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解析(71)
(宝安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近代中国部分历史人物及其事迹表
材料二: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在1949年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论持久战》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材料二所述人民英雄有很多,请你举出一组具体的例子(需搭配写出事件名及人名,且不得写材料一涉及到的三位历史人物)。(4分)
问题二:有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有人认为:“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和杰出代表,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你怎么看?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与解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发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题虽是根据2011年版课程标准进行命制,但同样与2022年版课标相契合。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相关内容。基于课标要求,命题人以大单元视角,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了3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历史人物,并运用毛泽东在1949年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创设问题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掌握程度。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第一小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指出《论持久战》提出的背景,并需要在分析材料二指定时间范围的基础上,举出一组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名称,考查学生是否能将事件、人物、现象等置于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和地理空间的具体环境中,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地位和作用。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
第二小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材料和设问的基础上,意识到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能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结合所学进行论述。本小题旨在通过考查学生的观点归纳,论证材料的选择和历史阐释能力,侧重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达成度,包括以下方面: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根据可信史料对历史进行论述;初步学会对历史进行分析和评价,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了解并认同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小题采用开放式设问和等级评分标准,为具体衡量学生通过答题所表现的核心素养达成度提供了量规和标尺。
在中国近代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遭受了列强的侵略,但中华人民不屈不挠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最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仁人志士,如林则徐、孙中山和毛泽东,他们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不同阶级、不同阶段的斗争,是时代的代表者和历史的重要创造者。
学生在日常历史学习中经常接触到杰出历史人物,因此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杰出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是对立的,杰出历史人物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其实,杰出人物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在历史创造方面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他们能顺应历史要求,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人民发展。以毛泽东主席为例,毛主席就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重大力量,通过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重要文章,后领导、指挥解放战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建立新中国。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围绕中国近代重要的史事,釆用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方式,搜集相关史料,深入研讨,撰写历史小论文。所选史事主要包括如下类型:历史人物,如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张謇、孙中山等,中共党史上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文艺界的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此外,新课标在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参考示例中也展示了“中华英雄谱”的学习主题设计思路说明。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或者课后作业,带领学生了解杰出人物生活的背景和所作所为,从而加深“杰出人物是一个时代先进方向的代表,他们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历史”的认识。
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通过本题梳理总结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英勇斗争的行为,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了解、感受这种不屈不挠精神,进一步加深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从而以精神鼓舞学生的日常行为,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为和信念。这也启示我们教师在八年级近代史的日常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个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杰出人物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不断奋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以换来我们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而作为新时代下成长的青少年,更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为个人、国家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奋斗。
【参考资料】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牧航,张庆海主编:《唯物史观的教学设计与学业评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期作者|吴卓淳
终 审|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