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解析(69)
(宝安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九年级历史)
2.“公元前6世纪,在北印度,随着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广为流传,佛教最具代表性,提出‘众生平等’,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佛教的诞生与反抗婆罗门特权有关
B.种姓制度推动了古印度佛教的创立
C.商人阶层是古印度佛教的主要信徒
D.佛教的出现打击了古印度种姓制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解读立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历史课程评价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为目标。期末评价以纸笔测试为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历史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所用资料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易于理解。依据课标要求,本题着重考查了学生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方面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依靠可信史料(材料)了解和认识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解决新情境下的历史问题。
在“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标准”部分,课标(2022年版)对学生的学业质量做了具体的描述:(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材和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可信史料(材料),辨识其中的含义,并尝试运用这些史料(材料)对重要史事进行简要说明,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运用唯物史观作出合理的解释与简要评价。从试题命制的思路上看,本题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与上述“学业质量描述”的吻合程度。
本题对应课标的内容要求为:通过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以及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对应课标的学业要求为:能够知道世界古代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知道史实发生、存在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
二、解析答案
本题创设的历史情境是对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正文内容的整合与补充。九上教科书在第3课的第二个子目提到了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第三个子目提到了:“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本题题干则在整合上述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承接关系的补充,指出了“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与“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特权日益不满”及“各种新教派广为流传(佛教最具代表性)”之间的承接关系。从而在呈现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创设了新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新情境下的历史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应的逻辑关系词——“随着”(在意念关系上,“随着”所连接的前后分句往往隐含着因果关系),并处理该逻辑关键词之后各成分(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广为流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作出合理解释:“佛教的诞生与(吠舍大商人)反抗婆罗门特权有关”。于是,解答本题的过程,也就成为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的过程,考查了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此外,对于具备一定“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的学生而言,解答本题也有相应的优势。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其中揭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题干中,“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广为流传(佛教最具代表性)”就较为明显地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因此,本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考查了学生“运用唯物史观作出合理的解释”的能力。
综合上述分析,本题最合适的答案应为A选项。对于B选项“种姓制度推动了古印度佛教的创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思考、排除:从根本上看,是种姓制度推动宗教上的变化?还是经济上的变动决定宗教上的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此处体现的是经济上变动的因素介入后,才推动了宗教上的变化(而不是仅有种姓制度就推动了宗教上的变化),因此B选项可以排除;而C选项“商人阶层是古印度佛教的主要信徒”和D选项“佛教的出现打击了古印度种姓制度”在材料中均没有明确体现,故C、D均不合题意,可予以排除。
三、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也是一门重视引导学生对史料(材料)进行搜集和解读,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的课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结合具体的史实,逐步加强学生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以在七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教学中打下基础);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和教学活动所提供的史料(材料)的过程中,强调搜集、辨析各类材料的方法和重要性,鼓励学生依据自己搜集、辨析后的材料,提出自己的历史看法。在学生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后,教师还应对学生予以及时、具体的表扬,从而发挥好教学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2022年版)》九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戴木金(等):《关联词语词典》,四川:四川辞书出版社。
本期作者|冼嘉朗
终 审|林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