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管建刚老师的课,学生哭了
文摘
2024-11-02 18:28
江苏
上完管建刚老师的课,学生哭了
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学校 张 怡
前几天跟管老师去新疆上课。管老师上第一课时,然后讲座,学生回教室休息,一会我上第二课时。 我去教室看学生,发现一位男孩在教室里伤心地哭,豆大的泪珠不停地从眼眶里滚落下来,周围的同学安慰他,没什么用,他越哭越伤心。 班主任告诉我,这个男孩说,管老师上得太好了,所以忍不住哭了。我忍不住好奇:管老师上得好,应该开心啊,怎么哭呢? “因为以后再也见不到管老师,上不到他的课了。” 男孩一边抽噎一边轻声说。 管老师上的是习课堂,简单朴素的习课堂,为什么男孩会有如此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果是以往,学生可能会被管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所吸引,也有可能会被管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所打动,还可能被管老师挖掘的文本内内涵所感动。但是,这是《西门豹治邺》的第一课时,没有什么精彩的片段,整节课就是“读+习+读+习”,除了说几句夸赞的话,管老师的话极少。 ——是课堂上管老师的一次次“看见”学生,一次次来自现场的“看见”,触动了这个男孩的内心—— “杜林泽给别人送上掌声时面带微笑,仿佛表扬的是他自己,能够对别人真诚喝彩的人,一定也能得到别人真诚的喝彩。” “这句话我们读了好几遍,但大家的脸上没有一丝的厌烦,为你们点赞。” “刚才听写的“西门豹”“灌溉”两个词,黑板上都写着,我们班只有3个同学瞟了一眼黑板,95%的同学头也不抬一下,祝贺你们通过了诚信测试!” “大家都转过身去背奖励题,第一排的小王没有,没有背出来就是没有背出来,就好好地读,为小王点赞!请小王当我们的临时班长,给大家下课!” 以往老师的表扬的内容基本上都跟学习有关。管老师在课上看到了学生的另一面,看到了学生生活的一面,思想的一面,心灵的一面,这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行为,却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因为管老师的“看见”,学生们一个个斗志昂扬,学生们倍感尊重和温暖。 前段时间在学校里借班上课。上完课,坐在前面的一个女生走上来,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张老师,我喜欢你上课。” 这个女孩我有印象。很多学生已经做好了任务四的习题,在读背奖励题了,这个女生还有好几道选择题没有做,但她仍旧一个一个选项认真读着,于是我表扬:“江戴红让我非常佩服,你们都在读奖励题了,她还有好几道没有做,但她仍一道一道认真做,不急不躁,真了不起。” 我看到小江同学瞪大了双眼,十分惊讶。因为以往这样的行为是要被批评的,我却表扬了她,并且不是无病呻吟的,而是有理有据表扬到她心里去了。 当天轮到我在校门口值班,这个班的学生跟班主任打完招呼后,一个个都转到我这边,笑着跟我说“张老师再见”。 那一刻,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第一次跟学生见面,也是第一次给他们上课,却仿佛我已经教了他们很久。 那天过后,经常能看到一个个陌生的、稚气的面孔(只上一节课,我真的记不住那么多面孔),朝我开心地打招呼。 一开始选择上习课堂,是看中它的高效。习课堂将70%的课堂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读背写”,实现了“刚需作业”当堂完成。习课堂能够真正为学生“减负”。 现在我发现,习课堂不仅高效,而且充满了“温度”、充满了“爱”。 以往课上,老师的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所谓的“生成”也都围绕着“学习内容”展开。习课堂上,老师主要“看见”学生,生成的内容都是“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是“活”的,所以我们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也是“活”的。 习课堂上,每个环节我们都着力夸赞作为“人”的孩子的课堂表现。习课堂把70%的时间还给了每一个学生,所以,老师有了充足的时间去“看见”学生,于是我们“看见”了很多老师“看不见”的内容,学生们因为这份“看见”,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习课堂。 新疆维吾尔族中的“我爱你”,中文有另外一层意思, “我清楚地看见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