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石桥到伏家镇——探寻核工业216大队诞生地和移居地

文摘   生活   2024-10-12 09:09   陕西  

核工业216大队的前身是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局东北406队直属队,1963年8月28日成立于辽宁省营口县大石桥镇。1967年5月,遵照二机部的指示,调遣至甘肃省南部,并更名为:西北182大队第六队;队部驻地:甘肃省徽县伏家镇。
根据编写216大队六十年发展历程的需要,2022年7月6日—15日,我同大队纪检监督处王成渭处长离退休主管赵勇,一行三人前往上述两地进行了实地探访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先到达的是徽县伏家镇,随后探访了营口县大石桥镇。
本文按照216大队成立发展的先后顺序,对两处旧址的现状简述如下。

寻根大石桥驻地

2022年7月13日,根据原406队直属队、182队第六队技术干部(后调入原西北地勘局213大队担任地质科科长等职务)、现85岁高龄的王景岳老人回忆:直属队队部驻地在辽宁营口县大石桥火车站东南七里路程的和平大队,当时之所以拉开七里距离,为的是每人每日能拿0.3元的野外补助。

据此,我们以大石桥火车站为起点,一路向东南探访。根据以往经验,我们以“东北406队直属队”、“406队直属队”、“直属队”、“东北406队”、“406队”和“保密单位”等名称向路人尤其长期居住在此的老同志广泛问询,其中有位姓姜的78岁老人正跟另一位老人下象棋,他们十分确定地告诉我们:已空置多年的大石桥农行原家属院就是406队直属队的队部旧址。于是我们以此为中心,并以其中的建筑物以及周围的学校、水渠等设施为标志,通过电话向王景岳及现居住在辽宁的原直属队职工刘振文、刘永利等老人求证,确定了现在的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钢都街道和平村就是1963年直属队成立时的队部驻地。

队部旧址的现状:院子东北角、西南角相对开放,不闭合地围成了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院落;南、西、北三面均有房屋,南边、北边的十几间平房,是住宿和办公用房;西边的一栋高屋顶大房子,是食堂;另外,东南角有一个二层小楼房,院子中间偏南处还有一个圆形水池。院内杂草丛生,现有的房子比我们预想的新一些,据当地老乡讲,这与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县、营口县一带发生7.3级大地震之后进行的房屋维修和重建有关(照片1、2、3)。

队部旧址目前的地界情况为:北为佰亿幸福里、辰威·金域华庭,东为兴隆锦绣家园,南为佰亿百年汇,西为豪隆世家(图1)。

旧址目前的交通状况:北面为和平大街,南面为繁荣大街,旧址坐落在这两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之间。旧址东侧和西侧都有进出小区并贯通和平大街与繁荣大街的小道,东侧小道旁是一条无名水渠。

旧址上除了前面提及的建筑,其余地段都空置着,周围是庄稼和树林。经向和平村村委会问询,空置地原本是大石桥农行家属区,2011年被市政府征收,预计后期要重新建设。
探访徽县伏家镇旧址

2022年7月7日,在甘肃省核地质213大队副大队长兼总工程师孙明和曾在伏家镇216大院生活过的213大队职工杨光龙带领下,我们来到伏家镇216大队队部旧址探访(图2)。

经实地走访确认:队部旧址整体归“甘肃徽县福康面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福康公司)”,其对原有建筑均进行了维修或改建。队部原大门和商店已被拆除;原有的两层办公楼,二楼也已拆除,现仅剩的一楼是福康公司办公室(照片4);大礼堂成了福康公司面粉生产车间(照片5);普查楼成了福康公司的职工宿舍(照片6)。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在一楼的水房间,墙上还保留着一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楼卫生值日轮流单”(照片7)。家属楼的部分房屋仍在使用,但门前已被开垦为耕地(照片8);供应库房、十八分队(民品单位)办公室、部分单身职工平房宿舍也在使用(照片9);院内办公楼后面的家属院(平房),拆除后已被平整为耕地,种植了农作物。
大门对面原有的几排家属住宅平房全部被拆除,在原址重建为福康公司的库房。原有小学、篮球场部分房屋及场地闲置着;职工食堂、托儿所、车间、车队、澡堂、中学、修理厂、化验室等均被夷为平地,大多数地段种有粮食和蔬菜等。驻地旧址的最南边,现在是“伏家镇山庄村党群服务中心”。

结束了在伏家镇队部旧址的寻访后,我们一行又前往位于伏家镇至徽县县城路途间的原“大队职工培训学校”,学校旧址现属“甘肃江材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所有,216大队原有的建筑现在仅剩重新维修后的几间老房子(照片10),除此再无其它旧迹了。

216大队自1963年8月28日成立以来,在辽宁工作生活了近四年(1963年8月—1967年5月),在甘肃工作生活了近18年(1967年5月—1984年12月)。1984年12月26日,遵照核工业部、西北地勘局的决定,216大队的精锐力量组队进疆,驻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27号(现467号)原519队大院,从此扎根新疆,主要承担新疆铀矿资源勘查和评价任务。

六十年来,216诞生在辽河平原,驰骋在陇原大地,奔赴天山南北。216人始终听党指挥,以智慧、汗水乃至生命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可赞可叹的壮丽篇章,先后发现和落实了辽宁赛马、甘肃曹家庄以及新疆库捷尔太、蒙其古尔、扎吉斯坦等铀矿床,提交了我国第一个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报告。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荣获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奖”等5项;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中核集团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73项。216大队为祖国铀矿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编者寄语
此文记录了216大队为庆祝建队六十周年组织的一次寻访活动,收集在征文集《二一六故事》中,曾于2024年1月22日在本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因需修正的内容无法修正不得不删除了文章。原文阅读量较大,转发留言等互动较多,删除后无法呈现,甚感惋惜,故将留言截屏附后。
感谢216组织纪念活动;
感谢作者的记录分享;
谢网友的关注互动。


❀点击下列文章看精彩故事❀

217成县老基地的变迁
蓝田401矿区给211大队带来的变化
追忆182建队初期的足迹
汽车伽玛测量——孙圭回忆录摘编
说说那些铀光闪闪的番号
永不消失的“新疆519队”
发展原子能英明决策的前前后后
聊一聊当年216大队进入新疆
荣誉山下——孙圭回忆录摘编
初到新疆519——段维忠回忆录摘编
梦回河西走廊 难忘找铀岁月
发挥潜力找金 开辟第二找矿领域
参加找金——孙圭回忆录摘编
走进182开启铀矿勘查新征程
我们的幸福——孙圭回忆录摘编
保军转民开启了核地质队伍的凤凰涅槃
我在309的那几年
留在新疆519的青春足迹
白杨河矿区——段维忠回忆录摘编
见证桂北铀矿普查会战的艰苦岁月
回望芨岭铀矿的勘探历程
伊犁地浸砂岩型铀矿会战
反右运动与破比例尺——孙圭回忆录摘编
搬迁柳园——段维忠回忆录摘录
892金矿项目钻探技术革新情况的回忆
对核地质战略转移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出访
519队与182队合并始末
铀矿地质档案的保护者——陈志昆
西北核地质队激情燃烧的岁月
《西北核地质队激情燃烧的岁月》创作花絮
太谷访友寻旧迹
早期运动——黄世杰回忆录摘编
听狄局长谈华北地台区调会战期间的经历
我记忆中的太原182大院
回顾荣获国防科技二等奖的准噶尔钻探项目
德高望重的陈景和和陈志昆老先生
我铀矿地质生涯的最后十年在214

182茶社
这是一个以中国核地质,尤其是西北182系统内,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话题的公众号。还原历史,拒绝虚构。往事如茶,让我们慢慢泡,细细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