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镇心安神是治疗特应性皮炎重要方法之一。其中,以龙牡汤作为代表,黄尧洲主任医师提出以生龙骨、煅牡蛎、骨碎补、地肤子、连翘组方能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上对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具有疗效【1-2】。有研究报道,龙牡汤可通过抑制TLR4和 NF-κB信号通路的激降低血清IgE、炎症因子,缓解特应性皮炎【1】。
龙牡汤经验方
方名:龙牡汤
组成:生龙骨 30g、煅牡蛎 30、骨碎补 10g、地肤子 30g、连翘 15g、地肤子 30g【1】(重复地肤子,可能有误?)。
功能主治:温阳利水、健脾化痰、敛汗潜阳、扶正固脱、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特应性皮炎【2】。
来源:西苑医院黄尧洲主任医师【1】。
方解:生龙骨为君药,重镇心神、益阴潜阳,对于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煅牡蛎为臣药,能加强生龙骨的重镇作用,同时具有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骨碎补能补先天禀赋之不足,佐助君臣。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1】
TLR4和NF- κB信号通路
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TLR4和NF-κB信号通路是重要参者与且紧密相关。TLR4 可识别微生物成分激活先天性免疫,通过特定途径激活 NF-κB,促使免疫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加重炎症,引发症状(图1)。同时,TLR4异常激活会干扰皮肤角质层形成,削弱屏障功能。NF-κB作为关键转录因子,被TLR4等激活后,可促进炎症相关基因转录,诱导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产生,加重炎症。它还与瘙痒有关,可调节瘙痒介质相关基因表达,加剧瘙痒。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发展【3】。
图1 (
Tzenge-Lien Shih,2018【3】)
临床研究
迟慧彦等研究了龙牡汤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作用,随机把210名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105 例,治疗8周。试验组患者按风湿蕴肤、血虚风燥两种辨证分型予龙牡汤加减进行治疗, 以氯雷他定片口服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作为对照。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88.54% ,对照组为 83. 33% ; 龙牡汤对病变范围、皮疹严重程度、瘙痒指数与影响睡眠程度、特应性皮炎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有作用,但是与氯雷他定结果相似。但是龙牡汤治疗患者复发率低,仅为 22.22%(表1) ,显著低于对照组(54. 17%)。这提示,龙牡汤具有更远期的治疗效果【2】。
表1 龙牡方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
龙牡方改善特应性皮炎小鼠皮损组织病理
王雄等人将18只六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中药组和空白组三组。利用DNCB诱导特应性皮炎。中药组给予龙牡汤1天一次0.1mL/10g灌胃治疗,连续3 周。研究发现龙牡汤可改善小鼠的皮损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小鼠出现表皮增厚,炎性细胞浸润等特应性皮炎特征,龙牡汤治疗后,表皮厚度下降,炎症细胞减少。(图2)【1】
图2 龙牡汤改善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病理
龙牡方降低血清炎症因子
研究观察了龙牡汤对IgE、以及Th1Th2细胞因子的作用。研究声称龙牡汤对IgE、以及Th2细胞因子IL-4具有抑制作用,他们发现,模型组学情的IgE、以及Th2细胞因子IL-4的浓度升高,龙牡汤治疗后浓度下降(图3),但是,龙牡汤对Th1细胞因子IFN-γ没有作用【1】。这表明龙牡汤具有抗炎症作用。
图3 龙牡汤降低特应性皮炎小鼠血清中IgE、IL-4浓度
龙牡方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
研究继续追问为什么龙牡汤可以抗炎。研究者聚焦TLR4-NF-κB信号通路,他们通过免疫组化、WB等研究方法证实,模型组皮肤中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P65表达增多,龙牡汤治疗后可抑制它们的表达,研究者还发现,龙牡汤抑制则TLR4-NF-κB信号通路与降低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提示龙牡汤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血清细胞因子(图4)【1】。
图4
龙牡方降低P65蛋白表达
小结
1. 龙牡方可改善特应性皮炎小鼠病理变化。
2. 龙牡方抑制血清炎症因子IL-4以及IgE。
3. 龙牡方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
参考文献
[1]王雄,姚春海,刘青云,等. 龙牡汤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TLR-4、NF-κB p65表达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 18 (03): 198-201.
[2]迟慧彦,黄尧洲,李贻奎,等. 镇心安神法治疗特应性皮炎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J]. 中国药业, 2021, 30 (20): 87-90.
[3]Shih TL, Liu MH, Li CW, Kuo CF. Halo-Substituted Chalcones and Azachalcones-Inhibited, Lipopolysaccharited-Stimulated,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through the TLR4-Mediated Pathway. Molecules. 2018 Mar 7;23(3):597. doi: 10.3390/molecules23030597.
封面图片来自小熊·,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