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青春期的特征及心理变化和需求(下)

文摘   教育   2025-01-05 05:57   山东  

二、子女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需求

(一)青春期男孩的心理变化

1.性心理的变化。进入青春期发育初期,男孩开始对异性敏感,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与反感。随着性发育渐趋成熟,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会产生性幻想,甚至会想到和心爱的女孩性接触,进而产生遗精现象。  

2.交际方式的变化。青春期的少年开始主动与家庭外的人建立关系。他们渴望友谊,希望有倾诉心声的朋友。他们具有自发形成的社交能力,有的青春期男孩社交能力比较差,往往会感到孤立、寂寞或者无助。青春期男孩的成长过程中,同伴和群体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长辈的影响。  

3.独立意识增强。青春期男孩有了自己独立的兴趣、爱好、见解和主张,他们不再安于爸爸的袒护和安排,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意识和独特的行为方式。  

4.关注自己的形象。青春期前的男孩关注的多是同伴手里是否多了自己没有的玩具,而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材和体貌,并且有了爱美的意识。  

5.自尊心增强。青春期男孩已经开始注意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关注爸爸、同学、老师和邻里对自己的评价,并且希望得到理解、尊重和宽容。青春期男孩有了儿童期没有的诸多变化,他们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转化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对性心理的困惑,有对周围人不理解的烦恼,有自己的特立独行,也有同伴之间的互娱互乐。

  

(二)青春期女孩的心理变化

1.对性发育困惑不解。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月经的来潮,女孩身体有很大变化:乳房丰隆、阴毛和腋毛出现,面对从未出现过的体表变化,不少女孩,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孩感到害羞和恐惧。对经前和经期因内分泌变化引起的乳胀、轻度浮肿、下腹不适等症状更是缺乏应有的认识,以为患了重病,随之出现心情烦躁、情绪波动、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心理负担重等症状。她们不好意思向家长或老师询问,一些女孩通过非正规途径去探索有关知识,但又无法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若得到不正确的答案,对身心发展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2.萌发性意识。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作用下,少女逐渐产生情欲意识,表现为对异性产生兴趣和仰慕心理,医学上称为“接近异性期”,也叫“爱慕期”。女孩子在这个时段开始注重自己的仪表,爱打扮,愿意向男孩子展示自己,有意识地接近男孩,希望与他们建立友谊。另一方面,在青春期女孩心中,又存在着与渴望接近相反的矛盾心境,表现为在面对男孩时,拘谨、淡漠。此时的异性接近多是朦胧的,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简单判断为真正意义上的男女恋爱。这时孩子的心理往往单纯却敏感,如遭遇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无端指责,可能反会暗示相接近的两人恋爱,或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3.青春幻想。青春期的女孩常常生活在幻想之中。有些女孩幻想自己爱慕的男性是某个英俊的演员、歌星或同学。虽然自己也知道是不可能的事,但仍喜欢在幻想中享受温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追星族”情节多在这一年龄段女孩中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爱幻想的心理会逐渐减弱,大多数孩子能够面对实际,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4.自慰。想入非非,白日作梦,进一步就是手淫自慰。过去人们认为只有男孩子才会有手淫的行为,事实上,女孩也有手淫的现象。

5.情感活动日益丰富。此期由于旺盛的精力,遇事能激发出很高的热情,易激动、兴奋,也易消沉、愤怒。情绪不稳定是青春期女性的通病,也是个性不成熟的表现。爱情的体验也在此期出现。生理、环境、社会因素与个人愿望、生活经验、自我水平的发挥等都会引起情绪的变化。

(二)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

1.合理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2.朋友的交往需求。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转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类成长的必经之路。

3.对异性关注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

4.获得帮助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们需要帮助。

5.对自己认知的需求。随着身体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孩子逐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身体的变化也让他们更加渴望全面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

孩子们身体的变化,男孩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男子汉,既然是一个男子汉就要有男子汉的作风。原来可能还跟男孩打打闹闹的女孩,会意识到女孩子不应该再疯疯癫癫,应该有淑女风范。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孩子们是通过身体的变化来进行性别定位的。再后来,他们对人体的结构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需求

6.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孩子感受成功,并肯定自己、体会成长的需要。一个人走向成才、成熟、成功的过程,是不断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自我实现是孩子们心灵的需要,是对生活充满自信的心理支撑。孩子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自我,想把自己看清楚。孩子们感受自己的力量、存在的价值,这是他们自我实现的另一个渠道。(本文选自我的家庭教育专著《为孩子立榜样》,全文完

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5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武宏伟01
教育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