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简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与生成机理

学术   2024-05-22 16:58   河南  

引文格式:[1]郭东方,向艳.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与生成机理[J].管理学刊,2024,37(01):13-23.DOI:10.19808/j.cnki.41-1408/F.2024.0002.

作者简介

郭东方: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艳: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现代化发展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内在动因。当前,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重心加速位移,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增强对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的自信,沿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笃定前行。为此,从历时纵向梳理中国经济发展从被迫卷入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到效仿率先进入大工业行列的国家,再从自主道路探索、变革重塑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脉络,就能从历史进程中厘清其所蕴含的历史规律和生成逻辑,深入剖析其生成机理及运行规则,这对于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理论方位,在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迎接新的挑战,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主要内容

本文立足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其发展历史进程进行理论梳理,深入厘析其所蕴含的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共性和区别于世界经济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从“垫层”“基层”和“面层”廓清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的主体框架、生成机理和运行规则,从而提出以战略性、系统性、创新性、开放性思维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国外联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转型发展与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和风险防范等重大关系,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和巨大的决心勇气扫除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中的障碍,谱写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研究发现

第一,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呈现出从“后发外生型”向“内生战略型”转向的特征。从我国经济建设在不同时期的主题主线、历史脉络来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是以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型发展为逻辑起点,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厚植物质基础为归旨,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完善经济制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四维协同”为逻辑核心的以内促外、内外融通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形态。

第二,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机理凸显出“多层多维”的特征。其“垫层”在于历史唯物论的哲学底蕴和马克思主义经济现代化思想根基,“基层”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文化基因,“面层”是党领导下所构建的经济制度形态,“哲学思想基础、价值文化基因、经济制度形态”搭建起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的主体框架。在这一框架中,发展方向、主导力量、制度体系、发展宗旨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影响因子,形成了中国式经济现代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则。

第三,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发展体现在处理“重大关系”中实现新的动态平衡的特征。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发展,要以战略性、系统性、创新性、开放性思维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夯实基础与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和风险防范”等重大关系,促进其走向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从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铺平道路。

政策建议

第一,构建稳固良性循环的国内国际市场。要从生产端、分配端、流通端、消费端协同发力,以现代高新技术补齐传统生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在生产链上的短板;健全分层分类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做好重点群体、重点领域的政策性兜底;不断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流通机制,提升流通效率,促使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和商品的自由流通和有序循环;以高质量促进就业和高质量供给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培育消费新的增长点。要着力构建开放有序的国际市场,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抢占海外市场;要不断提升制度型开放,提升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水平。

第二,健全全链条相衔接的经济治理体系。要在经济治理中增强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相衔接,以“市场受到政府宏观调控约束”激发市场的活力潜力,以“政府遵循市场底层逻辑行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要促进具体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环节全链条相衔接,畅通经济活动体制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不断完善经济布局,强化生产、市场、销售、消费的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增强城乡一体化的各相关领域、环节的协同,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经济合作领域的各环节,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反馈等调整合作战略,深入挖掘和利用全球市场的资源服务经济现代化。

第三,以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要着力推动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智能赋能制造业弥补传统制造业的不足,着力推动人机一体化,提升制造业智能系统数据挖掘、数据清理、信息解析、判断决策能力。要以数字技术优化实体经济资源配置,催生实体经济生产方式的变革,以数字知识和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要着力畅通数字基建、数字资源大循环,发展数据核心产业,构建完备的数据管理中心机构,推动产业数字化,将数字技术资源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多元场景,将数字技术、资源深度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领域、各行业,从而提升实体经济的效率。

第四,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增加经济安全的投入,提升经济安全的反应速度和智能监测水平,将全部金融活动纳入金融监管,紧盯人、钱、制度三个监管环节,加强对重要性金融机构及各环节的分类监管,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集中力量优先处理金融重点领域可能会影响全局的问题。还要在统筹做好产业链安全、供应链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等方面下苦功夫,确保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管理学刊》编辑部

2024/05/22  

往期回顾




论文简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向

论文简介|数字化转型对高技术产业内贸与出口影响研究

论文简介|供应商结构与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

论文简介|农业生产性服务政策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glxk2009

电话|0373-3683517


管理学刊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政府重大决策需求,面向民生重大关切,树立期刊品牌特色,构建学术型智库,传播最新学术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