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财政政策来了!影响几何?

财富   2024-10-14 09:02   湖北  

点击关注,博览更多!
●国内,财政部在地方化债、银行补充资本金、中央财政扩赤字等方向释放积极信号,显著降低了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短期留意化债受益方向。
●海外,宏观不确定性加大(美联储降息节奏、中东地缘局势、美国大选),警惕资产价格波动风险。
国内:财政思路出现变化
节后,市场对政策的“含金量”要求更高,而由于增量信号有限,拖累市场情绪短期走弱。
而10月12日国新办再次召开发布会,提出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虽然发布会内容大体在预期之内,但财政思路层面已出现方向性变化,这或比刺激的量级更加重要,对实体经济影响偏积极,提振投资者信心。
具体而言,决策层在地方化债、银行补充资本金、中央财政扩赤字等方向释放积极信号,关注要点如下:
1、地方隐形债务化解是首要问题,对实体经济偏利好,缓解基建投资增速快速下滑的趋势。决策层表示 “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地方化债的新增额度或在10月底召开的人大常委会揭晓,综合近年债务置换数据,部分机构预计新增额度在2.5万亿每年左右,预期持续2-3年。
2、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资本金,对实体经济/市场流动性偏利好。决策层表示“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回顾历史,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有成功经验案例(1998年发行特别国债向四大行注资2700亿元),提振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和购债能力。此外,增发特别国债也意味着原1万亿的特别国债额度将上调,结合此前决策层标题,年底再次降准值得期待。
3、运用专项债收储、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优化税收政策等多工具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有助于改善地产链流动性,对竣工和消费有延伸性的促进效果。
4、扩民生、扩内需、向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等是财政发力的重要领域。
据测算,相关政策涉及的工具体量至少在5万亿以上,关注10月下旬人大常委会审议节奏,或有望在短期内落地。
中期而言,决策层明确增量财政政策“未完待续”,还有更多政策在研究中,明确指向中央财政的举债和赤字空间等,打开明年政策的想象空间(赤字率或破3%),更多细节需等至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
总而言之,财政、货币、资本市场等政策的迅速出台体现当下宏观政策的一致性和针对性,显著降低了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或催化权益市场持续估值修复,可留意银行、地产、基建、建材等相关顺周期方向;此外,不少行业也受益于地方化债的推进,如政务信息化占比高的计算机板块、to G业务体量较大的机械板块(仪器仪表、检验检测)等。
海外:宏观不确定性加大
继非农数据后,最新披露的美国9月CPI数据再超预期,再度确认美国经济韧性,美国大幅降息预期降温,美元持续走高。
通胀数据走高,主要受商品通胀和服务通胀两方向支撑,能源通胀和前期持续反弹的住房通胀构成拖累项。具体来看,商品通胀中,食品、服装和二手车出现反弹;服务通胀中,医疗保健和交通运输出现反弹,而交通分项也是核心通胀反弹的主要推动因素,其在以往数据中波动较大,或并不反弹趋势。
综合8、9月通胀连续走强,背后可能反应的是美国经济动能整体改善,亚特兰大联储GDPNowcast从9月初的2.0%进一步回升至3.2%、9月美国ISM以及Markit服务业PMI也整体维持景气。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国降息周期的开启以及中东地缘冲突加剧,10月或仍需警惕通胀上行风险:一方面,截止10月11日,国际油价涨破80美元/桶关口(9月最低位于70美元下方);另一方面,虽然住房通胀短期走弱,但考虑到美国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房价和房租都具备一定的上涨空间。
短期而言,在美国通胀及经济韧性下,预计美联储将在11月降息25bp,对未来的降息指引或会更加谨慎。此外,基于经济数据疲软,欧元区降息节奏偏快,野村预测,欧洲央行将在10月(10月17日)将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25%,并预计到2025年将总共降息175个基点,“美强欧弱”或推升美元高位震荡。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目前海外宏观仍具备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美联储降息节奏、中东地缘风险反复及美国大选等,根据历史经验,美国大选前一个月市场风险偏好往往会明显承压,警惕外部资产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情绪层面的传导,目前国内市场的核心矛盾仍在内部,积极的政策预期依旧提振市场信心。
本周重点关注
10月14日:中国9月进出口同比
10月17日,欧央行公布利率决议
10月18日:中国9月地产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同比;三季度GDP同比


博 览 财 经


  • 十年深耕政策研究为核心竞争力,提供多层次定制化财经资讯服务

  • 独创资讯内容与IT开发相融合的高新技术企业

  • 建成机构服务、个人平台、资产管理的金融证券综合服务商

扫码关注

博览财经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讯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财政大招要来了!如何影响A股走势?
大市惨烈,为何这个板块能“一枝独秀”?

博览财经金融服务
从政策的角度研究中国经济与股市的战略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