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送试题是一道综合题。欢迎大家参与留言讨论,批评指正!
原题重现
(宝安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调研测试卷)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两件改变社会性质的史事,并分别说明其社会性质的变化。(4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2)选择材料中两对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____”为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价值观正确,8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与解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提出:只有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描述历史,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才能不断接近历史真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新课标提出初中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应达到“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的标准。本题第(2)问正是考查学生对中国和世界联系的认识。
第(1)问,题目设问限定范围,需要从表格中选择改变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回答,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将答案锁定为鸦片战争和明治维新,并按照题目要求回答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2)问,是一道补充观点型论述题。阅卷时教师从整体上进行分层评价。第一档6-8分,学生能紧扣主旨,围绕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进行论述;第二档3-5分,学生仅能从一个角度进行评述;即只论证“中国历史影响世界历史”或“世界历史影响中国历史”(相应观点以此类推);第三档0-2分,完全偏离题目主旨。学生在论述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
本道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为,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挑选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彼此之间有联系的事件展开论述。比如,北宋时期,中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这体现中国历史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丝绸之路开通与佛教传播也是类似论证思路。再如,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后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体现世界历史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与五四运动爆发也是类似论证思路。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是由无数史事,即由无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组成的,它们之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联系,正是这些联系组成了一条条线索,汇合成人类历史的长河,蜿蜒曲折、绵延不断。对于初中生来说,除了掌握必要的史事外,还要了解史事之间的经纬联系,使所学的历史知识结构化,才能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从宏观上说,这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纵向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发展关系。自人类文明诞生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历史的发展就不断扩大,从较近的周边关系扩大到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中国与欧洲、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关系。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同其他地区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浪潮中。鸦片战争之前,这种被卷入是间接的,而鸦片战争之后,这种被卷入则成为直接的,即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对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这种影响也是双向的:对中国来说,一方面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另一方面,中国人民进行了持久的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民族精神,如五四精神、伟大建觉精神、抗战精神等,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题促教,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并在分析与比较中提升学科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参考资料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蓝、马敏主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期作者:刘梓淇
终 审:林 佳
关注我们 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