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研究新高考模式

文摘   教育   2025-01-29 07:05   河北  

(一)研究考试科目新办法

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或“3+1+2”的考试模式:

1.3+3模式。高考3+3”模式指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第一个3”指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每门满分150分,高考时会采用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

第二个3”是指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六大科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高考时会采用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成绩。

2.3+1+2模式。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是指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二)研究学分新制度

学生课程修习通过学分和学业水平考试进行管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必修课程必须获得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42学分,选修课程至少获得14学分(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的学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课程不少于8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学生至少应完成以跨学科研究为主的2个项目设计或课题研究。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三)研究成绩统计新方式

考生高考总成绩=语数外原始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分。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

1.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各科目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2.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3+3”模式下3门科目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3+1+2”模式下,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其余4门科目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等级分是按统一规则,由原始分进行等级划定后,再由等级转换而来的分数,即我们常说的赋分制。

(四)研究录取新办法

高考录取将采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的“两依据”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一参考”原则进行。

根据2014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文件要求,以后的高考将不断完善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很多同学以为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一个辅助参考的因素,所以就放松了“警惕”。但实际上,它还是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例如有些地方高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业水平”,如低于C就不予录取。

(五)研究志愿填报新方式

1.专业(类)+院校。“专业(类)+院校”顾名思义就是以1个“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

2.院校+专业组。简单来说,1个院校专业组就是一个1个志愿。

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5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武宏伟01
教育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