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简介|数字金融发展减缓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实证研究

学术   2024-06-19 10:42   河南  

引文格式:[1]段志民,袁芳杰.数字金融发展减缓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刊,2024,37(01):120-140.DOI:10.19808/j.cnki.41-1408/F.2024.0009.


作者简介:


段志民一一天津财经大学一一统计学院

袁芳杰一一天津财经大学一一统计学院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缓解乃至解决我国农村相对贫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农村相对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方案。正因如此,在后扶贫时代针对相对贫困的识别和应对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字金融的兴起无疑能够提供有益思路。数字金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具有更广泛客户群体的覆盖潜力,尤其是对于传统金融难以触及的客户具有较好的长尾效应。为了更好探究数字金融在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问题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内在机理,本文基于严谨的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可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主要内容


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潜在影响,理论上阐明了数字金融在缓解贫困方面的作用路径。首先,本文遵循条件—过程—结果的分类逻辑,分别从资源禀赋、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三个方面确定识别非收入维相对贫困,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并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发生率进行了精确测算。然后,利用2012-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回归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之间的因果关联。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从人力资本的异质性角度出发,并结合相对贫困指数的分布特点,识别了数字金融发展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关键作用对象。最后,利用基于工具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本文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对农村弱势群体解困起到助益作用的多个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


第一,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缓解效果,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数字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标准差,辖区内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的概率将下降0.625个百分点,在全国统一划线、更换估计方法、调整相对贫困阈值后该结论依然成立

第二,在数字金融发展的三个分维度中,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是数字金融发挥该功能的重要维度,但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影响不显著

第三,相比于高人力资本家庭和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较轻的家庭,数字金融发展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主要作用对象为低人力资本家庭和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较为严重的家庭

第四,数字金融发展可通过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相对贫困农村家庭开展投资和电商业务、拓宽融资贷款渠道和提升社会地位自我认知,减少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发生。


政策建议


第一,鉴于互联网是农村家庭使用数字金融工具的重要载体,各地政府应利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持续完善农村地区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宽带网络的全覆盖,降低互联网的使用成本,同时加大对低收入农村家庭购买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消费补贴

第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户的金融服务力度,完善和深化农村居民的针对性金融服务,持续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和使用深度,为农户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第三,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培训力度,以增强其数字化适应能力和数字金融利用能力,尤其是利用数字金融工具开展投融资和电商业务的能力,缓解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差距导致的禀赋劣势。


《管理学刊》编辑部

2024/06/19    


往期回顾





论文简介|共生视角下网络平台自律的多元驱动机制研究

《管理学刊》2024年第1期题目与摘要

《管理学刊》祝大家端午安康!

论文简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





管理学刊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政府重大决策需求,面向民生重大关切,树立期刊品牌特色,构建学术型智库,传播最新学术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