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探讨

文摘   2024-11-21 10:30   四川  

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7月中旬刊(第14期)

当学生接触到新的知识内容时,可能会因知识的外在特性而出现知识混淆和断裂。基于此,教师需要通过对概念加以梳理和归纳,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体系,推动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大单元这个知识网络中,分支内容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以更为全面的方式呈现在课堂里。在明晰了单元的“教”与“学”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知识内化和迁移,从而保障知识的灵活运用,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强调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主张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传统教学方式中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课堂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这种模式下,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解决了传统教育中知识、方法、技能过度割裂所带来的理解问题。从宏观概念的角度进行初中数学大单元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促进他们更好地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1]。另外,通过对大单元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使之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究意识。因此,在中学数学教育中融入大单元教学法非常重要。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原则

(一)按照章节来理解整体的要求

按照章节来理解整体的要求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数学教材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板块,这些板块中的知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由此形成的庞大的知识网络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基础。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需要重视对整体数学知识进行整合,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然而,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倾向于以零散的形式展示教材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可能会断裂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从而导致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零散教学使部分学生在日常测试中的表现不佳,单元测试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为实现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教师应重视对各板块间的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整体性的重要性,这种整体方法体现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当学生阅读整个章节并理解其中的内容时,他们能够将单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对学习材料进行合适的再构建操作

学习材料的再构建,也就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织和单元教学的推进,其核心目标与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与“学”的双重效益。基于学科特点和课程性质的要求,学习材料再重构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或重新设计,以达到提升学生科学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和促进思维品质全面发展的目标。通常,学习材料的再构建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展现。首先,学生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在预备课阶段,教师需要构建高于教材但又独立于教材的学习材料。再次,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新材料或旧资料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以完善教学材料的构建。最后,从整体上把握学习材料建构过程。在大单元教学中,所强调的学习材料的再构建主要集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构建方式。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本身的编排特点和内在逻辑结构,还要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来进行有效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仅仅是教学的基础材料,要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的灵活运用。由此可见,大单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借助学习材料来完成[2]

二、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与小单元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包含一种更为明确的教学逻辑,通常需要包含8到12个课时,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统一性也会得到提升。与小单元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的逻辑更为明确,因此,大单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在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核心素养教育观”获得了广大数学教育者的普遍认同,推动了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和模式上的更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基本接受了大单元教学的方式,但仍有部分教师缺乏单元整合的意识,对单元教学工作不够重视,课堂教学呈现出片面化和碎片化。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特别关注两个核心问题:一方面,他们应该在教学理念上接受大单元教学,因为它会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他们应该重视对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单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分析,注重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活动当中,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大单元教学的执行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构思新颖和创新的教学主题,以提高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并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大单元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度剖析,以确定其指导方针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从教材入手,透彻分析和理解课程内容。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和再分析,教师可以透彻理解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目的,探索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研究单元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为中学数学教学建立一个连贯的单元体系。同时,教师还要将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在教室内,教师的深入备课是展示大单元内容的关键。只有当老师能够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后,才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应盲从潮流,而应对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有深入的了解,并以更系统、更高效的方式整合这些知识,确保它们之间的逻辑和连贯性,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在为初中学生设计广义数学课程时,试图将三角形相似性的研究和直角三角形角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起来。对这两个主要侧重于三角形知识的模块的描述表明,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并不是同一个知识结构。另外,这两个单元所包含的知识点都是比较复杂且难以掌握的。如果将这两个单元的内容过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能会给学生吸收相关知识造成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对他们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所教授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制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确保这些方法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形式层面,这样才能确保大单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最大的价值。

(二)单元的构建以及活动的详细规划与设计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大单元教学方式展示了更高程度的适应性和多元性。教师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多个小板块。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科学重组,我们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开放讨论的环境,同时培养了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进而促进自身综合素养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模型,从而更好地提出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潜力,同时也更有助于培育学生在多个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品质[3]。另外,由于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而且内容比较抽象,部分初中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设计初中数学课程的大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思考将一些有深度的数学活动融入课堂中,这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数学文化,并更有效地融合各个数学知识点。

利用中心—边缘结构创设教学情境。《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知识以及建立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这一章节的背景下,这节课的显著特性是操作简便。由于其具有几何直观性,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而言,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相关知识,并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构建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与先前提及的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理念建立紧密的联系。例如,在《圆周率》一课中,教师利用相关几何模型来演示一个简单而有趣的三角形如何被分解成几个相同的部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有机会与学生共同研究已经接触过的各种图形,如圆形、平行四边形等。另外,教师也可借助已有的图像资源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图形产生联想。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大单元的内容,策划一系列与大单元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变换和旋转,创作出一幅幅有趣的数学图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为了保证大单元结构的科学性,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制订最终的教学方案。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教师将各章节间紧密相连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4]

(三)在对比分析中,通过回溯历史来了解新事物

在设计初中数学的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课堂教学,其中,类比思维是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教材分析研究后发现,类比思维属于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主要以具体事物之间相似或相近的特征为依据,进而将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这样的思考模式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转移到其他地方,回顾以往的内容,进而更深入地掌握和稳固新的知识体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教师在构建大单元教学时,需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为学生的类比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石。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编写特点,将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以生活化的形式展现出来[5]。例如,教师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组”时,无需在课堂开始时详细解释二次方程的概念,应通过提供相关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已有知识,并鼓励学生利用类似的推理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最终概念和基本公式。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机会适当扩展相关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接触解方程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并根据学生的具体理解教授不等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更符合数学教育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和完善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鼓励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挖掘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和潜在价值,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中构建全面的数学知识结构,深入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作者系贵州省锦屏县民族中学教师)

注:[1]徐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J].天津教育,2022(31):29-30.

[2]王婷婷.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J].天津教育, 2022(28):72-74.

[3]洪丽君.初探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1(29):73-74.

[4]夏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4):4.

[5]张海营.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思考[J].中学数学:初中版,2020(7):2.

时代教育论坛
关注教育热点,分享教育智慧,引领教育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