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金⼤战役硕果累累

文摘   生活   2024-03-15 20:58   陕西  

1986年,为增加国家黄金储备,增强国库的财政硬通货实⼒,国务院决定加强金矿找矿⼯作,由国家副主席王震亲⾃抓,具体工作由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美清负责,专门成⽴全国黄金领导⼩组,统筹组织管理地矿、有⾊、冶金等全国的找金队伍。 
中国核⼯业地质局系统找铀⼯作因投资萎缩,队伍又很庞⼤,正处于⼗分困难时期。此时,努⼒抓住时机,积极要求加⼊全国找金⾏列,拓宽生存发展之路

1986年底,国务院批准核地质队伍加⼊全国找金⾏列。

得到国务院的⽀持,核地质队伍欢欣⿎舞。核地质局很重视,专门成⽴局黄金办公室,把我从北京第三研究所科技处长的岗位上抽调到核工业部地质局,任黄金办公室负责⼈(和陈晓秦⼀起负责)。据说当时是想抽调研究院留学苏联黄金学院的回国留学⽣,但经了解学⽣在黄金学院学习铀矿,并没有学习金矿找矿。

全国核地质系统找金⼯作,先后共抽调近2万⼈。当时由于开头找金势头甚猛,号称核地质有2万“⽼虎下⼭”。 全系统组成找金普查分队155个,揭露分队57个,调研组42个,开动钻机135台。

在找金⼯作起步阶段,我们狠抓了技术培训。

⼀是采⽤先进⼿段,组织讲课录像,内容主要是我国金矿类型及特征、找矿⽅向,并将录像发⾄全国核地质找金队伍,普及找金基础知识,我也亲⾃承担了部分讲课录像任务。

⼆是将我们参加国外金矿考察的收获,及时传播到找金基层,共同分享国外的找金经验。

三是狠抓了金分析测试技术的掌握。找金⽆专门的仪器,全靠取样测试其含金量,分析准确度⾄关重要。我们层层举办学习班,并配备有关仪器,达到各实验室金分析测试能满⾜基本要求。这项⼯作陈晓秦出了很⼤的⼒,起到了很重要作⽤。

四是情报部门⼤量搜集和整理印发有关“矿选编”的资料,发放⾄各找金队伍,提供⼤量的参考资料,起到良好的效果,⾼必娥在这项工作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

金矿找矿⼯作实⾏储量承包制,提交⼀吨黄金储量,国家拨发给⼀百五⼗万元的承包费,地质局每年在辽宁兴城召开局⼯作会,地质局和各地质找矿队签订金矿承包合同书,这种方式对找金⼯作有很⼤的促进作⽤,具体组织⼯作由我们局黄金办公室承办。

1987年是我们找金第⼀年,全局调查近1000个金矿点,揭露146个岩金点和60个砂金点,在60个远景区开展普查,实现了当年起步当年提交黄金储量,得到国家黄金局和国务院找金领导⼩组的表扬。

1988年初,我局在韶关召开了⾸届黄金⼯作会议,总结⼯作,表扬先进,明确了下⼀步努⼒⽅向,会议开得很成功。

我习惯于到实地边看边和各有关队共商找金⼤计,⼏乎跑遍了全局找到的数十个金矿床。我先后到过⽢肃的拾金坡和⼩宛南⼭金矿床、陕西马泉和安家岔、庞家河金矿、内蒙古的卡休他他、图古日格和乌花敖包金矿、吉林的⾹炉碗⼦金矿、江西茅排金矿、乐安砂金矿、河南的瑶沟和许窑沟金矿、⼴西的浪全金矿、云南的上芒岗金矿等处调研。

为扩大金矿领域对外合作交流,曾组团赴加拿大的金矿公司考察,代表团成员有地质局黄光宇副局长、西北局总工韩德仁和我等。我们与加拿大的金矿公司签署了金矿合作开发协议,后因我国政策方面的限制未能实施。
此外,我们还接待过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金矿公司,并陪同前往甘肃212大队发现的小宛南山、内蒙古208大队发现的两个金矿,进行实地考察,并洽谈相关合作事宜。



四年找金⼯作,全局共完成钻探40万⽶,提交⼯业储量57.7吨,其中有6个中型砂金矿,控制了100吨远景资源量,其中有望发展成为⼤中型金矿有8-9个。队伍在困难时期获近亿元的金矿找矿承包费,对于核地质系统渡过难关谋求发展有很⼤帮助。个别队伍⾃主开发金矿作为⽀柱产业,成绩显著。有⼏个地质队被评为全国找金先进单位,我曾率队参加全国黄金会议,受到了李鹏总理的接见。
四年后,找金转⼊新常态,陆续又提交了⼀批金矿储量,也有的转⼊⾃主开发。1990年局曾在云南上芒岗召开金矿堆浸现场会议,试图推动⾃主开发金矿的发展。各地勘局总⼯程师均出席会议,会后顺便赴缅甸考察。







为了总结我局找金⼯作的新成果,我和倪克平、李友良撰写了“若⼲金矿化类型及找矿⽅法技术的新进展”刊登于《〈铀与金〉》1991年第2期,提出了我局发现的金矿类型可划分为:

1.产于变质岩中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床(如⼩宛南⼭、茅排金矿床)

2.产于古⽕⼭岩中的金矿床(如窑沟金矿床)

3.产于次⽕⼭岩中金矿床(如⾹炉碗⼦金矿床)

4.产于细碎屑岩和灰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如马泉、庞家河金矿床)

5.产于花岗岩中⽯英脉型金矿床(如拾金坡、许窑沟金矿床)

6.矽卡岩型金矿床(如卡休他他铁金矿床)

7.铀金类型金矿床(如保峰源铀金矿床)

8.砂金矿床(如盘龙等20多处砂金矿床)

新⽅法的新进展如遥感技术找金,区调化探⽅法找金,汞法找金,伽玛能谱找金新⽅法,区分含金与不含金⽯英脉的新⽅法等等。

当时,地质局成⽴的黄金办公室,仅有三个⼈组成,即我和陈晓秦、李友良。李友良是刚毕业不久的年青⼈,⼯作踏实勤奋,进步很快。天天晚上在办公室刻苦学习,英⽂也是⾃学成才,翻译国外有关金矿方面的⽂章,我们则推荐在有关刊物发表。他谈恋爱成功后,我们专门设宴庆贺。李友良后来担任核地质局副总⼯程师兼地质处长。还曾调赴国外的⼀家铀矿⼭企业任党委书记,后来升任了核地质局副局长。

编者寄语

非常感谢黄世杰老先生,让我们看到了核地质队伍参与找金初期的历史足迹。

穿越时空的文字带我走进核地质系统的精彩世界,希望能分享到更多相关的回忆录。只要是人可查事可考的纪实性文字,我都视若珍宝。

感恩文字。


❀点击下列文章看更多故事❀

蓝田401矿区给211大队带来的变化
追忆182建队初期的足迹
汽车伽玛测量——孙圭回忆录摘编
说说那些铀光闪闪的番号
永不消失的“新疆519队”
发展原子能英明决策的前前后后
聊一聊当年216大队进入新疆
初到新疆519——段维忠回忆录摘编
梦回河西走廊 难忘找铀岁月
发挥潜力找金 开辟第二找矿领域
参加找金——孙圭回忆录摘编
走进182开启铀矿勘查新征程
保军转民开启了核地质队伍的凤凰涅槃
我在309的那几年
留在新疆519的青春足迹
白杨河矿区——段维忠回忆录摘编
见证桂北铀矿普查会战的艰苦岁月
回望芨岭铀矿的勘探历程
伊犁地浸砂岩型铀矿会战
反右运动与破比例尺——孙圭回忆录摘编
对核地质战略转移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出访

182茶社
这是一个以中国核地质,尤其是西北182系统内,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话题的公众号。还原历史,拒绝虚构。往事如茶,让我们慢慢泡,细细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