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208铀金勘查传友情

文摘   生活   2024-05-12 07:41   陕西  

1970年底,我离开182大队,来到了石泉县古堰八队驻地。说起与八队结缘,还得从八队到陕南参加三线建设说起。1966年6月,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八队从华南209队来到了陕西省石泉县,成为182队第八队,承担安康地区铀矿普查揭露工作。时任党委书记田复兴,队长高士杰,地质科长陈汉高。工作地区,东临湖北省竹溪县,西至汉中地区西乡县。大地构造位于泰岭东西向构造体系的东南部,区内地层、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均作北西向延伸,铀矿化主要赋存在下志留系至寒武系的浅海相变质地层中。

那时我在182大队地质科,八队是我到基层出差的主要单位,有一次到马泥坑矿点调研,正值文革期间,到了安康县县城汉江边遇到了两派群众武斗,枪声断断续续,晚上不敢在床上睡觉,只好在地板上渡过了有惊无险的夜晚,天亮后赶紧到江边乘小木船到了马泥坑。马泥坑矿点,紧靠汉江边,距离安康县城约30里水路,是1958年九队四小队普查中发现的,并进行了地表槽坑探揭露,地表圈定的工业矿体有一定规模。发现该矿点的小队技术负责林培汉(我的南大同学),我们都称他“马尿坑坑长”。该矿点赋存在下志留系大贵组的石炭层中。八队进入陕南后组建801工区,技术负责于希良,对该矿点进行深部钻抗探揭露,与此同时在801矿点两侧,沿下志留系大贵组层位,长达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普查,随后发现了81号矿点。经过深部揭露,马泥坑及周围的矿点深部均未发现理想的工业矿化,矿体埋藏浅(10~20米),多为淋积型的铀矿化。这是八队进入陕南后深部揭露评价的第一个铀矿点。

八队进入陕南后,曾要求大队派熟悉该地区地质情况的技术人员到队上工作。为加强八队工作,182大队从1970年开始,先后从机关抽调行政技术干部到队上任职。陈静(182队宣传部副部长)任八队队长;宋佩文(182大队办公室副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后任副队长);汪宝发、陈辉先后任党委书记(陈辉后任西北地勘局局长);刘道太(182队财务科)在生产组负责财务工作(后任陕西省二机局副局长);地质科抽调的技术干部不愿意去,后改换我到八队。就这样,我和李黎微从机关又回到了基层。我到了八队,安排在生产组,负责勘探和科研工作,李黎微搞统计,后搞岩矿鉴定,时任生产组组长是邓克寿。八队队部临近公路,公路北侧水沟边为家属院住地,南侧靠山坡为队部办公场所及工作人员住宿的地方。办公室为一幢二层小楼,现已荒废了,但仍保留完整。

1970年至1978年,我在八队工作了整整八年,踏遍了秦岭的山川大地,查看了数百个异常点带,与八队的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遇到了许多泉州籍的老乡(从部队转业的复员军人),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

八队进入陕南后,经过几年的工作,发现一些新的矿化层位(寒武系——奥陶系的洞河群、下寒武系鲁家坪组)和一批新的铀矿化点带,其中802矿床是八队进入陕南后发现的并投入了大量的钻坑探工作量,经过多方技术人员勘查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铀矿点。

802矿床是八队三小队1967年在普查中发现的,那时我还在182大队地质科,就接触到了这个点。1970年年底我调入八队后,工作重点也放在这个点上,负责该矿点的勘探和科研工作。1969年八队组建了802工区,时任工区主任温铁辕,技术负责(地质组组长)袁习文,主要技术人员白风周、张云宜等。从1997年发现该矿床到1976年结束对该矿床的揭露评价,历经九年时间,先后投入大量的钻硐探工作量,其中施工钻孔165个,完成钻探工作量3万多米;施工坑道6个,完成硐探工作量2千多米。探明工业矿体60多个,控制一定工业及后备储量。在802矿床的勘探过程中,有两件事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1972年根据182大队下达的任务,八队成立802专题研究组,由我担任组长,对802地区成矿控制因素和富集条件进行研究。参加研究的技术人员包括工区、小队、实验室的有关人员数十人。中科院地化所、地科院地矿所、北京三所、201师、205师的技术人员先后来队考察研究,直接间接为专题研究提供了帮助。1972年底提交了《802地区成矿控制因素和富集条件的初步认识》的科研总结报告。

经过九年的深部揭露和科研工作,基本探明了802矿床的铀矿化主要赋存于凤凰山复背斜南翼,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中,受岩性(薄层炭质硅岩),断裂构造(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破碎带)、脉岩(云斜煌斑岩)和氧化带等多因素控制。主要矿体(6、8号矿体)均为脉岩。硅岩破碎带中铀矿化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业矿体。802矿床是八队进入陕南后发现揭露评价的第二个铀矿点。

1972年遇到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核工业部地质局在江西省寻乌县264大队召开全国沉积铀矿床经验交流会,三局齐俊德副局长主持这次会议,高之杕副局长、杨士文以及贵阳地化所陈先沛分别就沉积岩地质找矿现状和今后工作意见,以及沉积岩地区找矿方法作了介绍。264大队详细介绍了6710矿区(4个矿床1个矿点)发现的情况。受队上委托,我代表八队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在实践中认识和掌握802地区的成矿地质特点”的发言,介绍了八队进入陕南后几年的工作和发现802矿床的情况。会后201师、205师、中科院地化所、地科院地矿所、北京三所先后组织科技人员到802工区考察研究、参观交流,对我们进一步提高802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认识提供了帮助。我的发言稿随后刊登在《放射性地质》1972年第1期。

八队在陕南进行的第三个深部揭露评价的铀矿点是安康县茨沟铀矿点。该矿点是陕西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陕七队)发现后移交给八队继续工作的一个铀矿点。该矿点交通不方便,汽车从恒口出发,沿水沟行走,上山是简易公路,住的是盖在山坡上活动板房。八队接收该矿点后组建803区,时任工区主任万作喜,技术负责于希良,投入较多的钻探工作量,探明铀矿化受炭硅质岩破碎带控制,深部未发现有开采价值的铀矿体。

从1977年起,八队队伍开始撤离陕南地区,向陕北转移(在黄陵安排一个工区),随后进入内蒙古,在白彦花过渡,最后落脚内蒙古包头市。此时,我也接到地勘局通知,让我到陇县参加904矿床外围科研会战。这一年我的关系仍在八队,但与214队科研队一起工作了一年。时任科研队队长是牛泉水,技术负责是向丹。会战结束后,我又回到了八队。

1978年底,接到地勘局调令,我告别了八队,到了汉中地区城固县沙河营214队。
在我离开八队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214队,到我调回泉州家乡工作,直到我退休后的四十多年里,我与八队还有数次相逢,这就是我说的与八队的缘份。

第一次相逢是在内蒙古中部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三局为了对华北地台铀成矿前景作出评价,在12个省区170万平方公里内,集中了20个地质大队,4个研究所的主要技术力量,用了六年时间,在华北地台这个广阔的土地上,开展了铀矿区调、普查和科研工作(称之为“华北地台会战”)。西北地勘局及所属的203、208、211、212、213、214、217、224等8个地质大队(所)近万人参加了这项工作。那时我在214大队任地质科长(后任总工程师),214大队承担了“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放射性水化学、水系沉积物区调工作”;208队时任地质科长李忠民(后任总工程师)、208队承担了“内蒙古中部地区的铀矿地质区调、普查揭露工作”,两个大队同在这一地区工作,发现了许多异常点带,为后来内蒙古地区铀矿的找矿突破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次相逢在包头,是一次偶然的机会。2009年我应福建省环宇实业有限公司的邀请,到内蒙古包头市为一个石墨矿的探矿权提供咨询。6月底我乘坐的厦航班机,经北京中转,於傍晚抵达包头市与矿业公司的两位老板会合。因走的仓促,野外工作的工具(罗盘、地质锤等)没有带上,此时我想起了208队。到了队上,我们住进了队上招待所,受到了热情接待

第三次相逢在新疆克拉玛依。2011年应208队邀请,到新疆克拉玛依托里县铁厂沟镇的一个“金——多金属矿项目”提供咨询。该项目是世峰黄金公司委托208队四处(4分队)勘查的商业项目。连荣华处长介绍了金矿概况并陪同我们到现场观察。
这次到新疆克拉玛依为208队四处提供专家咨询的时间较短(9月29日至10月2日),与我同行的还有曾在新疆工作,后任地矿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局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佩基处长,巧合的是,四处使用的1:20万地质图上标明的总工程师李佩基,正是此次应我邀请与我同行的李处长,当年他在新疆区测队任总工程师时测绘的。李处长给四处技术人员介绍新疆金成矿地质条件,面授相关地质知识。

第四次相逢那是在两年之后的2013年,应福建省双旗山金矿的要求,协助该矿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到内蒙古进行矿业考察。7月22日考察团一行7人抵达包头市,与208队领导和技术人员就金矿的探采进行交流,先后与队领导座谈,现场参观了乌拉特中旗核工业图古日格金矿和固阳县长胜渠金矿。在座谈会上,时任208队队长邹吉斌介绍了208队近几年铀金勘查工作成果,其中铀矿勘查三个盆地(二连、鄂尔多斯、巴音淖尔);探明铀矿类型以砂岩为主,其次为泥岩;探明工业储量XX万吨。在乌拉特中旗发现图古日格金矿床,为石英脉型,探明储量30多吨,已经建矿开采,时任矿长张建平,至今还跟我保持联系。固阳县长胜渠金矿床是内蒙古金瑞投资公司委托208队四处勘查的商业项目,已探明金矿储量30多吨。208队参加座谈会还有总工程师彭云彪(2024年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副队长何树文及物探水文技术负责。福建省双旗山矿业公司副总经理项洪亮介绍了双旗山金矿建矿生产情况。该矿根据地质队提交的十三矿段4吨储量,建矿生产近20年,向国家提交了黄金产品10吨。该矿原为福建省属国有矿山,经过资金整合,改制,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省、县、乡镇三级所有的混合型企业。矿山现有两个矿区,两个选矿厂,一个冶炼厂,年产黄金1000多公斤,产值4亿多元,年净利润9000多万元。

座谈会后,208队安排双旗山矿业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参观队上的分析测试中心和机械厂;现场考察图古日格金矿和长胜渠金矿。

这次相逢,让我感到208队归属中核集团管理后,队伍变化很大:一是队伍的级别提高了,从原来的县团级提升为副厅级,原来的科室、分队都变成处级的;二是地质成果显著,铀金找矿双丰收,找到了大型金矿、特大型铀矿;三是队部基地的建设也有很大的改善。

7月27日上午,在即将离开208队的时候,在天龙大酒店门口见到了孙健一家人,又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早在43年前的1970年,我从182大队到208队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孙健,那时她负责队上招待所工作,后来我们又是同一个党支部。如今,我要离开208队,最后一个跟我送别的又是孙健,我与李黎微在天龙酒店门口与孙健一家人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这就是缘份。


编者寄语

穿越时空的文字带我走进核地质系统的精彩世界,希望能分享到更多相关的回忆录。只要是人可查事可考的纪实性文字,我都视若珍宝。

感恩文字。


❀点击下列文章看更多故事❀

蓝田401矿区给211大队带来的变化
追忆182建队初期的足迹
说说那些铀光闪闪的番号
永不消失的“新疆519队”
聊一聊当年216大队进入新疆
梦回河西走廊 难忘找铀岁月
发挥潜力找金 开辟第二找矿领域
参加找金——孙圭回忆录摘编
保军转民开启了核地质队伍的凤凰涅槃
白杨河矿区——段维忠回忆录摘编
回望芨岭铀矿的勘探历程
反右运动与破比例尺——孙圭回忆录摘编
对核地质战略转移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出访
找金⼤战役硕果累累
519队与182队合并始末
西北核地质队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精神的花园里随手采撷

182茶社
这是一个以中国核地质,尤其是西北182系统内,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话题的公众号。还原历史,拒绝虚构。往事如茶,让我们慢慢泡,细细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