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文摘   2024-11-21 10:30   四川  

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7月中旬刊(第14期)

本文探讨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并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师生互动为核心的教学革新。本文首先介绍了“导学互动”这一概念并强调其与建构主义和探究学习理论的融合,其次从教学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任务布置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最后强调了教师角色转型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时代,探索一种既能顺应时代需求又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与成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逐渐走入教师的视野且成为变革数学教学的新路径,这一模式强调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情境创设与互动交流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内在学习动机。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定义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者的动态学习生态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1]。该模式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把教师的职能重心从“授”转移到“导”上,把教学目标的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上。教师引导是启动学习的关键,利用一系列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步入探索之旅;学生探究是学习过程的核心,鼓励学生主动寻求答案并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互动交流则作为桥梁,既发生在学生之间,又贯穿于师生之间,通过思维的碰撞与经验的共享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二)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导学互动教学模式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契合,尤为体现在其与建构主义和探究学习理论的深度融合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则是通过教师引导下的问题解决活动,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构建数学知识的机会。探究学习理论强调结合实践活动来挖掘知识,与之相呼应,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数学情境中通过观察、假设、验证等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的美妙与逻辑之美。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前准备

(一)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链。举例来讲,在教授《一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引导性问题“如果你是城市规划师,如何利用一次函数模型预测未来十年的人口增长并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这类问题既贴近生活实际又富有数学内涵,也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促使他们主动寻求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构建富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如模拟市场交易、探索几何图形的奥秘,这些情境可以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现实依托,在增强学习吸引力的同时明确了学习目标,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

(二)学习资源筹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支持,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适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数学软件、教育视频、互动游戏等多媒体材料。比如,教师利用GeoGebra软件让学生直观探索函数图象的变化,通过观看数学史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或者设计数学解谜游戏进而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方程求解。这些资源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还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插上科技的翅膀。

(三)分组策略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多元因素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确保小组内部成员间能够优势互补,进而促进高效互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策略,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混合编组,以强带弱,同时考虑性格搭配以确保每个小组既有活跃的讨论氛围,又能保持良好的合作秩序。此外,教师还要定期轮换小组成员角色,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的角色中锻炼领导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在小组互动中实现共同进步。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实施

(一)情境导入

成功的课堂教学始于一个吸引人心的起点,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情境导入成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的关键环节[2]。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是借助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迅速搭建起新知与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桥梁。除了实际问题与数学故事之外,教师还可以融入多媒体元素,如动画短片、互动软件等,以多感官刺激来增强学习体验。例如,用动画来演示勾股定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直观展示数学原理的实用价值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生活经验也是情境导入的来源之一,如利用校园地图探讨比例尺的概念,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进而提高学习的亲切感和参与度。

(二)引导探索

设计富有层次的问题链是推动学生逐步深入探索数学概念、公式与解题策略的有效手段。举例来讲,在学习《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果一个方程有两个根,它们与方程的系数之间存在怎样的数学联系?”随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方程的解与系数,并鼓励他们自主发现、尝试证明韦达定理。

(三)互动讨论

互动讨论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知识内化与交流的重要环节。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想法、倾听他人见解的平台,而全班分享则进一步扩大了知识交流的范围。在小组讨论中,不管观点成熟与否,教师都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专家小组报告”模式,让小组围绕特定数学难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在班级里进行汇报[3]。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讨论争议点、预演演讲内容,这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挖掘数学概念背后的原因与联系,以提升问题分析与综合能力。汇报结束后,开展全班质询与讨论,通过师生、生生间的深入对话来进一步挖掘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最终形成知识的立体构建与思维的深度共鸣。

(四)即时反馈与调整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灵活性与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并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困难所在,通过即时反馈给予学生正向鼓励,同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与难度。除了传统的教学反馈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实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反馈,通过数据分析快速识别学习难点和个体差异。基于数据的即时调整,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辅导或调整教学策略。

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的课后任务布置

(一)延伸式课后任务设计

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延展中,课后任务布置不应局限于机械重复的练习,而应成为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深入探索与自我提升。任务设计应遵循“有意义、可参与、促思考”的原则,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日记、数学日记等形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或自我反思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个性化任务

鉴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差异,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的课后任务应当注重个性化设计,为不同水平和兴趣的学生提供差异化学习路径,个性化布置有利于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学习,以实现个性化成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与学习进度布置定制化作业和拓展资源,为理解能力强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挑战题,而对于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则要提供详细解析和补充练习。

(三)即时点评和成果展示

有效的课后任务体系应包含及时的反馈机制与成果展示平台,教师应定期检查作业并提供具体、正面的反馈,开展同伴互评以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同时,教师要定期组织成果展示会,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成就和认同,从而激发更深层次的学习动力。这种反馈与展示机制不仅能促进学习的闭环,还营造了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社区。

五、教师角色与能力提升

教师角色也是教学的一环,故教师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的角色转型与能力提升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教师角色转型

前面已经提到,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而是转变为学习旅程的设计师、引导者和合作伙伴,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洞察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与需求,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还需要具备倾听的艺术,耐心聆听学生的想法,即使是最细微的疑问也不能忽视,以此建立信任与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还需要掌握激励技巧,通过正面反馈、个性化鼓励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进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挑战的乐趣[4]。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就感,教师则扮演着鼓励探索、适时引导的角色,以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

(二)知识更新与教学法创新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持续的专业发展活动,学习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来增强课堂互动性,积极参与线上研修课程探讨如何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以及如何有效评估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学习成效。同时阅读最新的教育理论书籍、学术论文,紧跟教育发展趋势,掌握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法,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工具箱。

(三)反思与合作

基于实践的反思与合作,是教师专业能力持续进阶的重要途径。在导学互动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养成反思习惯,定期记录教学日志,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特别是关于促进学生互动的有效策略与遇到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加入教师学习社群,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分享经验、讨论困惑,促进教学智慧的交流与碰撞。通过组织或参与观课、评课活动,教师不仅能从同伴的教学中获得灵感,还能通过批判性反馈来促进自我提升。

教育的进步,始于理念的革新,成于实践的深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广泛推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最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一次深刻革新,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生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教师角色的转型与能力提升是这一模式成功实施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促进者,并且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未来,初中数学教育需要继续深化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强化情境创设、问题导向、互动交流等关键环节,同时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鼓励教育者之间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更多符合时代需求与学生特点的教学实践。(作者系贵州省岑巩县注溪初级中学教师)

注:[1]孙爱香.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课堂构建路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17):63-65.

[2]杨发谋.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新智慧,2024(11):16-18.

[3]杨婧.“导学互动”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4(11):83-85.

[4]吴琳琳.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3(35):25-27.

时代教育论坛
关注教育热点,分享教育智慧,引领教育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