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师性格特征(上)

文摘   教育   2025-02-03 08:16   河北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它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他的生活经历的反映和记录。

性格具有复杂的结构,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它大体包括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性格形成的因素虽然很复杂,但主要受基因遗传、成长期发育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可以说它既有来自于本身的因素,同时也具备着相应的环境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但是需要大量量变之后的质变作用。

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在诸多方面,教师的性格集中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上。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位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良好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个性化性格特点,但是,有些性格特征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的。

一、真诚

教师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对学生施以影响的人,这种影响不是要求教师以“神”的形象去教育人,而是要求教师也以“人”的形象去言传身教。一位真正的教师,不管在知识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以普通人的“本真”形象来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这也许是教师解决教育棘手问题,尤其是解决课堂管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真诚,就是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都要让学生觉得,老师这样做是“真诚”为自己好。要让学生知道,老师也有喜怒哀乐,这种“本真”的情感是由他们的表现而产生的。老师的高兴与沮丧,是自然的流露,而不是把高兴用来鼓励学生做老师希望学生做的事,也不是把沮丧用来阻止学生调皮的手段。要让学生看到、感受到老师作为真人,以诚相待的一面,这样学生就更容易以自己的行动来回老师的真诚——多做让教师高兴的事,少做让老师沮丧的事。

真诚,就是要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教师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的人,当学生发现教师因为这个学生优秀而不批评他时,或者因为这个学生成绩不好而经常批评他时,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不是为了学生发展得更好,而是因为教师自己的偏好而做出的决定,学生就看不出教师在帮助或者教育学生时所具有的诚意了。那么,这种教育就大打折扣了。批评、表扬的本身,不是简单的否定和肯定,而是要为被批评的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为被表扬的学生指明何以成功并希望继续成功的道理和途径。

真诚,不仅仅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上,也表现在课堂上对待知识和对待教材的态度上。人生有涯,而学无涯,人不可能万事通,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知识面前总有不知或犯错的时候。学生不知要教他们知,学生犯错要帮助他们改正,不能一味指责,要真诚对待;老师不知或出现错误,假如也能真诚面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主动承认错误,并在自己的努力或者学生的帮助下知道或纠正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对学生的善意提醒,也是老师不断得到提高的一次机会;是对自己的真诚,也是对学生的真诚。

二、热情

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仅能使自己积极工作,还能感染学生与师生和谐相处,进而愉快学习。

热情和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能满足青少年儿童附属内驱力动机;热情的教师,易于同学生打成一片,进而产生与学生共同合作的学习气氛,这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热情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稳定乐观的情感

1.情绪比较稳定,对不同的内心体验具有较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2.愉快、活泼,积极性质的情绪占主要成分;

3.亲近社会,关注人类社会发生的重要事件,对生活有信心。

(二)关爱每一位学生

1.满腔热情,亲近学生,喜爱学生、善解人意;

2.相信学生是积极向上的,相信学生的潜能;

3.敏感体贴,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及时觉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做出情绪反应;

4.对待有各种困难的学生,给以更多的爱心和帮助。

(三)活跃的课堂

1.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有幽默感;

2.在讲课过程中,真诚流露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3.会多介绍一些课本中没有的事情或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社会;

4.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

5.学生有疑惑时,主动询问,热情解答。

三、公正

态度是行为的决定因素,教师性格的态度特征要表现出公正的态度,即平等、接受和尊重。

(一)师生人格平等

1.不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2.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3.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戴假面具;

4.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二)接纳每一位学生

1.对在道德、智力、体能、运动、交往和情绪上,特别是家庭背景各有差异的学生,表示普遍的关切;

2.对学生的看法、评价公正,没有偏见,避免个人感情色彩的影响;

3.批改作业时尺度一致;

4.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条件,能较好地控制课堂上不同学生的发言机会;

5.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谈话时,语气是一样的;

6.不夸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错误,不遮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错误;

7.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先调查清楚,不急于下结论,不偏袒某一方。

(三)尊重个性差异

1.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

2.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

4.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5.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酌情予以处理。文节选自我的教育专著《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

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5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武宏伟01
教育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