要求则以章程为准,若无章程特别要求则按公司法以出资比例为准。实践中,国有企业常对上述“出资比例”是指实缴,还是认缴比例产生疑问。根据《公司法》第26条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基本要求,在章程无特别规定外,此处的出资比例默认指向”认缴出资比例“。

当然,此处引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即是公司股东各种权益对应的出资比例是以认缴还是实缴为准的问题?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根据《公司法》第34条等规定,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自益权原则上应当受到是否实缴出资的限制,表决权等共益权原则上不应受到是否实缴出资的限制【参照案例: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潘敏、冯志勇与公司有关的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18)闽02民终1736号]】。

当然,是否实缴到位不影响表决权,但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7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即实缴到位的股东可以依据前述规则进行除名,除名后丧失股东资格自然没有表决权。

3、表决回避问题,也是实践中国企治理中经常会问到的问题。很多咨询中,客户会直接了当问该不该回避,但忽略法律适用及具体场景。可具体参照以下分析逻辑进行界定:
(1)有章程及议事规则对表决回避有细化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2)非上市公司的表决回避情形,在《公司法》层面仅第16条第2、3款,即: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前述规定的关注要点为三,一是仅限于股东(大)会的形式;二是仅在公司为股东/实控人提供担保这一法定情形下适用;
(3)相较而言,上市规则对上市公司实施表决回避的规定则更繁杂和严格得多,如《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80条涉及的关联交易的表决回避、《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24条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涉及关联关系的回避表决、一致行为的回避等。

实践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非上市公司董事会存在利益关系是否适用回避表决咨询?从现有《公司法》的规定来看,如果章程及议事规则没有特别规定,前述情形是无需表决回避的。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角度,董事会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必要在董事会议事规则中增加表决回避条款。

2.2.2 决议效力

决议类型

效力类型

主要法律依据

法定情形
全部决议
合法有效

民法典第134条

民法典第143条

1、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2、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
可撤销

公司法第22条第2款、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4条

1、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
2、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

注:不包括会议召集程序或者表决方式仅有轻微瑕疵,且对决议未产生实质影响的

无效
公司法第22条第1款
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不成立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5条

1、公司未召开会议,但依据公司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或者公司章程规定可以不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而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的除外

2、会议未对决议事项进行表决的

3、出席会议的人数或者股东所持表决权不符合公司法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

4、会议的表决结果未达到公司法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通过比例的

5、导致决议不成立的其他情形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针对决议效力,还需关注的合规要点如下:

一、决议的合法有效,应关注《民法典》对于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要件,包括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同时要结合法律和章程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来确定。

二、除关注正向效力外,国有企业还应关注决议的反向效力,即应避免出现无效、可撤销以及不成立的效力风险,其中:

1、无效

其法律效果系对违法的决议内容的否定,产生自始无效的法律后果,适用于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出现重大缺陷的法定情形。需要注意的要点,一是这里的法律层级不包括规章、地方性法规及其他层级的规范性文件二是法律、行政法规的规范应为效力性强制性规范,实践中一般以“应当”、“必须”、“不得”等条文措辞或用语(但这个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复杂,本文不展开阐述)。常见的决议无效情形,如无理由解除股东资格、增资时侵害股东优先认缴权、选举的董事兼任监事等等。

2、可撤销

其法律效果系主要对决议程序的否定,适用于三种情形,即:召集程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与公司章程;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与公司章程;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不足以造成决议无效,赋予股东在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天内申请撤销的救济权利。常见的决议可撤销情形,如通知方式、时间或内容等存在缺陷、遗漏召集对象等。

需提醒注意,对于会议召集程序或者表决方式瑕疵、轻微瑕疵,对决议未产生实质影响的,将驳回撤销的申请。目前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几类情形包括,个别股东未收到通知未能到会但其表决权不影响表决、新一届董事会未产生由股东召集股东会、股东会议前未通知具体议题、未表决回避但不影响决议等。

3、不成立

其法律效果系等同于”未作出决议“的法律后果,决议本身不存在或不具备成立条件。不成立来源于公司法司法解释,在最新的公司法修订中会正式形成为法律5项法定情形需结合公司法相关条款进行综合认定,如:

(1)第1项法定情形:未召开会议而形成决议当然不成立,根据公司法第37”走签“的形式或章程特别规定的,则不构成”不成立“;

(2)第2项法定情形:虽然召开了会议,但未组织表决,当然不成立;

(3)第3项法定情形: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来界定,如股东会50人以下、董事会3到13人、监事会3人以上,以及关联担保表决回避等。

(4)第4项法定情形:尤其要注意公司法第43条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的重大事项,涉及公司章程修改、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等。

(5)第5项法定情形:赋予法院法官根据具体场景下的裁量权。

04 总结:决议是国企决策机制的重要载体
在国资国企的服务经验过程中,智识君发现“决议”虽然是国企决策机制的重要载体,但常常重视程度不高。
有一种观点可以反映了国企对于决议重要性的理解。这种观点认为:对于国有全资、独资企业,主要依赖于国资协调不用考虑决议的效力问题;国有控股、国有实际控制企业,主要依赖于治理表决,也不用太考虑决议的效力问题;国有参股企业,反正有控股股,更不用考虑决议问题。
但是,随着国家对国企决策机制合规的不断改革深化,尤其是《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提出的“重大决策合规审查”,由首席合规官签字等新的趋势要求,对于很多国企而言,决议就不仅仅是个股权比例问题,对应的是决议背后的决策内容和程序合规问题,应着公司治理的规范化合规运营问题。


加西亚 • 马尔克斯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什么,以及是如何记住的2022年9月29日
特别声明:以上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于公众号“智识律匠 I 大道至简”及作者姓名。未经本所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含图片、影像等信息。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关注联系。

END

「往期文章推荐 」

合规•国资006 | 国企合规的主要治理内容——章程(不能束之高阁的企业“宪法”)
合规•国资005 | 国企合规的主要治理内容——制度建设(合规要点、监管趋势及有效性评估要点及落地路径)
合规•国资004 | “环境-监管-治理-风控”——国企合规的功能性四象限
合规•国资003 | 三道防线—国企合规的核心理念如何理解,如何落地?(附“三步走”合规路径)
合规•国资002 | 合规三大概念——合规、合规风险和合规管理
合规001 | 关于《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完善建议
PPT I 国有企业合规体系建设治理框架与落地路径 (附合规应用演练代理委托、工程变更)(P73)
PPT I 国有企业合规治理思路与实务应对 (P69)
PPT I 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概述-解构-路径(P75)
PPT I 国有企业合规治理体系构建基础通讲(以重庆为例)(P68)
PPT I 合规管理强化年,重点企业合规讲座(P54)
PPT I 国企合规体系建设中的律师角色(P82)

2.2.1 决议程序

智识LAW匠
我是智识君,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长期专注于国资国企+企业合规+纠纷解决。本公众号长期分享国资国企合规专业原创文章,以及律师执业心得和体会。希望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智识分子携手共进,有效成长,有节奏,行至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