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格式:[1]曹杰,王妍霏.数字乡村、技术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J].管理学刊,2024,37(03):128-142.
作者简介:
曹一杰:南京财经大学一粮食和物资学院
王妍霏:南京财经大学一粮食和物资学院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之一,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生态与资源环境压力大等瓶颈,亟须寻找新的着力点,让数字要素、技术创新赋能农业,促进农业向集约化、高效化、绿色化等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近年来,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 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描绘的宏伟蓝图指引下,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初见成效,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 种新的可能。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数字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力数字乡村建设的新动能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主要内容
基于数字乡村、技术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讨,分析了数字乡村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关系、农业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关系,提出了研究假设,设计了研究变量和回归模型,并结合2011-202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由于数字乡村建设与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非线性的,进一步探讨了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关系。
研究发现
第一,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
第二,经过异质性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显著促进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但对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
第三,农业技术创新在数字乡村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第四,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政策建议
第一,加快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发展环境,全方位挖掘数字乡村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力。统筹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民间资本,建立数字乡村建设专项基金,持续加大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与ICT运营商合作,加快网络通信基站、光纤到村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家庭宽带入户率、5G覆盖率、移动电话普及率。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数字技术产品和应用软件,出台提速、降费等优惠措施,推广普及乡村地区高速低成本上网。持续完善数字化发展环境,有效解决数字乡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通过“补短板、强长板”深度挖掘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第二,基于区域异质性特点,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政府应统筹协调、精准扶持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数字乡村建设。对于粮食主产区,重点推动农业生产体系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数字交易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嵌入来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持续提升数字交易、数字金融水平。对于非粮食主产区,重点推动数字农业与生态创意、新零售等跨界交叉融合,加快推进生活数字化,持续完善数字服务平台、提升数字消费水平。
第三,激发农业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尽早跨越数字乡村建设的门槛阈值。既要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效应,还要释放技术创新在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中介效应。通过数字乡村战略改善区域创新环境、缓解创新融资约束,调动不同主体创新积极性,快速响应农业科技创新需求。支持农业技术创新项目将新理念、新知识引入传统农业中,带动农业产业 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形态形成,提升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绿色化水平,助推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早日跨越边际递增门槛阈值。
《管理学刊》编辑部
2024/08/22
论文简介|低碳价值、ESG因素和技术体制对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组态分析