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7月上旬刊(第13期)
课题: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3年度开放课题“县域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读思达’教学法的实践研究”(KCA2023098)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中历史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以提高知识掌握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和表达观点,拓展历史学习的深度,建构读思达的教学模式,将碎片化的教学转变为系统化的教学,促进学生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通过概述读思达教学法,分析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读思达教学法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路径,不断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读思达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学习过程中的阅读和思考。学习过程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读思达教学法构建的初衷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学生对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的阅读和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对知识进行阅读和思考,正确认识知识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条件,并要求其带着思考看待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进而形成良性学习循环。
一、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课堂的质量
读思达教学模式是根据目前高中历史学科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在传统的历史课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在读思达教学模式下,教师把“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思考与学习能力,而读思达教学模式契合目前的教学方向[1]。在读思达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阅读,使各个章节的知识在脑中呈现,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通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归纳,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多方面思考问题,打破常规思维局限,逐步提高历史核心素养。在表达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不断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与逻辑能力。
二、读思达教学法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路径
(一)串联零散知识,构建完整知识框架
串联零散知识,建立完善知识框架,是学生学好高中历史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通过系统化呈现历史知识体系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但在传统历史课堂中,部分教师多是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将完整的知识碎片化,甚至是在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还会忽视课本中的补充内容,部分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零散知识整合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难以形成独到的见解。对此,教师在历史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并以时间或人物为线索,将零散的概念知识串联起来,进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为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本课一大教学难点,教材受到版面的限制,无法将前因后果一一展现,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史实为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首先,教师应重视为学生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基础,让学生阅读关于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等相关史料,以帮助学生掌握阶级、思想、组织等多方面因素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2]。
其次,教师应以“时间”为线索,向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突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人数、地点及重要事件。同时,为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师应着重讲解“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的讲话”的情况。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在交流中讨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并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核心制作思维导图,系统性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加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强化史学阅读,感悟剖析历史真相
史学阅读,即阅读关于历史的书籍或文章篇目,其中以人物传记、故事剖析、专家点评等为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围绕故事或人物展开详细论述,进而多维度探究历史知识。
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侧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学缺乏一定的深度,学生难以在剖析历史事件中融入自身真实想法和见解[3]。对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史料的运用,组织学生通过史学阅读的方式,从中获得更为翔实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客观看待历史事件,并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两次鸦片战争》教学为例,本课内容作为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借助史学阅读指导学生学习。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鸦片战争的主要知识点,为后续史料探究提供知识基础。
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筛选合理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史料加以探究。
最后,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每周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书籍,结合书籍篇幅设计合理的阅读计划,并坚持每天阅读,透过翔实的文字获得更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感悟。
(三)培养学习思维,读史鉴史强化感悟
高中历史的学习思维,包括辩证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等,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具备相应的思维,才能真正有效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并灵活运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史料资源,并通过开展小论文、辩论赛、小组交流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史学思维,以实现读思达。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为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讲解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史学思维。
首先,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的排布情况,依次为学生讲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概况,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分析,掌握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培养历史思维的第一步。
其次,教师应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核心,对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引导学生从起义背景、结果和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讨论,归纳出农民起义的特点。
(四)进行问题引领,迁移批判强化信心
反思总结是读思达的关键,通过读思达能帮助学生有效整理新旧知识,培养高阶思维,进而完善知识结构,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4]。
同时,学生对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内省也是读思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中生缺乏反思意识,无法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及时调节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让学生在认识到反思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在历史课后对课堂学习情况加以回顾,通过查漏补缺及时了解自身尚未完全掌握的内容,并利用课后时间针对性再学习,以便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为例。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对明清两朝的建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等有初步的了解,但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并没有从世界史的角度对历史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开展反思学习,通过新旧知识衔接培养历史思维。
(五)建构历史情境,感知历史促进表达
表达的本质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反映,而在历史学习中,学生的历史表达是其生成性思维的反映。生成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是重过程而非本质,重关系而非实体,重创造而非预定,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同一,重具体而反抽象。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的时候,要关注学习的过程、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生成的创造性观点等因素。这些因素需要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层感悟,而走进历史深处是形成感悟的源泉。诚然,历史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而是要尽量去还原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站在历史人物或事件所在的时空下对他们进行审视,这样才能真正感悟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历史材料和设问“再现”历史情境,而历史情境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优化认知过程,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在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学习历史,即给了学生一个与历史对话的契机,让学生习惯于站在特定的历史时空里深层感悟历史的变迁,进而逐渐形成特定的历史思维。
以《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为例。
首先,设置走进“开芳宴”情境。该部分主要是依托宋朝名画设置虚拟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想象宋朝人家居生活场景,从而学习宋朝的经济新变化,设置引导性问题。
其次,创设走出“开芳宴”情境。该部分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宋朝的商业发展状况,教师在教材基础上补充了相关史料,设置虚拟情境:如果你要举办一场“开芳宴”,作为物资采买者,想象自己可以到哪里买?用什么买?有可能看到什么场景?并就此展开讨论,让学生在对“开芳宴”的探究中逐渐形成历史思维。
最后,在引导学生想象宋人宴会场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经济的发展状况,也让学生了解到要从细微之处着手去探究历史现象,养成关注历史细节的思维习惯。
将高中历史与读思达教学法有机结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历史学习中将人文内涵、处事原则、发展需求等诸多方面相联系,符合当前教育要求。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多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因此,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并应用读思达教学法不断对教学形式加以改良,以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作者系福省建莆田第八中学教师)
注:[1]林秋玲.“读·思·达”教学模式下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23(12):72-74.
[2]宋骆燕.指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课堂学习评价实践研究:基于“读·思·达”教学法视域[J].亚太教育,2022(16):59-61.
[3]林启贤.谈高中历史课堂“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1(23):14-15.
[4]李华凉.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培养学生读思达能力的思考[J].考试周刊,2021(2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