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型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探究

文摘   2024-11-22 10:00   四川  

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7月中旬刊(第14期)

打造活动型课堂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新亮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方法方面,活动型课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致力于探究活动型课堂对提升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影响,探讨道德与法治教育实际案例,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运用,探究学生思考与反馈,评价其与评价结果之间的互动影响。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活动型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实践体验,即运用项目策划与合作研究的方法,引领学生自行探究、激发主动思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一、活动型课堂学习的理论基础

活动型课堂教学方法有坚实的理论依据。

首先,揭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积极构建并赋予其意义,学生要积极投身于主动探索与互动交流之中,据此构建知识体系,并深化理解[2]。在活动型课堂上,学生通过参与各类项目、实践及合作活动来获取知识,独立探索,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探索意识,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之中。

其次,活动型课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紧密相连。社会互动成为学习驱动之力,这是建构主义的见解,知识与理解在学生互动协作中逐步积淀。活动型课堂促进社会互动更为紧密,如学生分组协作、角色扮演以及情景模拟等部分,引导学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互惠共享经验。借助协作与沟通,以达成人际互动,要知道,新观点的涌现,大多得益于多重视角与见解的交融,能拓宽思维边界,升华认知层次。

最后,活动型课堂与情感教育理论相契合。情感教育着重指出,情感与态度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及全面发展具有深远作用。在活动中,学生并不仅仅是知识接受者的角色,而是要借助活动传递情感、交流体验,以及感悟他人之情。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情感能力。

二、活动型课堂学习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

活动型课堂是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课堂,即将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活动型课堂评价全面关注学生在活动型课堂中的表现与成果,并提供评价与反馈,而评价的核心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业进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活动式教学评价环节至关重要。

首先,在分析活动型课堂中,教师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能通过评价成果洞察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给予个别指导与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进步与拓展。

其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觉性常常因评价而激发[3]。通过对反馈评价的适时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策略,提高效率,以达成目标,助力学生洞悉投入与回报,让他们持续自我丰富与提升,不断增强学识与涵养。

最后,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发展受评价反馈与建议的影响颇深。学生借助评价成果来发掘自身长处与需要提升的地方,进而制订学习计划并优化学习策略。同时,学生能依据评价成果确立个人成长方向,并激励他们追求进步与突破。因此,在活动型课堂的学习实践中,工作评价的关键作用与实际成效理应受到高度重视。

三、实践案例分析

(一)使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表现

在一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手段,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表现予以考核。评价步骤涵盖多种方法和实例,以全面掌握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1.观察记录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及言语动态,如要密切关注班级学生在尊重他人、恪守校规及公正对待同伴方面的表现,审视学生是否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如杜绝迟到早退、严禁喧哗等,关注他们与同学和睦相处、关爱他人并乐于助人的一面。同时,教师在校园活动中应重视学生的团队行为表现,如要注重学生在校园活动、课堂以及会议中的纪律表现,以及是否遵循指令参与讨论与合作,涉及环境观及公共物品态度等多个方面[4]。此外,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公益活动中所展示的态度与行为,如关注社区变化、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这些表现都揭示了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体现及积极参与的程度。

在此过程中,观察记录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可以用于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性格特点,倡导个性化教育。观察的核心在于真实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与言谈举止,剔除主观成分与无根据的评价。此外,观察记录应与各类评价方法及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对学生整体表现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定,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这样说,教师记载相关观察历程,能全方位掌握学生品行表现并提供反馈与引导。例如,在班会互动过程中,同学们得以深入探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议题,如诚信与欺诈、公平与歧视等。这些讨论由教师启动并引领,学生坦诚陈词、畅所欲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学生探究各类观点利弊,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教师记录下学生的言行举止,并依据参与度、表达能力及观点合理性等要素来评价他们的表现。

2.小组活动

为了深入分析一系列道德与法治的案例,学生需要组成若干个小组,并在合作过程中彰显道德判断力,协同制订合作决策。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问题提出及解决策略等方面的表现,以评价他们的道德修养及法治观念表现。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协同与交流,这样有助于教师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及能力[5]

经过一系列的综合评价环节,教师能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进行全面评价。例如,某学生日常举止彰显出乐于助人、言行一致的品质,在班会讨论中能发表真实且具有独特见解的发言。

然而,该生需要在团队活动中对公平正义的本质加以深入理解,掌握协同小组成员之间提升协作效能的方法。可见,综合评价成果能助力学生思维提升与反馈优化,学生则可以通过评价成果剖析自身长处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个人成长目标及规划。同时,道德与法治的关键地位在学生评价中得以凸显。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表现的评定,主要依赖于综合评价方法,能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且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并驱动他们养成美好品格[6]

(二)开展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策划了一场涵盖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的活动,旨在增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全面认识,进一步推动个人素质的提高。

当前阶段,学生会对自身展开评价,并进行深度反思,以及撰写道德与法治自我评价文章。他们审视了自己的言行,探究诚实、公正及互助等道德观念的理解与实践程度。例如,学生会详谈日常生活中诚信为本的坚持、对他人的公正无私,以及积极投身班级和社区的公益事业。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文章中,他们可以详述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及理解,也能畅谈当前面临的道德困境,以及如何在其中秉持道德准则并作出明智决策。同时,他们尚能阐述对法律及社交准则的尊崇与恪守,以及如何实现和谐共处与互为助力。如今,学生借助自我评价,得以洞察自身长处与不足,使其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修为和进步有了深刻体会。他们敢于面对自身问题,并明确个人提升目标。例如,学生在某些场景中能够认识到,他们的评判或许稍显偏颇,在协同作战方面,耐心与包容性尚待提高,他们就可以在自我评价时涉及这些方面。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自我评价环节的作用至关重要,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道德价值的省思并付诸实践,也有助于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提升空间与不足之处。同时,自我评价还能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这也为引导学生确立发展方向提供了关键参考。

除此以外,学生需要参与同伴评价阶段,阅览并剖析一位同伴的自我评价散文。例如,学生选择了某位同伴的自我评价文章,而这篇文章中涵盖了法治观念与公民职责的剖析。这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针对同学的篇章提供了公正且富有创意的建议。他首先赞扬了该同学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以及对法治观念给予了关注。其次,他恳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培养法律意识,积极投身社区活动,立行实施方案。最后,他对同学们的勤奋进取和积极改变给予了高度评价,此举具有引导与启发意义,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素养。可见,学生能从同伴评价中收获有益的观点与建议,这也有助于增进双方的认识和认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进而实现共同提高。同时,依循其他同学的自我评述进行评测,学生得以汲取他者的经验与观念,不断拓宽眼界,完善评价,促进思维水平持续提升。教师应在同伴评价阶段提供指导,确保评价始终保持真实性、客观性以及针对性,且有助于学生成长提升。

(三)评价结果对学生思考和反馈的影响

受到评价结果的正面影响,学生们思考积极,反馈亦然。学生们依据评价反馈,适时调整个人表现,洞悉自身在道德与法治领域的所长所短,也明确了个人成长的具体规划和目标。

对于道德品行和法律意识突出的学生,他们的自信与责任感在评价成果的催化下得以升华。他们会意识到自身的付出已获得认可,道德与法治的体现关系到个体与社会义务的承担。他们备受积极回应的激励,确立了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坚定信念,重视道德行为实践,提升生活品质。

针对道德与法治素质尚需提高的学生,他们依据评价结果,明确了自身需要优化的地方。他们通过反馈认识到了自身潜在的不足,进而使他们反思自身,不断追求进步。

如今,在评价反馈处理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讨论与探索。他们会征求老师意见和建议,积极了解并应对评价所揭示的难题,而这种参与也使学生的思维与反馈成果得到实质性运用及升华。

在初级中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至关重要,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出无可忽视的关键作用与独特价值。实践研究显示,活动型课堂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方面具有多个优势层面。活动型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同时,及时准确地反馈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并驱动他们调整自身以优化学习成效。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探讨,以探寻优化活动型课堂学习评价策略之最佳路径,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水平。(作者系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教师)

注:[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杨璐.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课堂的实施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0):38-39.

[3]尹燕,郭佑萍.融合信息技术的道德与法治“三类四环”议题式教学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9):78-81.

[4]吴贫生.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探索[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3(04):152-154.

[5]谢燕凤.探究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教学设计[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3(06):155-157.

[6]张一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即时评价优化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3(21):59-61.

时代教育论坛
关注教育热点,分享教育智慧,引领教育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