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课:我收获了课堂默契、课堂信任

文摘   2024-10-21 18:53   江苏  

家常课:我收获了课堂默契、课堂信任

               文/山东省胶州市北京路小学 陈 磊

                     
     刚开始做“家常课”并不顺利,现在想来都是心理作祟,正如管建刚老师说的:很多困难成为“老大难”,只是心理上怕,真正做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一)“我看见你”的课堂

       我们的教室并不大,看似一个整体,无意识中却被划分成好几个功能区。以教师的讲桌为界,连接到黑板,这是老师的绝对领域。这是之前我经常待的位置,上课时很少踏出。接触了“家常课”,不得不走出这个舒适区,迈进了学生的“学习区域”。走进其中,俯下身子,贴近他们,我的观察范围变小了,但是我看到的却更多了。我看到她因为一道题犹豫不决,紧皱的眉头;我看到他听写全对,发亮的眼睛;我看见她读奖励题,大幅度开合的嘴巴;我看见他们上台接受表扬,雀跃的脚步,翘起的嘴角……我不停地走,我从前走到后,从左走到右,又从抬头的她走向举手的他,拍拍他们的肩膀,给他们竖个大拇指,我就可以捕捉到孩子们这么多的情绪。

      
      “学生为本”的前提是“看见学生”,在哈萨克族语里,“我爱你”的直译就是“我清楚地看见你”,看见就是“爱”,看见就是“尊重”,看见是真诚互动的前提。


(二)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


      课上老师不停地讲,学生坐着听,偶尔举手回答问题。铃响下响课,一节课结束,学生掌握了多少,老师不知道,学生也云里雾里。直到“家常课”的到来,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清楚了段。“读+写+读+写”四个任务,每一项都能得到老师的反馈。做得好,老师手中的印章毫不吝啬地敲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做得不好,老师的鼓励也会马上到位。“只要在读就要表扬,因为他在努力;只要在做就要表扬,因为他在思考”。要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得先让他感觉更好,而不是更糟。这种反馈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扬长”就是最好的“补短”。40分钟里学生正确地认识课堂中的自己,并不断地调整自己。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全班的学生都实实在在地参与进来了,知识和额能力看得见摸得着了,课堂变得真实了。一堂课好不好,不在于老师干了多少活,而在于学生完成了多少学习任务。


(三)充满动力的课堂

       可能你不会想到班级里也有商城,可以购买到想要的东西。这就要说到家常课的Q币,这可真是个好东西,它可以轻易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坐得直,奖励积分;作业写得漂亮,奖励积分;积极参加活动,奖励积分......所有的所有都可以用积分。小小的年纪,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班级范围内的财务自由了。每周五,“银行行长”就会给大家清算印章,发放积分,孩子们可以在积分商城自由兑换,掀起一阵购物热潮。Q币充当了学习的调味剂,增添了甜头;Q币积分充当了学习的发动机,让课堂充满动力。

      
      四年家常课,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读写能力的提高,对了,还有我和学生的课堂默契、课堂信任的与日俱增!



小编阅读书目推荐:


往期精选

来自海南的声音:习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璀璨星辰

课堂的本质看什么—?—花港迎春小学共读《家常课报道》系列2

一年级小朋友上厕所,四个细节!


家常课

每一天的课

▇ 扫码关注

家常课
关注作文,关注课堂,关注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