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中高考试题难度预测和应对策略(上)

文摘   2025-01-12 07:10   山东  

  一、今后中高考试题总体难度会呈上升趋势

  (一)为什么中高考试题总体难度会呈上升趋势

  1.选拔人才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为应对未来挑战,各国都在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中国面对复杂的世界局势和压力,必须提升自身竞争力,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试题难度大小被普遍认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负担。因此,中高考试题降低难度,追求稳定,趋于模式化,甚至固化,越来越像托福、雅思等水平化考试。考试简单化、模式化让学习变成了刷题和重复,导致学生学业水平下降;选拔性考试简单化、水平化、模式化,直接强化和推动了应试教育的畸形发展。

  中考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检验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为学生的升学提供依据;高考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人才和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中高考都具有为上级学校选拔人才的功能,选拔性测试更强调对优秀人才的区别与选拔,要求区分度要高。

  2.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过去,单一的学科知识可能足以应对大部分工作需求;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未来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科技领域,人工智能工程师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还需要了解伦理学和心理学,以便开发出更具人性化的技术产品。同样的,在人文社科领域,社会学家需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以便更准确地解读社会现象。

  为适应这种变化,教育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课堂、智能评估系统等新兴教育工具,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这让教育更加个性化和高效化,也让具备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知识人才的不断涌现成为可能。因此,试题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变化,难度的提升也就成了必然。

  3.教育政策持续改革的需要新课标、新评价体系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推广使得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考试形式从单一的笔试逐渐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变。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这种变化使得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难度自然也随之增加。

  国家推行双减政策,减少课外辅导班的经济和学习压力,中高考难度的增加实际上有利于给家长和考生减负因为中高考难度增加并不意味着总体学习负担增加。通过增加考试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中高考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单纯的记忆和机械练习。这种方式减少了学生依赖课外辅导来应对考试的需求,从而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心理负担

  增加考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中高考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潜力,从而减少通过大量练习和死记硬背来获取高分的现象。这种改变有助于引导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而非短期的应试技巧,长远来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高考难度的调整也是教育政策的一部分,旨在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通过提高考试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高考能够更好地筛选出真正具备学习能力和潜力的人才,减少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从而在整体上达到减负的效果

  根据教育部考试院公布的信息,今后在考试命题上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提升选才效度,考查关键能力,让善于独立思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二是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三是突出思维品质,强调开放灵活,引导考生提升综合素养考。

  中高考命题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新时代中高考改革有三个转变: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上述所列,只是今后中高考试题总体难度上升的几个因素,其实出现这一趋势不是单一的政策或社会现象所导致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述所列,是指今后中高考试题总体难度会提升,对于个别科目来说,可能会有起伏,“深一脚,浅一脚”的状况会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出题者对试题难度的认识和把握,不同时段、不同年份学生总体学习状况和水平的差异,师生、出题者对新课标理解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

  中考与高考相比,试题难度会相对低一些,这是因为中高考虽然都具有选拔性功能,但是‌中考是全面检验初中阶段的学习成果,更注重基础知识考察,题型较为固定,答题技巧也相对容易掌握‌。而高考涉及的知识点更多,范围更广,题型更复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且竞争压力和影响力也更大。

  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强调:“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

  2022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要求“兼顾毕业和升学的功能定位”,“科学合理设置试卷难度,既要防止试卷过难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要避免试卷过易难以体现区分度。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从这两份与中考命题相关的文件不难看出,中考命题改革在大思路、大方向上与高考命题改革是同向同行的,那就是从知识立意走向素养立意。(未完待续)

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5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武宏伟01
教育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