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格式:[1]聂荣,张杨,张莉.子代特质、代际关系与农村个人储蓄型养老金计划[J].管理学刊,2024,37(04):1-13.
作者简介:
聂一荣:辽宁大学一经济学院
张一杨:辽宁大学一经济学院
张一莉:东北大学一工商管理学院
研究背景与意义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乡村60岁和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中国农村养老传统上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农业劳动生产和代际间转移支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等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空心化、农村家庭空巢化日益严重,出现了代际间转移支付弱化,代际互惠模式被打破,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的现象。相对于城镇老年居民,农村老年群体难以获得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更容易发生老年返贫的现象。
世界银行的研究指出,提高老年人的福利需要发展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成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不二选择。相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更为灵活。个人储蓄型养老金作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其保险产品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需求。走与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之路,更有利于解决农村养老的现实困境。2022年4月,国办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协调发展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由于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农村家庭个人储蓄型养老金参与群体依然有限,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对个人储蓄型养老金持审慎态度。陈洋林等指出中国农村家庭依然对商业养老保险持观望态度。吴玉锋等研究表明个人储蓄型养老金可以为农村家庭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但农民参与率不高。任蒙静指出商业养老保险并未在农村地区得到充分的发展,鼓励农民参与个人储蓄型养老金,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地区的养老压力,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于农村地区农民参与意愿低的问题,学者们认为主要受制于金融知识匮乏、社会互动导致逆向选择和保险公司供给有限等。但现有研究较少考虑农村养老的代际因素,在“养儿防老”的观念下,子代的收入、父代与子代的关系很可能对个人储蓄型养老金计划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代际关系的视角来解释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即农村家庭子代特质和家庭代际关系对农村家庭参与个人储蓄型养老金的影响,从而为农村个人储蓄型养老金的推广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拓展了对代际因素对农村家庭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影响的研究。
主要内容
农村家庭代际之间的转移支付是维系家庭生活稳定的基础。因此,子代对父母的供养能力是农村家庭养老计划考虑的重要因素。子代对父母的经济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到父母的养老计划安排,而子代的经济支持多少则与子代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特质密切相关。在对现有的文献作出总结后,提出了子代性别、受教育程度对父母参与个人储蓄型养老金计划具有影响。同时,基于现有文献梳理与总结,还提出了代际关系对父母参与个人储蓄型养老金计划也具有影响。并且,现有研究也较多指出子代的受教育程度可能在其中起到了调节作用。为验证上述假设,选取了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考察了子代特质、代际关系对农村家庭父母参与个人储蓄型养老金计划的影响,研究还是用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使用了PSM模型来考察个人储蓄型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的替代效应。
研究发现
中国农村家庭面临着更大养老压力,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需要发展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第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个人储蓄型养老金能够有效提高农村老年的福利水平,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农村地区参与率低,参与意愿不强。本文建立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通过调节效应模型来分析子代特征、代际关系对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
第一,男性子代家庭成员占比较高的农村家庭参与率高,子女受教育程度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单亲家庭代际关系并不具有调节效应作用,而双亲家庭则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第二,代际关系越好,个人储蓄型养老金的参与度则越低。
第三,通过使用PSM模型,发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个人储蓄型养老金的参与具有促进作用。
政策建议
农村地区个人储蓄型养老金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必要补充,有利于减轻国家和家庭子代的负担,需要大力扶持与发展。个人储蓄型养老金计划的推行既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又需要提高农民对个人储蓄型养老金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愿。建议:
第一,强化青年一代对个人储蓄型养老金的正确认识。子女对父辈的养老计划决策有重要影响,要引导年轻一代科学谋划身在农村的父母养老保障,在参加城乡居民保险的基础上,根据家庭承受能力,积极参加个人储蓄型养老金计划,增强自我保障意识。
第二,大力普及农村金融知识教育。目前,农村仍然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依然有待提高,要加强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养老保险的理性认识,自觉提高保险意识,使得有更多的家庭愿意去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金。
第三,为农民参与养老保险提供必要的帮助,针对农民对个人储蓄型养老金不够了解、长期养老储备意愿不强的现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保障渠道,帮助农民制定个人储蓄型养老金计划。
第四,提高农民提高对养老风险的认识。父母与子女的良好关系,虽然会降低家庭养老的风险感知,但不参加养老保险将使未来子女在养老问题上不堪重负。为不把养老的压力全部传给子代,要教育农民破除养儿防老的旧有观念,积极参与以社会养老保险基本保障、个人储蓄型养老金为补充的养老保障计划。
《管理学刊》编辑部
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