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重现
(宝安区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41.某初中组织八年级学生进行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探究某一时期我国重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的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环节一:准备资料阶段,小史同学搜集了下列材料。
材料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3: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
材料4:中国主要能源矿产分布图
材料5:建国初期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6:“充分利用东北及上海工业基地与技术条件,发挥现有工业基地的作用,并积极着手建立新的工业基地,逐步改变我国工业目前的地区分布的某些不合理状态。”
——李富春(1954年,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环节二:项目实施阶段,小史同学制作了项目式学习清单
问题一
分析材料1,指出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2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问题二
分析材料,指出支撑我国重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地区的条件有哪些?(6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问题三
请你为“一五”计划撰写解说词。(不少于80字,4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解读立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在梳理和整合每一课时,要在明确其所涉及的范围及重要史事的基础上,概括和确定该课中最关键的问题,并将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联系,围绕关键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命题规划”中指出要注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包括阅读理解、知识应用、问题探究等。
本题由于是材料题,对应的课标内容要求也是综合的,主要涉及: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此外还考查抗美援朝等史实的综合运用。学业要求为:能够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本题呈现大量地图、表格,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学生需要准确提炼材料信息,结合所学联系时间,运用地图联系空间,对“一五计划”相关因素进行深度剖析。要求学生准确提炼材料信息,运用地图联系空间,结合所学联系时间。
课标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提示”中也指出:“开展项目学习,特别是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内容,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成就’‘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具体表现’……,尝试搜集身边的直接而鲜活的资料,形成项目学习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举办项目学习成果研讨会、报告会。”本题回应课标要求,创设“项目式学习”的情境,以项目式学习清单的设计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史事联系的掌握程度。
二、试题解答
关于材料题的做题步骤,建议采取先读问题、再读材料的顺序,明确要求后检索信息、确定答案。
问题一:根据设问可锁定分析材料1,检索的知识目标是工业化建设的“背景”。通过材料可将时间锁定为建国初,通过“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可知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等可知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结合所学知识便可得出答案。
问题二:此题分值较大,且题干并未明确依据材料几,可知需通篇考虑所有材料,提炼材料信息与“重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一要点联系起来。通过材料3《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 材料4《中国主要能源矿产分布图》可以得出东北地区有丰富的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就地开采减少运输成本;通过材料6“充分利用东北及上海工业基地与技术条件”可知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相对较好;通过材料5“苏联首先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调动时空联系,东北地区邻近苏联,更便于接收苏联的援助。以上三点更易得出,也是平时课堂老师大都会讲到的要点。但鉴于分值,可进一步挖掘并结合所学知识,例如:既然材料5《建国初期大事年表(部分)》给出了建国后的三个事件,那么大概率不仅仅“苏联与中国建交”一件有用。那么,“土地改革”可联系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解放的地区,群众基础良好;东北地区最早进行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可联系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为工业化建设营造了安全的环境。
问题三:是典型的“解说词”题目,也是近一两年练习比较多的题型。同学们从“一五”计划的时间、目的、任务、内容、成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在避免史实性错误和缺漏的前提下,学生需要精益求精,不单单罗列相关史实,而是写出逻辑性,形成一段全面且有条理的表述。
三、教学建议
本题从“一五计划”和“东北地区”切入,看似考查范围很小,但其实“小切口考查大问题”,联系考查了新中国成立、中苏关系、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多方面的知识点,以及史料分析、地图辨识、知识迁移等综合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可尝试“小切口”式教学策略,像医学上外科手术的“微创法”,以小的突破口,通过历史的细节来展现宏观事件,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围绕“小切口”展现一系列历史细节,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探究历史,反观大的历史事件。
此外,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实施项目式学习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系统地整合历史课程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合适的历史情境和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和项目主题下搜索、整合以及运用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去完成一系列的探究性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
参考资料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曼青:《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第4期。
[3]张江滨:《高中历史项目化学习的策略探究》,《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第1期。
本期作者:常爽爽
终 审:林 佳
关注我们 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