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都易上火?这是一个持续千年的误区

文摘   健康医疗   2023-04-10 22:46   广东  



门诊上最常听到这几句话:
“刘医生,我女这几日嘴唇好红,热气哦”,
“刘医生,吃了你的药,我仔有眼屎,是不是热气哦?”
“刘医生,这几天我仔睡觉出汗,是不是热气啊,我能煲点什么给他呢?”
.……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那么,现在我就来问问大家,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小孩子是真的那么容易上火热气吗?

现在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为防止孩子上火,动不动就煲凉茶、祛湿茶、去火汤,喝牛奶酸奶、吃水果、吃冰冻的东西,这好像都成为普遍共识了。


尤其是在广东。

家里基本都有个会煲汤的老人,久而久之,好似体内百分之七十不是水分,都是老火靓汤了

我孩子这几年上的两个学校的食谱,中间有些是厨师煲的汤,我给大家看下。


鸡骨草,赤小豆,葛根,冬瓜……这些不仅出现在学校的饭桌上,估计大家家庭餐桌也经常出现。

今天我要问下大家,你们了解这些药物的药性吗?这些药物和孩子们的体质是否相合?孩子是否是真的热性体质,需要一直用这些清热利湿解毒的中药材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发育?

事实是,绝非如此!

大家发现没有?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肉蛋奶水果营养品应有尽有,可是孩子们身体素质好像却越来越差,远不如当年的孩子们“皮实”。

现在的孩子,动不动感冒发烧咳嗽,是医院的常客。

有的孩子发育不良,面黄肌瘦,有的孩子又性早熟,生殖器官过早发育骨骼闭合过早,而有的孩子又哮喘多动,有的孩子又自闭抑郁……大家有没有去思考一下为什么?

当然,性早熟这些问题和当今食品安全问题、滥用药物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甚至学习精神压力有关,但是孩子体质差反复外感发育不良是和什么有关呢?

我的看法就是和孩子们过度进食生冷寒凉(如冰淇淋雪糕冷饮水果牛奶酸奶)、经常喝凉茶祛湿茶祛湿茶(不当使用中药材)以及滥用抗生素有关。

不过,滥用抗生素是世界范围的通病--性苦寒的抗生素对儿童阳气抵抗力伤害很大,而让孩子经常食用不当食材药材的家长初衷是好的,以为孩子的体质是热性的,容易上火,吃点凉的不怕,结果爱子反而害子,拳拳爱意用错了地方,反而让孩子身体越来越差。

而所谓关于“孩子体质偏热,容易上火”这个观点,真的是蒙蔽了国人将近千年。

这个观点是哪里来的呢?

这个说法最早应该见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纯阳,无烦益火。

这里的“烦”应作“须”解。这段话意思是小儿生长阳气充盛,生机蓬勃,在发病过程中,易患热病,阴津易伤,在治疗上不宜使用温阳药物。即把小儿看成了盛阳之体。

紧接着是金元四大家之刘完素《河间六书》:“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

这里的意思是说,小儿阳气偏盛,因此,小儿一旦患病,易于从阳化热。所以,临床上以热病居多。

由于这两个名家著作言论在前,所以后世医家奉若圭臬,多认为凡是小儿发热抑或脾胃积滞口臭便干,便固执认为是热,用药动辄银花,连翘,牛黄,犀角,石膏,黄连,黄芩等等。。。。

殊不知小儿体质特点是脏腑薄弱,藩篱疏松,形气未充,易虚易实,就算小儿发热,很多也是受风寒而正邪斗争而发热,只是一个表象,并非体质实热,口臭便秘也可能是脾虚积滞而化热,健脾消积即可。

而有些医家滥用苦寒不但不能治病,反而重创阳气,伤到脾胃之中气后以及肾之阳气。

后天脾胃、先天肾气相互关联脾胃中气是保卫人体体表之抵抗力之来源。


脾胃中气受损,气血生化无源,幼儿抵抗力下降,则容易受风受寒,容易感冒发热咳嗽。后天脾胃受损不能化生气血从而不能充盈于肾精,则肾气肾精不足,幼儿容易肾虚骨弱,体格瘦小,毛发干枯,皮肤萎黄。


而脾肾阳气受损原因大抵有三


一来有些中医医家不辨寒热虚实表里滥用苦寒(还有就是,现在医院里面很多西医生不懂中医中药,跟风甚至套餐似动辄开具开喉剑,连花清瘟,蓝芩,双黄连等,这些更加糟糕,这是说白了是想卖药给病人的,不能称之为医生,我对他们开的药不屑评论)。


二来是有些病家,孩子有点毛病就勇猛直前,自行处理,比如说发热就是保婴丹,一有咳嗽痰多就是七厘散,一有胃口差就是七星茶。等等……我想问这些家长朋友们,你们弄明白中医中药的医理药理了吗?你们真的懂孩子体质和病情吗?你们这样用心里不虚吗?这样吃了中药之后孩子的病情加重,中药是不是又要背锅了?


我今天大略讲讲这几种中成药先。


我们先来看一下保婴丹成分:

大家可以看到,冰片、牛黄、黄连、天竺黄都是苦寒大寒之药,那么这个中成药作用是适用于痰热内闭、外感风寒引起的面赤耳热、痰多气促、惊厥抽搐等症状。如果家长不分孩子外感为寒为热,体质是虚是实,一味听从广告或者宣传滥用,那么不仅不能治病,反而造成腹泻纳差等脾胃虚寒等变症,甚至进一步引起孩子肝肾功能损害,这是药之祸还是人之祸呢?


再来说七厘散,大家看看这个药成分:


天南星,天竺黄,钩藤,牛黄都是化痰定惊的。但是大家看看这个痰是什么痰?是黄痰浓痰!这个惊是什么惊?是牙关紧闭,气粗口臭,便秘舌红,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痉挛这种惊!


你家孩子咳嗽两声,有点睡不好,你就敢给他/她用这么峻猛的药,你是觉得孩子是金刚不坏吗?百毒不侵吗?我看了你们这样用都觉得胆战心惊啊。


再说这个小儿七星茶,成分如下:

这是家家必备,孩子一不想吃饭,家里长辈必来一包。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关于小儿积食,只有热积吗?有没有冷积?有没有虚积?有没有痰积?有没有气积?


我在临床中,小儿厌食有脾胃虚寒之理中汤应用,有脾虚痰湿外台茯苓饮应用,有营卫不和之小建中汤应用,有肝脾不和之小柴胡汤应用,单单一个小儿厌食就这么多方证。大家如何知道自己孩子一不爱吃饭就要用到含有蝉蜕钩藤薏仁这些清热药物来消积?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越喝这个茶,面色越黄,越不爱吃饭。


还是那句话,想吃中药的话,要请专业的中医来辨证。不信你可以看看这些药的说明书或者外包装上是不是写着: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三来是病家喜煲汤以及凉茶,当然是中药材不当使用而引起的危害,我就不作赘言,岭南人喜中医喜煲汤我很欣慰,但是中药材使用需要中医师指导,自己不能随便使用,否则好心办坏事,如果大家想煲汤,我欢迎大家在看诊之余单独问我,我会给大家量体裁衣。还有水果,水果大部分是寒凉的,牛奶也是,而现在家长美其名曰补充维生素和钙,家里水果牛奶不断,你有没有想过水果为何称水?水性寒嘛,而且《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既然说了五果是辅助,那么它是可有可无的,对于一些体质虚寒的人是不适合的。


而牛奶《食疗本草》中有云:寒,患热风人宜服之,患冷气人不宜服之


所以,对于生机勃勃的阳气充盛的小儿来说,长期食用如此阴寒的食物岂不是抑制其生长?体质壮实阴虚有热小儿倒是可以偶尔进食牛奶水果,但是体质虚寒小儿如何可以经受如此冰寒彻骨之品之戕害?


这只是几个例子,来说明小儿体质热盛之理论之偏颇,滥用苦寒药物甚至水果牛奶之不当。


那么孩子体质的实质是什么呢?


那就是小儿非为纯阳之体,实为稚阳之体。


对,那就是幼稚的稚,其实如同清晨带露珠的花朵,春天刚发芽的小树,虽然欣欣向荣,虽然生机勃勃,虽然阳气满满,但是这是小阳,是少阳,是稚阳,是柔弱易摧的,是易遭受狂风骤雨的侵袭的。


小儿体质固然易热,又易伤阳而寒。


《冯氏锦囊秘录》有云:纯阳,原非谓阳气有余之论,特稚阳耳。稚阳之阳,其阳几何?使阳本非实,而误用寒凉,则阴既不足,又伐其阳,多致阴阳两败脾肾俱伤,又将何所依赖,而望其生长耶?!故贵宜审其禀赋,阴阳偏盛,而济之以平,斯无弊矣。


所以,临床上,小儿有热我会用石膏,但是有寒我更会不吝用附子,干姜。


小儿治病如同大人,寒热皆有,当须辨清,临床中应该慎思之,明辨之,而后方可立法处方用药。待小儿大寒大热,表邪里实已解,就要平和待之,培育中土脾胃,呵护稚阳,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实案。


一小儿发热,外院反复用退热药清热药后,大汗以及滥用苦寒伤及阳气,病至阴寒,体温过低,精神萎靡,情况稍急,大胆使用附子转危为安的病例。


那时还是疫情管控期间,发热病人不能接诊,无奈,我的一个小病人发热数天只能外院处理,但是发热好转后体温低精神差,情况不妙。我处网诊



李右,女,4岁。


刻下问诊:5天前发热,外院退烧针以及抗生素处理,反复发热5天好转,现体温35度左右,手脚冰冷,困倦嗜睡。咳嗽多痰,打喷嚏流清稀鼻涕夜间鼻塞,小便微黄,大便前硬后软,1日一行,纳差,口中和,睡眠不安,自汗盗汗,冷汗涔涔。


辨析:患者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仍有表,冷汗涔涔,困倦嗜睡,四肢厥冷,机能不足陷入沉衰,当为表虚寒证即少阴。
咳嗽夹痰,纳差,口中和,在里之胃虚生饮,当为太阴,故辨为太阴少阴合病。
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附子,黄芪,党参


2天后反馈:


精神好转,去附子,续服2剂。


2天后再次反馈,体温基本回复正常,盗汗重。


考虑营卫不和,表虚不固,里有痰饮,微信处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杏仁,茯苓。诊所取药。


数日后反馈:


痊愈。


(全文完)





经方刘孟薇
研悉国医经典,弘扬国医文化,崇尚古今医家,做最纯粹的中医经方传承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