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地质档案的保护者——陈志昆

文摘   生活   2024-03-22 09:16   陕西  
     陈志昆老先生退休前一直在核工业519及216大队档案室默默奉献,是深受敬重的核地质事业开创时期的元老。陈老先生1932年出生在浙江,1952年毕业于南京华东公安干部学校,分配到了刚成立的新中国地质部;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12月调入普委二办,参与了开创中国核地质事业的筹备工作;1955年初,中苏委员会(中国核地质最早的领导机构)决定在新疆成立五一九勘察队,刚入党不久的陈志昆同志积极报名,于1955年3月抵达新疆,是519队首批进入新疆人员。从此,在新疆这块热土上,他开始了守护铀矿地质资料的传奇人生。
陈老先生还说服了远在浙江的心仪之人潘利珠,前往遥远的新疆工作。1959年,他和潘利珠女士在瓜果飘香的乌鲁木齐市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半个世纪以来,他们相敬相爱,甘苦与共。潘利珠一辈子都在支持丈夫工作,他是陈志昆背后默默付出的女人。他们的儿女、孙子女都很孝顺,也都在各自岗位上为建设大美新疆努力工作着。

1959年11月,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宋任穷到新疆检查指导工作,在检查519队资料室时指示:铀矿地质资料是设计建造铀矿山的依据,要做好资料的保密和保护工作。这句话一直激励着陈老先生做好铀矿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

陈老先生特别珍惜资料保管这份工作,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1967年“文革”时期,他与另外几位同志决定将核心的铀矿地质资料转移到阿克苏某团场,并在那里坚持看管近3年时间。文革期间,因为陈老先生的拼命守护,资料才得以保全。为此,他多次被造反派批斗、挂牌游街,个人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1984年底,216大队进疆接收各项资料时,519队的铀矿地质、基建及703航测队、前苏联放射性资料和收集的外系统资料等,均保管在核工业新疆矿冶局乌鲁木齐办事处办公楼三楼,资料柜、资料厨排列有序、整齐清洁、资料分门别类、目录清晰,资料的防霉、防虫、防水、防潮等做得都很好。同时,对资料的安全保管和借阅、保密等,均有制度规定要求,并在墙上张贴。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这些地质资料,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拓展和利用。成了新疆铀矿地质工作中的“聚宝盆”,216大队发展的“聚宝盆”。

这些丰富的成果资料,为我们实现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216大队是伊犁会战的主力军。通过对519队勘探资料、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区域放射性能谱测量、航磁测量等资料的分析研究,首先在8号勘探线进行了钻探施工并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

可以说,我们的成绩是站在519队老前辈的肩膀上取得的。

下面的几件事也充分显示了铀矿地质资料的价值和重要性。

一、519队一分队、二分队在伊犁盆地各提交了一个大型含铀煤型铀矿床,在报告中都提到了有砂岩型铀矿化信息和线索。1989年,核工业地质局组团去苏联考察,带回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次年,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西北地质勘探局借助这些资料,决定在新疆伊犁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后期工作中相继找到和突破了库捷尔泰、乌库尔其、蒙其古尔等矿床,确定伊犁盆地是特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田。

二、1989年,苏联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拟在伊犁合作建造400万千瓦发电站项目,而煤田地质资料,唯有519队勘探铀矿床时发现有数层优质煤层。受自治区相关部门委托,216大队高级工程师陈景和等四人,耗时二年多,经估算提交了21亿吨优质煤炭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1988年,216大队参加了“新疆305项目”找金工作,汽车能谱队在白杨河铀矿床以东8千米处,通过取样发现高含量的铍异常。经查证,519队二十四分队白杨河铀矿床报告中,提到了有铍、钼元素伴生信息。经216大队2006—2012年再勘探,提交铍储量数万吨,是亚洲之最,确认白杨河矿床是一个火山岩型铀—铍(钼)矿床。

对陈老先生的工作,上级及大队给予了高度评价。陈老先生曾荣获集团公司、地质局档案管理先进个人及大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5年4月,陈老先生在参加核工业地质局建局五十周年庆祝大会时,见到了519队及地质局老领导徐之华、王陞学等,各位老领导都说起,实现伊犁盆地铀矿找矿大突破,以及在伊犁盆地南缘建设的绿色、环保、低成本的铀矿山,都与519队积累的找矿信息分不开,与陈老先生完整地保管了地质资料分不开,陈老先生功不可没。

认识陈老先生的同志们常说,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多年来,陈老先生先后接受519队、182队二十九分队、新疆矿务局、核工业216大队等单位的领导。无论如何变化,陈老先生始终认为,自己是为核工业系统工作,坚决服从核工业系统的指示和要求,保护好资料是自己的职责。

陈老先生心胸开阔、热心助人。退休以后的几年里,还担任大队离退休职工党支部书记,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及时传达上级和大队的改革措施、相关文件要求等,及时向大队反映离退休职工的合理需求,协助解决离退休职工的困难,为大队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216大队离退休群”中,陈老先生的昵称是“东方明珠陈志昆”,这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们对他的喜爱。他爱好集邮,多年担任216大队集邮协会会长,受到集邮爱好者的高度赞扬。

耄耋之年的陈老先生越来越成为领导敬重、群众喜爱、朋友惦念的“东方明珠”。今年2月25日是陈志昆老人九十二岁生日,216大队长陈奋雄和离退休办主任赵勇专程到陈老家,为老人庆贺生日。

我离开新疆好多年了,想念新疆,想念老朋友,转眼间也快九十岁了,难以长途跋涉了。在此遥祝陈老先生健康长寿!开心快乐!


编者寄语

蔡兰朋先生的回忆录收录于216大队六十年大庆征文集,调整后发布于此。

穿越时空的文字带我走进核地质系统的精彩世界,希望能分享到更多相关的回忆录。只要是人可查事可考的纪实性文字,我都视若珍宝。

感恩文字。


❀点击下列文章看更多故事❀

蓝田401矿区给211大队带来的变化
追忆182建队初期的足迹
说说那些铀光闪闪的番号
永不消失的“新疆519队”
聊一聊当年216大队进入新疆
梦回河西走廊 难忘找铀岁月
发挥潜力找金 开辟第二找矿领域
参加找金——孙圭回忆录摘编
保军转民开启了核地质队伍的凤凰涅槃
白杨河矿区——段维忠回忆录摘编
回望芨岭铀矿的勘探历程
反右运动与破比例尺——孙圭回忆录摘编
对核地质战略转移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出访
找金⼤战役硕果累累

182茶社
这是一个以中国核地质,尤其是西北182系统内,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话题的公众号。还原历史,拒绝虚构。往事如茶,让我们慢慢泡,细细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