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教育家吗

文摘   2025-01-25 05:52   山东  

  你是或曾经是默默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的教师;你惜时如金、笔耕不辍,善于将教育教学的心得和体会作及时的总结,写出了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的论著;你是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嗜书如命,善于将学习的经验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又不断有新的发现;你是或曾经是优秀的科任、班主任、教育教学的管理着,教育教学的任何岗位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你视野开阔,所想所做不仅仅局限于教育的某个学科、某个方面,善于统筹兼顾,将局部的利益与教育的总体发展利益联系在一起;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畏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已十年、二十年,以至更久……这一切的一切,唯独有“你”可以做得到!你是谁?你是教育家。

  近几年,有关于教育家的谈论话题越来越多,尤其是2007年全国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以后,关于什么是教育家,现在有没有教育家,什么人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成为教育家,是否可以通过培训打造教育家等问题的讨论是层出不穷,一浪高过一浪。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家,有没有个定性与定量的标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制定过统一的衡量标准,但从古今中外,大家公认的教育家的大体状况上看,我们还是可以明确一个大致轮廓的,然后再结合现在我国教育的实际状况,确定几条标准,笔者认为还是不难的。

  有许多专家学者试图给“教育家”下个定义,但笔者觉得都不够清楚明白,有的太抽象或太模糊,不好理解或有歧义;有的又太宽泛或太狭窄,不是包罗万象,就是局限于某一方面。例如,有人说:“教育家是指从事教育工作并在教书育人、教育研究工作中有较高的造诣或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但是,究竟什么是“较高造诣”?怎样衡量“一定成就”?有人解释说:“就是有质量高的著作,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杰出人才”。单就这“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杰出人才”而言,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这个范围,该怎样定义?尤其是就现实来说,高中里有重点校,初中里又有重点班,假如是以高中里的重点校能考上北大、清华,初中里的重点班能考上重点高中为“培养出了人才”的话,那么普通高中、普通班或差班里的“出人才”又该如何定义?似乎谁都难以说得清楚明白。再说,教育界有“一定成就”和“较高造诣”者多矣,是否都是教育家呢?定义不好下,那暂时就不要下,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使人们一看就知道谁是教育家不就可以了吗?

  也有许多专家学者试图给“教育家”定个大致标准。选择再三,综合、比较、概括一下,觉得比较好的,比较贴近现实的有如下几条:第一、潜心钻研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型人才;第二、勇于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是一个有创造性的改革家;第三、出版了有系统的、有代表性的教育论著,是一个有自己思想体系的专家学者;第四、有影响,这是一个社会学标准,是说任何一个从事专业活动的人,其成果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

                         

  中国现在有没有教育家?答案是肯定的。不然的话教育怎能发展到今天?那种“中国现在没有教育家”的说法是悲观主义的论调,也是否定现实的一种表现。客观来说,在中国,我们并不缺乏教育家,而是缺乏发现教育家的眼睛,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韩愈的《马说》之中所说的千里马的遭遇。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教育的行政性管理,办学思想的统一性管理,中高考的以成绩论英雄评价机制,校长选拔、任用机制缺乏民主等都严重制约了教育家的“出头露面”。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成为教育家?起点并不高,一般说,只要你是教育工作者,只要你心中有这个理想和目标,只要你耐得住寂寞、经受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具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和“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通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长期不懈的努力,你就可以成为教育家。

  纵观近现代中外教育大家,人们说校长最容易成为教育家,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校长选拔机制、教育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等种种弊端,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静不下心来,沉不下去”去研究一点问题的,“官场化”的现实,使他们想成“家”却难于上青天。

      2007年,南京市评选出了16位“基础教育专家”。选拔标准是:必须是特级教师或者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有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高质量论著;教育、教学或教学管理方面有重大贡献;在行业内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这个标准不仅使人疑惑,真正的“家”是很少在这第一条之中的。因为什么特级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的评选一般都是从教学质量(有的实际就是考试成绩)、思想品德等“德、能、勤、绩”的方面去考量,根本就不去考虑这个人的文化修养、教育思想体系及其教育理念的现实性、可行性、发展性等方面的情况。这些荣誉的取得,有的甚或是伴有人际关系的“特级、模范和优秀”。而堪称“家”的又往往是“超凡脱俗”的人,故难挤于此列。再者说,这“重大贡献”“深远的影响”的标准又是很难把握的。

  有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了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成长环境,得出的结论是:自由竞争的环境最有利于教育家的产生,信仰专制的环境最不利于教育家的成长。中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企业家?就是因为政府赋予了企业家的办企业的自主权,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让他们在市场中自由搏击,在自由竞争中使他们成长起来。教育也一样,要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要保护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校长要保护老师的思想、行为的自由。只有具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教育家。中国历史上出现教育家最多的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盛极而衰的宋代和风起云涌的现代三个时期,都是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这样无拘无束或少拘少束的宽松环境,催生着各种思想流派。这样在长期的文化积淀或者说是封闭中,就酝酿、爆发出了一批大师。

  课堂,是教育家成长所必需的土壤。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终身都在校园里生活,他教过小学、中学,教过各门学科。他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当校长,又当老师。他的所有成就,均来自于他一生的教育实践。

  教育家是扎根在教育民间的大地上,自由生长出来的。就像原始森林的一切都是原始状态似的,天然的繁盛是人工培养不出来的。各式的“教育家培养工程”虽已四处开花,但这只是外部的条件,只能借其一臂之力,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回归到原始状态下的乘风破浪、永往直前。

                       

  教育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家是个综合概念,即不仅是某个学科的教书专家,还要是育人的专家、管理的专家等,它应是个“杂家”,是个“通才”;狭义的教育家是指某个学科、某个方面的专家。从实施教育的领域方面看,有社会教育家、家庭教育家和学校教育家等;从实施教育的成效方面看,有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教育评论家、教育行政家、教育活动家、教育改革家、教育实践家等;从学科教育的成效方面看,有语文教育家、数学教育家、物理教育家、化学教育家、历史教育家、地理教育家等。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及这里所指的均是“广义的教育家”。

  你是教育家吗?是与不是,这要看你是否符合上述所说的标准及其特征,能否做到文章开篇所说的那几方面的事情:你要有创新性和系统性的论著;你要善于将学习的经验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又有新的突破;你要胜任教育教学的任何岗位,并均能超出一般,有突出的表现;你善于从某个学科、某个领域跳出来看问题,能够统筹兼顾,将局部的利益与教育的总体发展利益联系在一起;你勇于探索、敢于反潮流,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十年、二十年,以至更久……这一切的一切,你如能做得到,那么你就是教育家!(本文曾刊发于《中国教育报》2010年4月28日,《师道》2010年第3期)

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5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武宏伟01
教育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