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开学
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新修订的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
首先在起始年级使用
三年内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
为帮助广大一线教师迅速了解
新修订教材的“新”特点
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9月19日下午
宝安区教科院举行
宝安区初中历史学科新教材培训活动
宝安区公民办学校全体七年级历史教师,八、九年级历史教师代表,林佳区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活动。活动由宝安区教科院初中历史教研员林佳老师主持。
活动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历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编修委员会副主任、七年级上册主编叶小兵教授作专题讲座。
叶小兵教授以《统编版初中历史新修七年级教材特点及使用建议》为主题,围绕“新修订历史教材特点”“用好历史教材的建议”两个方面开展讲座。
叶教授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概括出新教材的“三新”特点:第一,突显唯物史观有关社会形态的表述;第二,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上增加了必要的内容;第三,在结构设计上进行了优化和创新。
就如何用好新教材,叶教授提供三点深刻而实用的建议:首先,要牢固树立教材意识、课标意识与课程意识的“三位一体”观念;其次,面对新增内容和新提法,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最后,要充分利用教材中配合课文学习的各类栏目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讲座结束后,叶教授与现场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们提问踊跃,叶教授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耐心细致解答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对运用初中历史学科新教材提出了教学指导及实施建议,为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林佳老师从课程、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对叶小兵教授的讲座作出总结。他提出历史课程的真正意义在于育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老师们要学会守正创新,注重实践,主动去发现已有经验与新课标、新教材的对接点,充分发挥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努力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
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 杜冰冰
此次培训,叶小兵教授深入剖析了新教材增加的内容和体现的主流价值观在教材中的最新反映,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新教材的变化原因和如何将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的教材栏目也可以增加授课时对大单元、大概念教学和唯物史观等理念的连结感,感谢老师的精彩讲授。
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林雯婧
新教材的解读不仅是知识的重构,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叶小兵教授的讲座让新教师的我收益良多,力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在每一次课堂互动中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这次研修,是起点也是号角,激励我们携手并进,在新教材的广阔天地里深耕细作,为学生开启一段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历史新旅程。
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集团)初中部 林润雨
叶小兵教授的讲座让我感受颇深,进一步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与之前教材相比,新教材在指导思想、体例结构和知识内容上发生了诸多变化。这启示我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新教材必然导向“新教学”,在教材处理中贴合课标、充分挖掘,课堂全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史学方法。
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官田学校 练伟珍
叶小兵教授在讲座中详细地分析了新教材的变化和为什么要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对于一线历史教师研究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上好新教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于我而言,感触最深的是要深挖教材标题、子目变化的意图,思考这些变化之下要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样更好发挥历史课堂育人的功能。
海湾中学 周尘晰
作为一线教师,拿到新教材之初,我还并不能十分系统、清晰的掌握这些变化的内在逻辑和教学重点。听了叶小兵教授的讲座,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在教学上有了更多的思路。参考教授所言,我将在日常教学中更注重对唯物史观的渗透、学史方法的系统指导,更注重大单元统摄下的课时教学。
文汇学校 朱俊孜
学会把问题简单化是我本次培训的最大收获。新教材所给的资源十分丰富,利用课本和补充栏目,也一样可以把课讲的很精彩。同时,教学中更要注意学情,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提出更有思维的问题引导课堂,让学生在思考中记住知识。
松岗中学 戴小婧
听完叶小兵教授的讲座,我对新教材的总体方向和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叶教授的讲座解决了我在新教材使用上的一些困惑,比如如何利用新栏目新内容、怎样让七年级学生听懂抽象的经济概念和哲学概念等。对于学期的教学计划制定,叶教授也给了很好的建议。总之,一下午的讲座,我收获满满。
荣根学校 刘梓淇
新学期适逢新修教材,对如何用好它,不免心生疑惑。叶小兵教授的讲座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教师们备课、上课答疑解惑。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教材的育人功能、注重分析新增内容和一些新的提法、用好配合课文学习的相关栏目、解决好教学内容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性,努力在实践中用好新修教材。
图文: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首载于: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