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队与182队合并始末

文摘   生活   2024-03-12 12:53   陕西  

1955年2月15日,“中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确定:在湖南长沙市组建309勘察队,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组建519勘察队。在中苏委员会的执行和掩护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第三局”的组织实施下,519勘察队于1955年4月20日,在乌鲁木齐成立。519队除了在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疆域内进行铀矿普查勘探工作以外,实际上还承担了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中国铀矿地质事业培养和输送人才。

1955年11月26日,“中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确定:1956年初在山西省太原市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第三局182队”。主要任务是,在华北大地和陕西、甘肃、山东及辽宁部分地区开展大面积的铀矿普查勘探工作,以期寻找和提交可供工业开采的铀矿床。182队的主要筹备人员是时任519队副队长徐嘉楷和519队一分队副队长宋岐(后调任山西省地矿厅任厅长)。可以说182队自成立的那天起就带有浓厚的519基因。

519队组队后,1956年开始,先后给在华北、东北、西南、华东分别成立的182、406、209、608队整建制和成批次输送了队伍和骨干。尤其是1958年以后,519队整建制地向这些新组建的兄弟单位调入了队伍,其中:182队的内蒙队、406队的黑龙江队,是519队三分队和四、五、六等分队合并后调去的;1960年519队九分队将近1000人,整体从南疆调到浙江、转调江西,成为华东264大队,因其找矿探矿成绩突出,被命名为国家“功勋队”;519队一分队整建制调往湖南,成为中南304大队,因其找矿成绩显著,稳坐湖南第一流交椅;与此同时,519队十六、十八、十九分队合并一起,组成新的勘探队伍,调往南方;519队二十七分队调到广东后,为突破诸广山成矿带建立了不朽功勋。

1964年党中央提出三线建设的号召后,作为处在第一线的519队,不得不作战略转移,成为支援三线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二机部作出决策:519队和182队均撤销原番号,合并组成新队伍,新队伍番号定名为西北701队(519+182=701)。
519队与182队合并的工作由三局常务副局长刘鸿业负责。刘鸿业于1964年3月下旬到达乌鲁木齐,坐镇指挥519队的撤并工作。那时已确定调我到三局当秘书,刘鸿业把我叫到他跟前说:“从现在起,你就算到三局报到了,算三局的人了,就在我身边工作,听我指挥。”于是,我每天一上班,就去刘局长住的招待所,听从他的调遣。刘局长除了从我这里了解519队的有关情况外,就是让我替他草拟给三局的电报稿。常常是刘局长口授,我快速作文字记录,成稿后,由他审阅批改定稿,及时送519队机要室发出。
519队撤并的工作主要是两大部分:一是人员,二是物资。机关人员,大部分去了广东韶关,充实华南209队机关的领导和职能力量;少数干部由党委书记王汉兴带到太原,充实新成立的西北701队机关领导力量;修配厂人员整体迁往广东,作为209队综合机械修造厂(此前209队没有完整配套的修配厂)。

物资分两部分:生产物资,如各种勘探设备器材、找矿仪器及配件、劳保用品等,全部调广东韶关209队,发军列;行政物资、桌椅板凳、招待所用具等,一律调北京,发军列,由三局接收。

519队与182队合并的工作会议,于1964年4月中旬在西安东大街马厂子十一队队部召开。刘鸿业副局长主持,我作为他的随员参会作记录和进行相关的文字工作。王汉兴和计划科副科长包明教代表519队参会;徐嘉楷率领182队各队队长参加。刘鸿业、王汉兴、包明教和我住在当时西安最豪华的酒店──人民大厦。我们每天在人民大厦用过早点后,十一队来车把我们接到马厂子开会。会期5天。期间,我结识了刘德芳、陈辉、成力、李兆和等著名的队长。会议通过了我起草的《纪要》。确定519队和182队番号于1965年1月1日撤销,同时启用合并后的新番号701队。会议宣布王汉兴任701队党委书记,徐嘉楷任队长。会议还确定了若干具体事项。

在后来的实际执行过程中,182队及其分队提出,由于多年工作经营,182队的名声已在华北和西北各省(区)叫响,已经大名远扬,如果使用新番号,还得从头再打通关系,办理相关更名手续,颇费周折,不如继续使用182队的名号省时省事省钱。二机部同意上述意见,重新在内部发文继续使用“182队”的名称,直至后来改称为“西北地质勘探局”。
西北182队成立后,于1965年把正在伊犁盆地鏖战的二分队调往甘肃武威地区,开辟新基地;将取得白杨河决定性地质成果的二十四分队调往甘肃柳园,寻找新的突破口。留在新疆的二十九分队,“文革”期间曾一度划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辖,于1975年搬迁到山东莱西,番号改为“山东375队”,为三局直属队后更名为248大队

一时间,新疆成了铀矿勘查的空白区。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时代的步伐,核工业部决定重启新疆铀矿勘查新局面。西北地勘局顺势而为,将所属的216大队作了精减,从甘肃雄纠纠气昂昂开进新疆,在原来519队勘探开发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新突破,发现了巨型铀矿床,展现了新疆铀矿勘查工作的良好前景!

2021615日完稿
20243月2日调整


编者寄语

非常感谢盖作老先生,这篇回忆录收录于216大队六十年大庆征文集《五一九纪事》中,解了我的疑惑,略作调整,发布于此,与大家共享。

穿越时空的文字带我走进核地质系统的精彩世界,希望能分享到更多相关的回忆录。只要是人可查事可考的纪实性文字,我都视若珍宝。

感恩文字。


❀点击下列文章看更多故事❀

217成县老基地的变迁
蓝田401矿区给211大队带来的变化
追忆182建队初期的足迹
说说那些铀光闪闪的番号
发展原子能英明决策的前前后后
聊一聊当年216大队进入新疆
梦回河西走廊 难忘找铀岁月
发挥潜力找金 开辟第二找矿领域
我们的幸福——孙圭回忆录摘编
保军转民开启了核地质队伍的凤凰涅槃
我在309的那几年
留在新疆519的青春足迹
白杨河矿区——段维忠回忆录摘编
回望芨岭铀矿的勘探历程
伊犁地浸砂岩型铀矿会战
反右运动与破比例尺——孙圭回忆录摘编
回忆去新疆拍摄专题片
对核地质战略转移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出访

182茶社
这是一个以中国核地质,尤其是西北182系统内,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话题的公众号。还原历史,拒绝虚构。往事如茶,让我们慢慢泡,细细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