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7月中旬刊(第14期)
班级管理虽然是一项琐碎的工作,但培养出一个班风端正、学风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实现良好的个性化发展是每个班主任的愿望。本文探讨了个性化管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班级个性化管理是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切实需求所提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追求“同中求异”。所谓“同中求异”,从其字面意思来理解,便是摒弃“同质性”,全力追求“差异性”。这就意味着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在前人的丰富经验之上进行深度内化与吸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且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个性化管理方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充满个性的班级管理环境中,充分展现出自主、自信、自强的优良行为表现[1]。
一、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既然要致力于班级个性化管理,那么在班名这一关键环节上,笔者依旧延续了以往的策略,即为自己的班级赋予一个别具一格的专属名称。此次,笔者所在班的班名定为“顶呱呱中队”。其寓意在于,这是一个由一群活泼俏皮如“小青蛙”般的学生所组成的团队。不仅如此,为了凸显班级的独特性,笔者还精心设计了本班的专属班牌。班牌的右上角展示着班主任亲切和蔼的大头像,大头像的左侧印刻着饱含深情与期望的班主任寄语,寄语的左下方则排列着全班45位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同学的小头像,而在最右下方则清晰地印着“雏鹰世纪村村委”以及本班的班级网站的网址。如此设计的初衷,是期望本班的学生能够秉持勤劳刻苦的品质,勇往直前,不懈努力。
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班集体强大凝聚力和营造良好班风的有效载体。紧密围绕这样别具一格的班名,笔者所在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同系列的特色风貌。例如,图书角摇身一变成了充满趣味的“呱呱坊”;作品展示栏华丽转身为独具匠心的“呱呱手工台”;布告栏则化作了生动活泼的“呱呱小喇叭”等。如此这般,不仅美化了我们的教室环境,为大家营造出了独具一格且富有系列性的班级文化氛围,而且极大地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成效。
二、独特的班级座位编排
传统的班级座位布局通常是在教室里划分成四个大组,而每个大组又进一步细分为两个纵队小组。然而,在前两年,本市教育局开始在学校中大力推行在全国范围内广受赞誉的杜郎口高效课堂模式。在这一高效课堂教育模式的深远影响之下,笔者对班级的座位安排作出了创新性调整,由原本的四个大组变为了九个学习小队。同时,每个小队都由同学们自主选取了富有特色的小队名称。例如,有的小队名为“努力队”,有的称为“希望队”,有的叫“开心队”,还有的被命名为“雄鹰队”等。
在座位的安排上,笔者在靠左边墙面设置四个小队,右边墙面同样安排了四个小队,中间则安排了一个小队。与以往纵向编排的方式不同,如今采用了横向编排的形式。每个小队安排6人,前后分别就座3人。如此的座位编排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热烈的讨论,也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出于对学生视力的悉心保护,每个小队会在每个星期以顺时针的方向进行轮流换座。而且,这种别具一格的座位编排方式,对于卫生工作的分配而言也是极为便利的。鉴于学生的座位每周都会有所变动,所以笔者仅仅要求坐在靠门口的第一小队负责清扫教室、第二小队负责清扫清洁区即可。
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委队伍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负责的班主任之外,还要配备一支能力卓越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不仅是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更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强弱、工作方法的恰当与否、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不仅能够直接左右一个班级的整体面貌与风气,而且对于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习风气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的班级设置中,通常会分配班长、副班长以及各种委员等众多职务。然而,如此众多的职务在实际管理班集体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却并不显著。鉴于此,根据实际工作的切实需要,笔者对以往的班干部设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将其调整为由四个值周班长和若干小队长构成。小队长又具体分为语文小队长、数学小队长、英语小队长、劳动小队长和记分小队长,基本上实现了人人有职位的局面,使得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具体的事务可做。
(一)值周班长的责任
四个值周班长均是从班级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品学兼优且极具责任心的学生。他们两两一组,依照次序轮流值周。他们的手中持有一张详细的值周考勤表,主要负责对全班同学每天的出勤状况、课前准备的充分程度以及两操(眼保健操和课间体操)的完成情况予以严格监督。由于这四个值周班长都是能力较为出众的孩子,所以他们还额外承担着小小听写员的重要任务。每一次,当有同学听写未能过关时,他们都会尽职尽责地为这些同学重新组织听写,帮助他们在学习上能够迅速取得进步。
(二)各科小队长的责任
各科小队长也肩负着重要的职责,除了每日负责收发对应学科的作业之外,还需要认真检查每天的预习情况。预习笔记本由小队长仔细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加分。不仅如此,班主任也要对该小队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纪律方面的评分。
例如,在语文课上,如果某个小队的朗读表现极为出色,笔者便会给该小队予以加分,并即刻在黑板右上方的“小队每课竞赛评分栏”中填入几颗闪耀的小星星。下课后,该小队的学科小队长则会在表格相应的栏目里为队员们加上应得的分数。
(三)劳动小队长的责任
劳动小队长承担着每日卫生清扫工作的统筹职责,不仅要为本队队员合理分配卫生任务,还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为此,笔者向劳动小队长传授了在分配劳动任务时更为便捷、高效的方法,那便是只需要查看本队同学所坐的位置,便能明确其应承担的劳动任务。例如,若有学生坐在靠窗户的位置,那么其任务便是扫地;倘若有同学坐在前排的位置,那其职责便是对齐桌椅以及倒垃圾。
每周,劳动小队长都会提前到班主任处领取一张值周小队分配表,接着将任务名单仔细填写在表格中,并张贴于教室门口“呱呱小喇叭”的布告栏里。而笔者只需要依据名单上的任务分配,检查一下他们的任务完成状况即可。鉴于班级所负责的卫生区域是教学楼的三层楼道,劳动小队长每天还需要安排该队的队员在课间十分钟时前往楼梯口转角处站岗执勤,将乱扔垃圾的同学举报至大队部。
此外,笔者还会提出要求,每天安排两个小队(其中一个队负责清洁区,另一个队负责教室)在完成打扫卫生的任务之后,提一桶干净的水放置在教室里,如此一来,第二天早上同学们一来到教室便能够直接着手打扫教室卫生以及清洁楼道。同时,劳动小队长还肩负着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便是负责劳动工具房的整理工作。起初,每个同学总是去争抢劳动工具,劳动小队长很是无奈。后来,笔者在班上提升了劳动小队长的管理权,并让他们自行思考办法来化解这个难题。几位小队长私下也聚在一起认真讨论应当如何处理。自那以后,队员们会有序地排队站在工具房门口,由劳动小队长逐个按顺序发放劳动工具……如今,班级里的卫生工作已经无需笔者再去费心监督了。
(四)统计小队长的责任
笔者所在班的每个小队都专门配备了一名记分小队长。他们的手中均持有一份详尽的作业统分表,此表专门用于精准统计同学们平日里各类作业的分数。班级所采用的作业批改方式为等级加分制,其中最高分数设定为5分,最低分数则为3分。每当批改完成的作业发放到同学们的手中之后,记分小队长务必严格遵循“见正加分”这一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当看到同学们有订正后的作业时,才能给予相应的加分,但凡未进行订正的作业,一律不能予以加分。每临学期的期末,记分小队长便要肩负起将精心统计的分数准确报给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四、让学习成为快乐的源泉
为了消除学生对背诵的畏惧心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背诵当中,笔者思索着将游戏元素融入学习过程,进而精心设计了“刮刮乐”游戏规则。只要学生成功背诵过关全册课文里所要求的内容,便能够获得一次刮刮乐抽奖的宝贵机会。如今,前来笔者办公室背诵课文的学生与日俱增。每当课间十分钟,笔者所在的办公室门口总会聚集着一群孩子,他们专心致志地在此背诵。有的同学幸运地刮开了“小零食一份”,有的同学兴奋地刮开了“换位三天”,有的同学惊喜地刮开了“和喜欢的老师合影一张”,还有的同学则开心地刮出了“免值日一周”等奖项。他们在办公室里欢呼雀跃,沉浸其中,不知疲倦。同时,针对每一个背诵任务,笔者还用心设计了集章闯关表。学生每成功通过一关,就在上面印上一个章。此外,为了有效帮助班里的“学困生”,笔者特意安排班里先完成背诵的学生带领他们一同前来办公室背诵课文。只要“学困生”顺利完成了背诵任务,不仅其本人可以开心地玩“刮刮乐”,先背诵完毕的学生也能够跟着体会玩“刮刮乐”的乐趣。渐渐地,背书的同学越来越多。
五、形式多样的奖励机制
为了最大程度地充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除了传统的班级“三好生”这一常规奖项之外,笔者所在班在期末时还设置了丰富多样、别出新裁的奖励类别。例如,那些写字水平出色的学生,有机会被授予“呱呱书法家”的荣誉称号;听写能力表现尤为突出的学生,能够荣获“捉虫小能手”的赞誉;在音乐课上展现出卓越才华和出色表现的学生,则有极大可能被评为“呱呱歌唱家”等。
这些充满创意和个性的奖励方法,所起到的作用绝非只是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努力奋进,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有效地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增强,推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的形成,让整个班级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班级个性化管理最为核心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身于管理之中,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进而充分调动自身的内驱力,使得学习变得更为主动、更加快乐。故而,若要使个性化管理得以顺畅且富有意义地推行实施,并且让学生切实成为班级的小主人,班主任务必要给予他们十足的信任,并为其提供充裕的自主机会,持续不断地强化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达成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这一目标,促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踊跃参与者,最终推动班级更为健康地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前行。(作者系贵州省凯里市第十小学教师)
注:[1]杨嘉宁.基于差异教育理念的小学班级管理实践探讨[J].传奇故事,2021(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