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试题精选及解析(76)

文摘   教育   2024-04-29 22:23   广东  

本期推送试题与七年级下册内容有关。欢迎大家参与留言讨论,批评指正!


原题重现


(2021-2022学年宝安区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调研测试卷)25.小史同学整理了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如下表,据此可知,变法有利于(  )

A. 实现人人平等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增加政府收入           D. 促进社会安定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参考答案与解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认识其意义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同时“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崇尚英雄气概,传承民族气节”。本课对应的2022年版的课标内容要求为:“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本题着重考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从解题思路来看,A项属于一眼排除项,出题人刻意降低了题目的难度,题干并无提及人人平等的信息。加强中央集权的对立面是地方分权,材料中并无王安石变法从而削弱地方的权力的信息,B项排除。D项是学生比较有迷惑性的选项,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北宋国穷、民困、财政困难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长远来看,变法确实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定,但是本题的材料中募役法的关键词是“征收役钱”、“纳役钱”;方田均税法中也是落到了“征税”;农田水利法中垦荒和兴修水利的措施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增加政府的税收,所以根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经济措施在于增加政府收入,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故答案选C。

北宋中期,政治风气因循保守,沿用“祖宗之法”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巩固政治,导致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同时北宋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面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挤压,朝廷供养着一支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通过招募组建,多而不精,军费占到国家开支的一半。政府主要面临着养兵和养官等财政压力、以及要面对财政压力背后带来的种种社会矛盾。

王安石变法时北宋正面临着国穷、民困、财政困难,因此王安石认为变法首先要发展生产。他将变法的终极目标落到了富民、富国和强兵,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再“取天下之财供天下之费”的策略。他认为,整个社会的财富是一个变量,可以通过给民众创造更好的条件来增加财政收入。例如农田水利法体现了王安石的“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的思想主张,按邓广铭先生的说法就是“为天下理财”,王安石对北宋王朝的统辖地域进行修整、开拓和疏浚,使地尽其力并增加产量。具体有兴修水利工程、鼓励开荒和推行“淤田”法,增加土地肥力等措施。从熙宁二年到熙宁九年大力推行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功效。经济变革除农田水利法外,熙宁二年以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先后公布和实施了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等,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宋神宗一朝的社会生产达到了两宋的顶峰。

在教学建议上,可以将王安石变法放在北宋的大背景下进行串联学习。王安石变法是近年教材新增的内容,2022年版的课程标准对王安石变法并无具体要求,但是王安石变法与北宋社会息息相关。北宋在政治上恪守祖宗之法,分化事权,造成了“冗官”;军事上由于重文轻武,造成强干弱枝,对辽、西夏战事屡战屡败,使财政上承受着沉重的“岁币”和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冗费”;加上宋的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和重文轻武政策,造就了宋独有的士大夫文治局面,其中王安石和范仲淹就是宋士大夫典型的代表。他们既关心学术又关心政治时务,把个人的修养与天下之兴亡联系起来,时刻保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与实践。通过变法可以了解士大夫身上透视着“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以上都是教材中关于北宋的史实,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将这几方面的史实串联起来,使学生对北宋和王安石变法有更立体的认识。

其次,可以把王安石变法放在中国古代的重大革新线索进行梳理。通过查阅、整理中国古代历史上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重大革新组织开展故事会,使学生在讲故事中通过对杰出人物事迹的了解逐渐培养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3] 邓小南:《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一)(二)(三)(四)》,《文史知识》,2016年第1-4期。


2024

关注我们 终身学习

本期作者:陈   迅

终     审:林   佳


林佳名师工作室
宣传深圳市宝安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教研情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