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卷考试的含义和特点
(一)开卷考试的含义
1.定义。开卷考试是与闭卷考试相对应的考试类型,是允许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或书籍的考试形式。开卷考试给予考生查阅书籍和资料的权限,考生可以自由查阅课本、笔记、参考书等资料,以此作为辅助,进行问题的解答,但不可以互相商量答案,也不能向别人借阅资料。
2.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整合能力……
3.开卷和闭卷考试的区别。(1)考查侧重点略有差异。闭卷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深度和独立思考能力,而开卷考试则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占有广度和根据观点查找佐证材料,或根据查阅资料提炼整合观点的能力。
(2)评价方式不同。开卷考试的评分标比较宽松,答案不是唯一的,注重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评价;闭卷考试的评分标准比较严格,答案比较固定,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评价。
(3)适用范围不同。开卷考试适用于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来源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课程。从目前各地中高考情况看,开卷考试大多用于中考理论、观点和见解性较强的道法和历史等学科。闭卷考试适用于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课程。
(二)开卷考试的特点
1.开放性。开卷考试是一种考查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考试方式。考试答案不具有唯一性,但主旨意思与课本内容类似。试卷的编写也具有开放性,教师不必按照传统试卷出题的方式墨守成规,可以在把握中心的基础上,不拘一格。
2.能力性。开卷考试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已经脱离了传统考试方式对课本原文的记忆程度的考查。在开卷考试中,只要学生能够把握问题中心,用自己的理解将问题进行合理阐述就符合要求。
3.综合性。开卷考试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素养的结合,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分析、总结和应用能力。回答问题时在不脱离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可结合多方面知识,对观点进行阐述。
4.创新性。开卷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课本内容理解后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超出了课本却没有脱离课本的中心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旁征博引。
5.时间性。开卷考试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阅读和答题的时间,以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考试。
此外,开卷考试还有实践性、灵活性和探究性等特点。
二、开卷考试的利与弊
(一)开卷考试的优点
1.减轻考试负担和备考压力。开卷考试允许考生使用参考材料,消除了因记忆力有限而产生的考试压力,让考生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考试。备考时,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必要的知识。
2.培养综合能力。开卷考试需要考生在考试中查阅、分析和整合信息,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如信息检索、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考查真实水平。开卷考试更贴近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场景,考查考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力。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考出最真实的成绩。
4.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准备开卷考试,考生需要提前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理解,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5.激发学习兴趣。开卷考试鼓励考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6.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开卷考试偏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有效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开卷考试为考生回答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展现自己的实力。
(二)开卷考试的缺点
1.难度增加。开卷考试因为题目更加灵活,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又不能在书上找到现成答案,需要学生自己综合归纳,所以比闭卷考试更难。
2.理解肤浅。开卷考试可以随时翻阅资料,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学习范围和深度,容易对学习内容理解表面化,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和自由探索。
3.削弱思考。开卷考试容易使学生过分依赖教材,不通过思考和理解学习知识,容易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4.容易懒惰。由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给一部分学生造成错觉,误以为开卷考试的内容可以从课本中找到,进而出现学习过程中的惰性心理,勤奋学习和记忆的必要性就会大大降低。
三、开卷考试的应对策略
(一)开卷考试的教学策略
开卷考试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方式,教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策略来使学生对开卷考试形成正确的认知,还要根据客观存在的开卷考试利弊,扬长避短。
1.转变思想。传统教学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考试内容也大多局限于课本,记住内容就可以得到高分。开卷考试对教学思想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互动成为提高学生掌握课本内容的主要教学方式,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变为主动参与的角色。以道法开卷考试为例,传统道法教学以说教式为主,在教学科目中并不受重视,对道法的考试集中于课本内容的记忆上,并没有考查学生对道法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这种教学思想应当得到改变,道法的开卷考试就是考查学生对道法内容的发散性理解,将道法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夯实基础。不管是开卷还是闭卷考试,考查的都是利用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平时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并记住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善于以题意及问法为“根”向教材求索证据或答案。开卷考试中的主观题,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不要误以为开卷考试就是从书上找答案,平时学习则不需要“记忆”知识。要注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只不过要强调不要“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因为在开卷考试过程中,必须面对“问题”迅速找到运用什么原理和概念才能解释、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假如原理和概念在头脑中都没有鲜明印象,然后再去手忙脚乱地去找对应的知识解答问题是来不及也是不能准确定位的。相较于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并非简单的查阅资料,而是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答题时,应遵循“阅题——回忆记忆中的知识点——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步骤,确保回答全面,条理清晰。
3.广泛阅读。得阅读者得中高考。闭卷考试需要阅读,开卷考试更需要阅读。闭卷考试需要阅读课本和课外书籍等资料,但考生不能在考试中直接参考这些资料,因此对阅读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开卷考试允许考生在考试期间参考课本和其他资料,这要求考生具备快速查找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答案。开卷考试的试题通常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考生需要从大量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这需要更高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学中,一方面要督促学生多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另一方面要根据开卷考试的要求多加训练。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考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从而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
4.构建思导图。指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将重要知识点和概念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更好服务于开卷考试,构建思导图或整理材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制作一个目录和索引。目录帮助学生快速锁定知识点所在区域,而索引则能提供详细信息,帮助学生精准查找特定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结构,还能在考试时快速定位相关内容。
5.开闭结合。教学中,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可以结合使用,以更好地达到评价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目的。例如对于一些适于开卷考试的学科,可以安排第一次期中考试为闭卷考试,第二次期末考试为开卷考试,开闭结合使用,交错进行。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广度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深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开卷考试的应试策略
1.制定策略。考试开始时,先浏览所有题目,对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有一个大致的评估,然后制定合理的答题顺序和计划。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分值,合理分配答题时间,避免在某一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的作答
2.认真审题。搞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可在题目中圈划关键词;找准问题与资料知识的结合点,认真选择解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思考需要从哪些知识入手,然后再确定是否需要查阅资料;按照题目的要求确定解题步骤,组织答案要点。
3.善用资料。答题过程中,不一定每题都要查阅资料,如果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或书籍,要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内容,避免浪费时间。查到的信息要进行筛选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要盲目照抄书本内容,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进行概括和提炼。
4.合理分配时间。根据考试时间限制,合理规划答题时间,先做简单题目,然后再做复杂题目;快速解题,不要在个别题目上耗费过多时间,遇到难题可先跳过,做完题其他题目后再来做难题;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复查答案和方法是否正确,检查是否因为第一印象而忽略了更优的答案,修正错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5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