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忽热金矿工作的两年难以忘怀
文摘
生活
2023-10-02 10:15
陕西
今年八月,217子校老同学于立群来银川参加院史馆筹备会。见了面,她说“你在217干了一辈子,眼看退休了,没啥想写的?”她喜欢写,体会不了我的感觉。“脑子不行了,写不出来东西了。”我实话实说。十几年前,我根据野外工作经历写过一篇小说,收在217队庆的征文集里。她说“可惜有虚构,不符合182茶社发文原则。重写吧,把虚构部分删掉。”但这些年我像温水里的青蛙,才思枯竭,一点儿写作激情也没有了。“那你还骑着摩托车到处跑?写东西用脑用手,又不用股骨头。”......我忽然想起前些年写过一篇通讯稿《第一炉黄金诞生记》,修修补补也许能用。我修改完文章,又发到几个微信群,请大家补正后发给她。她说“内容太少,不能独立成篇。这样吧,只要是与黄金有关的,你想到啥就在微信里说,等材料积累够了,我再帮你回炉。”随后我开启了唠叨模式,不管她问不问,不管有用没用,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这段时间沉浸在回忆里,真是感慨万千。1986年7月,我从天水地校毕业,刚分配到217,就进了‘黄金普查小组’,技术负责是刘永顺,带着赵旭辉、李文建、王信龙、胡金殿、余忠明、张云,李建华、王明亮,还有两个华东地院毕业学测量的工程师,总共十三个人。曹和是司机,开一辆军绿色的跃进牌汽车,两边是长条凳,一边坐三四个人,面对面,窗户很小,我们戏称“囚车”。在六巷河,用最原始的砂金盘在河水中淘金,我们一盘一盘淘出来,然后计量。那几年我跟着他们到处找金,找到的金矿都交给国家了。1993年勘探新忽热金矿的时候,我调到了预制构件厂、建筑公司、物业公司,搞了十多年民品,这期间因为工作需要,参加培训,取得了安全管理资格证书和项目经理资格证书。这两个证书为我再次跟黄金打交道做了必要准备。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我被调到宁夏太平矿业有限公司担任安全部经理。宁夏太平矿业有限公司是217大队(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核地质调查院)与加拿大金山矿业有限公司在2002年4月组建的中外合作企业,外方占股96.5%,217占股3.5%。主营业务是乌拉特中旗的新忽热苏木浩尧尔忽洞金矿勘查、采矿、选矿、冶炼。金矿名字太拗口,对内我们就叫新忽热金矿,对外都说217金矿。其实,2016年以后,金矿跟217没啥关系了,但都不改口,就像217养大的姑娘,出嫁了,也是217的。从1992年发现,经过多年勘探,落实为我国第二大低品位金矿床,至今源源不断地出产黄金,这个金矿一直是217引以为傲的业绩。新忽热金矿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黄金堆浸矿山,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以北十公里,海拔1680米,夏季干旱酷热,年均雨量233.7毫米,蒸发量2646.2毫米。从10月到第二年4月是霜冻期,最低气温零下38度,冬春多风,典型的大陆高原型气候。2007年初,我从银川到金矿临时办公区报道,接受了总经理凯尔和副总经理李俊杰面试,随后被派往呼和浩特市,在一家安全评价公司催办业务。我一面复习《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一面督促他们完成《浩尧尔忽洞金矿安全专篇》和《浩尧尔忽洞金矿安全预评价报告》。遇到问题随时向李俊杰请示,一个月后,我按时拿到了《安全专篇》和《安全预评价报告》。回到矿山之后,我的主要工作是联系安全培训机构,对矿山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电工、电焊工、钳工、场内车辆操作工等特殊工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前觉得安全工作多是表面文章,在这里真不一样,安全工作得到切实的重视。公司总经理凯尔、冶金总监司徒、采矿总监斯科特这些美国人都是经过考核,持证上岗。美国人、加拿大籍华人都有生命至上的理念,只要是安全部门提出的建议,第一时间办理。用车冲突时,安全用车优先。效率也高,比如安全帽的颜色,我设定高管和工程师为白色、冶炼厂为蓝色、电焊维修等是橘黄色、采矿及营地管理是红色。一个电子邮件,老总一批复,就执行了。矿山还雇佣SOS国际组织医疗服务,从上海、北京派来了大夫和护士,实行两班倒。在矿山建设初期,我和北京矿业研究总院项目经理李明校、加拿大金山公司监理工程师王俊峰等人一起,几乎每天都在施工现场,检查内蒙古三建、217工程公司等施工单位承包的办公楼、食堂、宿舍、锅炉房、化验室、冶炼厂、炸药库、加油站、贵液池、贫液池、高位水库等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对采矿总承包商中铁十九局的钻探、爆破、运输等工作进行安全检查,尤其对炸药库的值班人员、照明系统、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重点部位加强检查。尽管中铁十九局是总承包,自负安全责任,但我们作为甲方也负有安全监管责任。矿山投产前的培训任务比较重。组织了多期全员通用安全知识讲座,尤其对冶炼厂员工进行了多期次的氰化钠知识及操作的培训。新忽热金矿采用露天开采、大规模氰化钠堆浸工艺。引进了国内首创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氰化钠埋管滴淋技术,保证了矿山在寒冷地区全天候生产运营;贵液池覆盖技术及全密闭循环重复利用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生产废水的零排放,有效地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浪费。从美国进口的黄金冶炼设备及破碎设备是国际标准的高效节能设备,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开创了国内低品位金矿床开发利用的先例。矿山设计日处理矿石量2万吨,使用年限20年,工艺流程为采矿、运输、堆场、氰化钠滴淋、载金液入贵液池、活性炭吸附、活性炭解析、金泥饼制作、冶炼金锭。然后,金锭入库、金锭出库、金锭送至相关精炼厂加工成商品黄金。金矿执行连续工作五周、休假两周的制度。远离城市的矿区缺少丰富多彩的娱乐场所,但更亲近大自然。我常跟柴光利、唐大勇、李生海这些发小加同事在乌拉特草原上散步聊天,偶尔去小饭馆喝点小酒。以前在港台剧里听演员混了英语单词的汉语觉得高大上,没想到我这个不懂英语的人竟在涉外企业切身体验了两年。比如刘云汉是总工长,在矿山都叫刘Foreman。他是北京大学地理地质系毕业的,私下里我们叫他刘北大,司徒的下属,管理着冶炼厂四个工长二十多人,我俩经常喝酒,一人一瓶三十九度的骆驼酒,包头产的简装酒,十来块钱一瓶。在四五个老外中,我和司徒关系最好,不需要太多交流,我轻击他的肚皮,他轻拍我的肩膀,一声哈喽,心会神领,有时也在一起喝酒。想想那段日子,对我来说是新环境新状态,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老友新朋其乐融融,挺有意思的。 2007年3月3日,矿山正式开采。从第一滴氰化钠溶液入堆到第一炉黄金出炉,我都在现场。堆浸场第一滴氰化钠溶液入堆的时候,凯尔、李俊杰、司徒、斯科特、刘云汉和我都在现场。加碱的氰化钠溶液在冶炼厂配置好,用电机加压以后,管道输送到堆浸场,再连接滴淋管进行滴淋。氰化钠是剧毒品,我们按规定在制备塔安装了8只摄像头,以便全方位监督操作流程。2007年7月31日早上8点,我们齐聚冶炼厂,期待见证第一炉黄金的出炉。刘云汉放入金泥饼,启动电解炉的按钮,火焰升起,火势渐猛。他观测着温度,适时加入化学试剂。金水慢慢地开始蠕动,直到像熔岩一样翻腾。此时刘云汉穿好了耐高温隔热服,戴着铝箔隔热面罩和手套,盯着翻腾的金水。11点左右,司徒和刘云汉交换了一个眼神,司徒一个OK手势,刘云汉按下了倾倒按钮,金水流入预先摆放好的钢质磨具内。注满第一块模具后,接着注入第二块、第三块,最后是圆形模具。冷却了一会儿,刘云汉依次把模具中沾满黑色残渣的金锭倒在工作台上,用铁锤敲打,再用电铁刷简单扫刷,金锭便露出了金光闪闪的本色,霎时间,掌声四起。2007年7月31日11:40分,第一炉黄金隆重出炉,6块金锭称重14.510公斤。总经理凯尔摘下手表,放在金锭旁,刘云汉也把手机郑重地放在金锭旁,作为参照物,拍照。随后,凯尔和李俊杰分别站在铁箱两侧,看着刘云汉一块一块地把金锭装入铁箱,合盖,上锁,把钥匙交给司徒。然后由我和营地保安队长李荣抬着铁箱子护送到食堂,供员工们参观。正是午饭时间,食堂里坐满了人。凯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杜娜翻译),李俊杰也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感言。喜悦、自豪、激动、欢呼、跳跃,拥抱,群情激昂,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现场变成了欢呼的海洋。2007年8月18日,在矿山举办了盛大的试生产运行典礼。巴彦淖尔市和乌拉特中旗的地方领导、宁夏地质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杨万仁、局办公室主任鲜永刚等上级主管部门领导莅临。宁夏太平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勒捷(金山公司领导、美国人)、副董事长闫正罡(核勘院院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凯尔、副总经理李俊杰(核勘院副院长)、冶金总监司徒、采矿总监斯科特等和来宾代表都胸戴礼花坐在主席台上。台下整齐列队的是营地员工、冶炼厂员工、堆浸场员工和中铁十九局员工、其他生产承包商、当地牧民代表。策划、组织这场庆典的是副总经理李俊杰,他负责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公安局、安监局、工商局、税务局等国内的相关业务。总经理凯尔负责与加拿大金山公司的联系与协调。那年凯尔即将六十岁,李俊杰四十出头,配合默契。我们安全部和营地保安队负责车辆疏导,维护现场秩序。弹指之间,十六年过去了,这些往事仍难以忘怀,此文草成时曾发到微信群,引起了很多人共鸣,那些岁月是我们共同的记忆。特别感谢张建林、张雁敏、赵长军、唐大勇、邢宝恒、沈社强、赵旭辉等同志对此文提供的帮助!穿越时空的文字带我走进核地质系统的精彩世界,希望能分享到更多相关182的回忆录。只要是人可查事可考的纪实性文字,我都视若珍宝。
感恩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