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重现
(2021-2022年宝安区七下期末调研测试卷)隋朝最盛时,全国人口约有四千六百万。608年正月,隋炀帝征发河北百余万人开永济渠,丁男不足,妇女也被征发。七月,又征发二十余万人修筑长城。611年,隋朝出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A. 社会矛盾激化
B. 生产力被破坏
C. 人民安居乐业
D. 妇女地位上升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与解析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依靠可靠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提高对史料的识读能力,能够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学会根据可信史料对历史进行论述;初步形成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解释就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本题考察内容,对应的课标内容是: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
基于课标要求,命题人以隋朝为背景,通过上述材料考察学生对隋朝速亡的认识,旨在考察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对历史史料进行解读和分析,考察学生核心素养中史料史证及历史解释的水平达成度。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隋炀帝大量征用劳动力是“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主要原因。隋炀帝每年都会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材料中就指出在同年内隋炀帝先后两次征发大量劳动力开凿大运河和修筑长城。三年后,隋朝出现了田地荒芜的情况。这与大量劳动力被征发开凿大运河和修筑长城是直接相关的。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三要素之一。在古代,劳动力的变化往往直接带来生产力的变化。正是由于隋炀帝征发大量劳动力,导致青壮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使得生产力遭到了破坏,从而带来田地荒芜的现象。故本题选B。
A选项中社会矛盾激化在本题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社会矛盾是指社会各阶级或各阶层的冲突,材料并未提及不同阶层出现的矛盾。C选项与材料表述相悖。D选项妇女地位上升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材料中虽然指出了在征用劳动力时,因男性劳动力不足从而也征用女性劳动力,但这并不是妇女地位提升的体现。
综上,此题启示广大一线教师,开展历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支点,涵育历史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从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教材,概括所学内容入手,进而指导学生解读史料,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史事进行分析。
参考资料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期作者:张译心
终 审:林 佳
关注我们 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