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格式:[1]罗能生,熊少平,李建明,等.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J].管理学刊,2024,37(03):95-111.
作者简介:
罗能生:湖南大学一经济与贸易学院
熊少平:湖南大学一经济与贸易学院
李建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一经济学院/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朱星雨:湖南大学一金融与统计学院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主要内容
研究发现
第一,数字普惠金融不仅降低了本地区碳排放污染水平,而且显著促进了邻近地区城市碳减排,且随着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的推进,对应碳减排效应逐渐增强。
第二,以金融中心地理距离、 Bartik指数和解释变量高阶空间滞后矩阵为基础构建工具变量,通过二阶段最小二乘解决互为因果关系引致的内生性偏差,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负向影响效应依然成立。
第三,东中部地区,环境规制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城市具备更强的碳减排效应,且随着地理空间延伸,数字普惠金融对邻近地区碳排放的减排效应逐渐衰减,1000 ~ 1500km 为最强作用区间。
第四,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我国绿色融资水平促进城市碳变化。
第五,数字普惠金融强化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的碳减排效应。
政策建议
第一,积极推进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金融主管部门三方主体的协同合作,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责任意识和风险管理渠道。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绿色融资水平促进城市碳减排。因此,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构建良好的绿色信贷政策和市场环境,金融机构应当建立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此外,金融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承担起绿色金融理念的传播和引导职责,打通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学习渠道,确保绿色融资渠道的顺利对接。
第二,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在地域空间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跨区域协同合作。数字普惠金融的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性质,各地方政府应通过产业扶持和政策补贴鼓励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构建普惠、有序、均衡的金融产业发展体系,完善区域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同时,绿色金融联防联控的有效范围应该重点控制在1000~1500km之间,这是数字普惠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最强的区间。
第三,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资源配置和资金支撑方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作用,加快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避免落入产能过度扩张的恶性循环。地方政府应当逐步加强在清洁生产环节的资金投入,且不同区域间应当建立起良性的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溢出及带动关系,通过高质量绿色技术示范区建设,以知识溢出和相互切磋学习的方式带动周边地区实现协同减排,降低能源消耗,促进低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管理学刊》编辑部
2024/08/15
论文简介|低碳价值、ESG因素和技术体制对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态分析
论文简介|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基本框架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