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是特应性皮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引起特应性皮炎瘙痒的机制非常复杂,有研究在23-24年报道特应性皮炎产生的瘙痒的病理学机制主要有表皮屏障功能障碍、免疫调节异常以及免疫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1-2】。
在健康皮肤中,角质层由角质形成细胞和细胞间脂质组成,提供物理和疏水屏障,防止潜在瘙痒原进入。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TEWL增加,使皮肤干燥和刺激会导致:1)瘙痒原容易进入刺激痒觉感受器;2)屏障破坏,AD患者的皮肤pH值升高,这增加了蛋白酶的活性,蛋白激酶激活鞍鼻集美受体,加剧瘙痒3)屏障破坏引起的瘙痒感导致患者搔抓,而搔抓本身又会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炎症释放瘙痒因子,形成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4)皮肤屏障的破坏影响微生物群落,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导致更多的炎症和瘙痒。5)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角质形成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如TSLP、IL-25和IL-33,这些细胞因子既可以引起瘙痒又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导致瘙痒介质的释放(图1)。
图1 特应性皮炎瘙痒机制【1】
特应性皮炎患者会出现非痒觉刺激和痒觉刺激都造成瘙痒增加的现象,也称为皮肤感觉异常与痒觉超敏。可能原因是皮肤中的神经纤维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纤维密度增加或者支配过度有关,导致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加。除此以外,特应性皮炎也会出现中枢敏化增强,导致感觉异常或者超敏。外周敏化与中枢敏化造成轻微刺激导致患者强烈瘙痒,原来不能造成瘙痒的刺激也会造成瘙痒。
在皮肤参与特应性皮炎瘙痒细胞包括神经细胞(末梢)-免疫细胞(粒细胞,Th细胞等)-基质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形成三者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相互释放瘙痒介质或者其它分子,再刺激其它细胞释放瘙痒介质。尤其神经纤维与免疫细胞形成神经免疫共作用(图2)。
图2 特应性皮炎瘙痒机制【2】
参与瘙痒的主要受体:
IL-13/IL4受体,IL-31受体,PAR2受体,ST受体,整合素受体,MrgpR受体
参与瘙痒的主要离子通道:
TRPV1,TRPV3,TRPA1
角质形成细胞受到刺激会释放:TSLP、IL-33、IL-25,TSLP可直接引起瘙痒,同时刺激Th2细胞或者肥大细胞释放IL-31、IL-4、IL-13,IL-31、IL-4、IL-13都能激活它们的受体引起瘙痒,上述还可以刺激纤维细胞释放骨膜素,刺激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刺激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等都引起强烈瘙痒。
角质形成细胞-TH2细胞-神经:直接作用,TH2细胞受到刺激释放IL-31, IL-4,IL-13直接引起瘙痒;间接作用,IL-4可以增强组胺、氯喹、IL-31和TSLP诱导的瘙痒,而IL-13可以通过与感觉神经上的IL-4Ra结合来增强组胺、血清素和BAM8-22诱导的瘙痒;3)IL-31, IL-4,IL-13可导致神经敏化。
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成纤维细胞受到刺激释放骨膜素,直接引起瘙痒,骨膜素可刺激角质形成细胞整合素受体,释放TSLP以及骨膜素,形成恶性闭环。骨膜素也可以作用巨噬细胞释放IL-31,引起瘙痒。
免疫细胞-神经末梢-免疫细胞:免疫释放的瘙痒刺激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激活MRGPRA1引起瘙痒,间接作用:P物质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IL-31、类胰蛋白酶,刺激角质形成细胞释放神经神经生长因子等加重瘙痒。
图2 特应性皮炎瘙痒介质【2】
压力
微生物群落
出汗
环境污染、化学物质接触
食物
上述这些因素也会加重瘙痒。
Guillon C, Meziani M, Abdelli S, Sigaudo Roussel D, Bonod C, Nosbaum A. Pathogen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itch in atopic dermatitis: the emerging role of neuroimmune interactions. Eur J Dermatol 2023; 33(4): 343-349 doi:10.1684/ejd.2023.4514
iazus Soares G, Hashimoto T, Yosipovitch G. Atopic Dermatitis Itch: Scratching for an Explanation. J Invest Dermatol. 2024 May;144(5):978-988. doi: 10.1016/j.jid.2023.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