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当教师

文摘   2024-07-22 08:41   陕西  

1956年初,三局在太谷筹建了我国第⼀所铀矿地质学校,1958年迁往太原,升格为大专。1959年,主管地质找矿的副部⻓雷荣天考虑到靠近我国当时最⼤铀矿⼭——江⻄乐安相⼭铀矿⽥,故决定将学校迁到江⻄抚州市,五年制本科、四年制本科和三年制专科同时招生,更名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
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是我国第⼀所铀矿地质⼤学,这个学校名字是部领导确定的,意为⾸次办⼤学要谦虚些。虽然是本科,但对外叫“专科”,“学校”给人的印象不是学院,更不是⼤学,加上抚州是个⼩地⽅,知晓者甚少,地质是冷⻔,⼜是苦专业,自愿报考的⼈很少。真把学校害苦了,也把学生害苦了。学生毕业后有些地⽅按照专科待遇,有些分到外系统的竟然按照中专待遇,不得不找到北京请部⾥开证明才解决⼤学本科待遇。

1960年学校派我提前两个月到杭州参加全国高校招生,但招委不允许私自到中学宣传,我想方设法找关系宣传学校,发现知名高校的招生简章印刷很精美,我急忙电告学校,学校加急办理,虽不够精美,但真下了功夫,尤其是一群美女学生穿着花裙子站在抚州公园树荫下欢迎新同学的照片,太漂亮了,招来的新生入校后发现并没有绿树成荫,见了我还笑称是我把他们骗来的。

单靠学生自愿报考,我们肯定完不成招生任务,好在学校的专业涉密,学生可否录取保密专业,档案有专门印记,我们就利用这一点挑选了不少成绩好但没有报考我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很优秀,入校后专业教育就需要加强。

我是1959年9⽉在新疆519⼤队19分队接到调令,到三局报到后被分配到抚州地质专科学校任教。因为各⼤学都没有现成的铀矿地质教授,部领导决定从⾃⼰队伍里找,选拔已⼯作数年的铀矿找矿技术⻣⼲加以培养,故从野外找矿队抽调⼗余名地质科⻓,分队(⼤队)技术负责⼈,还调来⼀些留学⽣。学校的管理⼲部也⼤部分是从各野外队队⻓,书记,以及部队转业⼲部调来的。我新疆野外队的⽼队⻓张博就是和我⼀起调来学校,他任地质系党⽀部副书记。学校员工的素质都很⾼。

1960年,学校新提了24名讲师,我记得有解放前毕业的朱朝证、方安逸等;有我们五十年代毕业的一批人,如张遐岭、邓金贵、何钟琦、黄净白、朱宝璜、卢存恒、崔焕敏、龚达等。当时学校还没有教授,讲师属于⾼级知识分⼦,政府照顾发给特殊津贴。在建校初期,⼜遇到经济困难时期,师⽣粮⻝定量低,供应紧张,每⽉给我们补助油糖⾁等副⻝品,真是解决了⼤问题。

学校开设地质、物探、测量、岩矿鉴定、分析专业。我被分配到矿床教研室任教,第⼀项任务就是给铀矿地质专业1591~1593班,及物探专业2591~2592班讲授铀矿床课。接受任务后,我全身⼼投⼊备课,⼤量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除收集国外的铀矿床资料外,尤其注重收集我国已发现的花岗岩型、⽕⼭岩型和具有特⾊的碳硅泥岩型,砂岩型等四⼤类型的铀矿床资料,还有我在新疆参加勘探的铀矿床资料。此外还根据我的短板恶补了鈾的地球化学,鈾的成矿作⽤等,提⾼个⼈的成矿理论⽔平。我每堂课都有教案,有时间分配,既讲铀矿床成矿理论,⼜讲⼤量的国内外铀矿床实例,⼒求打好基础,扩⼤学⽣的视野。实验课、辅导课由刘光案⽼师负责。为加强直观教学,我们还派专⼈到全国收集铀矿床标本,国外铀矿床标本则采⽤购置的办法,千⽅百计让学⽣在实验课⾥有更多的矿床实物标本可观察。

我第⼀次任教缺乏经验,专⻔求教于专业⽼教师,如何授课、如何在⿊板上写板书、讲课的语⾳、眼神、⼿势等等授课技巧,这⾥⾯的学问还真是不少呢。

我教三个地质专业本科班,两个物探专业本科班,⼀班约40⼈左右,都是1963年的⾸届毕业生。我曾委托校教务处了解学⽣意见,是否能接受我授课的⽅式,掌握课程内容等等,以便于我不断提⾼自己的教学水平,学⽣反馈我授课:“讲课内容丰富,⽣动活泼,容易接受,很喜欢授课⽅式⽅法,希望继续坚持下去” 。

1960年学校开设专修班,专⻔招收野外找矿的先进⼯作者和劳动模范,因为学员文化水平差别很大,先用半年补习高中数理化。年底我被调进专修班,任综合教研组组⻓,当时开设了地质、物探、探工专业,遗憾的是仅学习了两年,因国家处于困难时期,经济上难以维持,专修班被撤销了,学⽣回原队或回原籍,仅有⼩部分并⼊本科班学习。

1962年,我侄子来学校看我,他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专业。校领导为了鼓励学生热爱地质事业,请他画了一幅《我们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的宣传画,描绘的是年轻地质队员在深山探宝,虽苦犹荣的精神风貌,这幅画一直在大礼堂悬挂到文革后期。

1963年铀矿找矿⼯作如火如荼,硕果累累。我和张遐岭、何钟琦老师三⼈参加三局在京召开的全国铀矿床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主席、周总理、邓⼩平、彭真、陈毅、李富春、谭震林等中央领导的接⻅并合影。

当大家看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时,心情无比激动,不停地鼓掌,欢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日思夜盼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是最特殊的奖赏,感到无尚光荣,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心中的幸福!

邓⾦贵、⻩净⽩、何钟琦,常汝钦等我们⼏位从野外找矿⼀线调来的⽼师⼀起议论,⼀致认为我们新办的学校且是专⻔为培养铀矿事业的专业⼈才,应突出特⾊,除打好理论基础,要突出提⾼苦⼲实⼲的能⼒,且要提⾼独⽴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学校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为此在校教务处设⽴学⽣实习科,我被调任副科⻓(⽆正科⻓),我深知责任重⼤,不敢有任何懈怠,对基地选址和教学投⼊较多精⼒,建立了⽟⼭和铅⼭两个实习基地。

⽟⼭教学基地由普地、构造教研室负责,他们经⼏年艰苦⼯作,已打下良好基础,担负⼀⼆年级的地形测量,地质填图的教学任务,基础建设已经成熟,效果比较好。可惜该区是血吸虫病高发区,每次实习都要做大量的宣传预防工作。

铅⼭⽣产实习基地由岩⽯教研室和找矿勘探教研室负责,供高年级学生实习。该区⼭坡下有⼀鹅湖书院,独⽴的⼤院落,适合学⽣居住,现场也有讲课的⼤房⼦。附近⼴泛发育爆发式的⽕⼭岩,既有各类不同的⽕⼭岩,且有不易识别的熔接凝灰岩,可⻅岩屑、浆屑、晶屑等,附近有华东265⼤队的⼀个⼯区,有可供学⽣实习的探槽、浅井编录,有⽔平坑道可供地质物探编录和坑内铀镭平衡系数测量,有钻探⼯程可供岩芯编录和放射性测井,还有各种取样实习,项⽬⻬全,野外地质技术人员还能手把手带学生,实习效果很好。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编写与答辩,是极其重要的⼀环。我们曾专⻔组团赴南京⼤学地质系,北京地质学院三系学习,受益匪浅。返校后学习消化,基本参照执⾏。每年我都要花费很⼤精⼒到各队优选学⽣实习地点,或是委托野外队调来的⽼师通过关系落实实习点。实习项⽬还聘请有关所在队的技术⼲部担任辅导⽼师。我们⾃⼰的毕业实习指导⽼师选择更重要,毕业论⽂题⽬的确定都要精⼼安排。毕业实习是我们实习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完成得比较好,实习效果甚好,对学⽣帮助甚⼤。我感到这是我对学校建设办的⼀件⼤好事,⼤实事。但遗憾的是⽂⾰中,我却因此增加⼀⼤罪状,就是引进⽼⼤学修正主义的⼀套毕业实习和论⽂答辩。

学校1963~1968年毕业了七届学⽣,培养了数千名地质、物探、岩矿分析等专业⼈才,硕果累累。这⼏批学⽣最⼤特点是能吃苦,实⼲能⼒强,成为地质队的技术⻣⼲,有的担任地勘局⻓,总⼯程师,地质处⻓,科⻓各级领导,成为栋梁之才。有⼏届还来京办谢师宴,我们到野外各队也都能遇到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深感当⽼师真好!

遗憾的是1966年,因为文革停止招生,⽼师被下放到农村、⼯⼚,学校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1969年二机部宣布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停办。我和陈⽴升负责最后收尾。学⽣名册及各类⽂件交三局的接收⼤员,仪器设备标本移交华东局,普通物资移交南昌迁来住校的⼋⾯⼭汽⻋制造⼚。我也就地安排在汽⻋⼚当钣⾦⼯。

再次跟学校打交道,是六年之后。雷荣天副部长文革时期雷被批斗并下放湖北干校劳动近十年,1975年返回北京复职,到三所调研,我当时在三所工作,全程陪同了雷副部长。

说起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我告诉雷副部长是因为他主张从野外抽调技术骨干来校任教,我才调到学校的,学校是他倡导并亲自支持办起来的,撤销了实在可惜,当时仅恢复办抚州地校,属中专,不适应地质找矿复杂技术要求的,雷亦表示认同。

我速电告当时抚州地校的王涛、王祥两位领导:雷己经复职,对复办大学有认同感,请速来北京请示。

二机部下文恢复办学,更名为“抚州地质学院”,后改为“华东地质学院”,现在叫“东华理工大学”。

我在这个学校当了十年教师,有了很深的感情,一直关注着。因为及时传递信息,中专改成了大学,学校变成了学院。举手之劳,却起到了大作用,真是没有想到,至今想起来还挺有成就感。

编者寄语

穿越时空的文字带我走进核地质系统的精彩世界,希望能分享到更多相关的回忆录。只要是人可查事可考的纪实性文字,我都视若珍宝。

感恩文字。


❀点击下列文章看更多故事❀

发展原子能英明决策的前前后后
留在新疆519的青春足迹——黄世杰回忆录摘编
白杨河矿区——段维忠回忆录摘编
伊犁地浸砂岩型铀矿会战——黄世杰回忆录摘编
反右运动与破比例尺——孙圭回忆录摘编
找金⼤战役硕果累累——黄世杰回忆录摘编
沙瓦布齐亚克西  张博队长亚克西
太谷访友寻旧迹
早期运动——黄世杰回忆录摘编

182茶社
这是一个以中国核地质,尤其是西北182系统内,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话题的公众号。还原历史,拒绝虚构。往事如茶,让我们慢慢泡,细细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